“在真实世界里面行不通”,当你告诉别人一个新想法时,这是你经常听到的。
真实世界听起来是一个恶心压抑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新想法,不熟悉的方法,外来观念常常失败。只有人们已经知道或者做过的事情才会胜利,就算这些事情是有瑕疵或者无效的。
初步探讨一下,你将发现“真实世界”的居民充斥着悲观主义和失望。他们期望新鲜的观念失败。他们设想社会没有准备好足以变革。
更糟的是,他们想将别人拖进他们的坟墓。如果你是充满希望和野心的人,他们会试着说服你,你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他们会说你在浪费时间。
别去信他们。那种世界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真实的, 但并不表示你一定要生活在其中。
我们知道这些是因为我们的公司在真实世界的测试中以各种方式失败。在真实世界里,你不能拥有超过一打的雇员遍布在两个大洲,8 个不同的城市。在真实世界里,你不能在没有任何销售人员和广告的情况下吸引成千上万的客户。 在真实世界里,你不能向社会的其他人显露你成功的公式。但是我们已经做了那些事情并且成功了。
真实的世界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借口。是为毫无尝试而辩护。 这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在商业社会中,失败被期望为成功之母。你常听说十分之九的新事业失败。你得知道你的商业机会极小。 你还听说失败能塑造人的品质。人们劝告说失败得早也就常常失败。
这么多失败漂在天上,你没法儿,还是要将其吸入。别吸了!别因为这些定式而傻掉。别人的失败是别人的失败。
如果别人不能销售他们的产品,那与你无关。如果别人不能组建一个团队,跟你也没关系。如果别人不能为他们的服务定价,当然,与你无关。如果别人不能赚的比花费的多,那么,你来赚。
另一个普遍的误解是:你需要从你的过失中学到什么。你真的从里面学到什么了吗?你也许学到了别再犯同样错误,但是真的值得吗?你仍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相反的应该从成功中学习。成功給予你真正的弹药。一旦成功, 你就知道怎样做是对的,然后你再做一次。而下一次, 你可能做得更好。
失败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项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 已成功的企业家更容易再次成功。在他们未来的公司成功比例是 34%。但是第一次失败的创业者几乎接近成功者的比例, 正如人们第一次创业:仅 23%。失败的人在获得等量成功之前的数量和从来什么都不尝试的人一样多。成功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体验。
不必惊讶:自然法则是准确的。进化不会逗留在过去的失败中,它总是基于成功。你觉得呢?
除非你是算命先生,长期的商业计划是种幻想。有太多的事实证明那是超出你的掌控的:市场环境、对手、顾客、经济等等。做计划让你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你没有。
为什么我们不把计划真正的命名为猜测呢?开始做商业计划则是在做商业猜测,你的金融计划则是你的金融猜测,你的战略计划则是你的战略猜测。现在你可以不必为此那么紧张,它们不值得。
当你把计划变成猜测时,你正进入一个危险的境地。计划是让过去指引未来。它们会让你盲从。"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因为,我们曾说过我们要这样做。" 这就是问题所在:计划和即兴发挥相矛盾。
你不得不即兴发挥。你必须挑选好出现的机会。有时候你会说,我们将换新方向,因为今天这样做有意义。
大范围计划也会搞砸。你获得最多的信息的时候是你正在做某事时,而不是你已经做完之时。什么时候你还会做计划呢?通常是在你开始之前。而那是做重大决定的最糟时间。
现在并不是说你不必考虑未来,不必深思熟虑即将到来的阻碍。那是一种有价值的训练:不用把计划写下来或受此困扰。如果你写了一大大的计划,你几乎不会想再看它一眼。冗长的计划会烂在你的文件柜里面。
放弃这项猜测工作吧!决定你这个星期该做的,而不是今年。 弄清下一件重要事情,然后去做。在你做某事之前找出正确的方向, 而不要过于超前。
那就启程吧。上飞机。一旦抵达,选一件漂亮的衬衫,剃须泡、牙刷。
没有计划的工作看起来很可怕。 但是盲从于计划对现实无益则更可怕。
人们会问:"你公司有多大?"这是个很小的问题, 但他们并不期待简单的回答。规模越大你就得承受更大压力、需要更专业、拥有更强的能力。如果你有一百多员工,他们会说"哇,好棒!"如果你是小公司,你会得到:"哦......不错嘛!"前一种声音出于称赞,后一种则是出于礼貌。
为什么会这样?扩张和商业和什么有关? 为什么总把扩大规模作为目标? 除了自负而外什么会具有这么大吸引力?(挑个比"规模经济" 更好的回答)找到合适的规模和保持现状有问题吗?
我们来看看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如果仅仅是想要扩大规模,聘用几千教授、走向全球,在全世界开分校,然后成为了伟大的学校。"当然不是这样。我们并不是用这个来衡量这些机构的价值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去衡量一门生意呢?
也许你的公司规模只需要 5 个人。或者 40、或者 200。或者只有你和你的笔记本电脑。不要提前假设你的公司需要多大。慢慢发展,用心体会,过早增加员工数量是很多公司走向灭亡的原因。也要避免暴发式的扩张,它会让你跳过与你相称的公司规模。
规模小不是绊脚石,而是自身良好的归宿。
有没有注意到,当一个小公司希望自己变大时,大公司却想要变得灵活变通。记住,一旦你变大了就很难在不解雇人、不破坏士气、不改变你的整个商业路线的情况下收缩规模。
扩张不必成为你的目标。我们也不是仅在讨论你已有员工数。 还有花费、租金、IT 基础结构、设备等。这些事情不会碰巧发生。 你来决定是否承受这些。如果你决定去承受,你也将遇到新的头痛问题。花费那么多,你强迫自己构建一个复杂的生意,有一大堆困难而高压的事情要解决。
不要对旨在做小规模生意而没有把握。任何可持续、盈利的生意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我们的文化颂扬工作狂思想。我们听说人们会午夜鏖战。他们开夜车而在办公室睡觉。这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投入一个项目的标志。工作量不等于过量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狂不仅没必要,而且很傻。 做得多并不意味着足够用心或者完成得更多。仅仅意味着你做得多。
工作狂制造的麻烦比解决的麻烦多。首先, 工作狂没有合理利用时间。筋疲力尽时,会制造更多麻烦。
工作狂也抓不住要点。他们想砸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解决事情。他们想用蛮干来补拙。最后只会用粗野的方式解决。
他们甚至会制造危机。 他们不会去找高效的方法因为他们确实喜欢加班。 他们享受英雄般的感觉。他们制造出问题(通常是无意识地) 以便多多工作。
若是不留到很晚,仅仅花合理的时间工作,工作狂会感到不适。这会让四周充满内疚感和低士气。并且,产生理所当然的想法──留守很晚是职责之外的事,就算他们不是真的富有成效。
如果你所做的都是工作,你不太可能得到很好的评价。 你的价值和决定会以误解告终。 你不能判断额外的努力是值得还是不值得。你只会彻底累垮。 没有人能疲倦中做出明晰的决定。
最后,工作狂并不比非工作狂达成更多目标。 他们也许会宣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但那只是意味着浪费时间在注意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而不是着手于下一个任务。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在节约时间而是在浪费。真正的英雄已经回到家中,因为她找到更快的方法把工作做好。
让“创业家”退居二线。它过时而负载沉重。感觉像是会员制俱乐部。每个人都应该被鼓励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些自我认同为创业家的稀有品种才去创业。
有新的一批人正在开创事业。他们获利却还没把自己当成创业家。 他们很多人甚至没有想过自己是老板。 他们只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盈利。
所有我们把这好听的词替换为有一点务实的词。换掉“创业家”, 称之为“起步者”,任何开创新事业的人都叫做“起步者”。你不必是 MBA,不必有证书、笔挺的套装、公文包,或者超凡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你只需要一个创意,自信能力,创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