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ryd994  ›  全部回复第 10 页 / 共 494 页
回复总数  9879
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494  
299 天前
回复了 qazwsxkevin 创建的主题 Windows 请教关于用 U 盘安装 Win11 22H2 的问题?
@yyz 这锅 MS 不背,ISO 是让你烧录光盘用的,不是让你写 U 盘的
要写 U 盘直接用媒体创建工具,媒体创建工具不用激活码

但凡用 Rufus 都行,还用 UltraISO……
你要装大包就用 pivot root 改到 U 盘上去。所以带 USB 的路由器很好用。
openwrt 官方有编译好的,你需要定制化的话可以用 image builder 直接组装镜像,不需要编译。我也编译过 openwrt ,也没多复杂,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没事刷什么 uboot ,只要 uboot 没坏,就可以用串口救砖。如果 uboot 坏了,就只能用编程器救砖了。
我玩 openwrt 这么多年,少说也有五六个路由器了,没哪个是真的砖了的。最坏也就是串口救回来而已。刷之前先看看官方 wiki ,如果 unbrick 太复杂的就不要碰了。

砖也是刷机的一部分,不爽不要玩
这一代的平台功耗虽然比 DDR4 平台高,但也不算差了。CPU 可以降频降压,待机功耗不会太高。主要缺点是性能大约在 passmark 2000 分单核、12000 分全核这个位置封顶。X99 的话单核性能差不多,多核性能好很多。

机架服务器我不太了解,我知道的有 Rx20 ( 420/620/720 )等

工作站有 Dell T3610 、5610 、7610 。避开 Tx600 系列,因为只支持 Xeon E5 v1 不支持 v2 ,据说硬刷 BIOS 可以,但是没有靠谱的指南
HP Z420 、620 、820 也是类似情况。主板分 v1.x 和 v2.x ,硬件一样,BIOS boot block 不一样。v1.x 可以刷 BIOS 升级到 2013 boot block 。HP Zx20 系列刷 BIOS 有很详尽的指南在 github 上。需要 SPI 编程器,无法软件升级。有损坏硬件风险,反正捡垃圾不贵。

如果你动手能力不强就直接买 2013 boot block 的。如果买的时候带 v2 处理器,或者卖家标明支持 v2 处理器,那就没问题。或者卖家懂行,预先刷过 BIOS 了,那也没问题。价格会贵一些。

CPU 方面,淘宝上 SKU 全都混在一起,找起来太麻烦了。eBay 上性价比最高的是 E5 2667 v2. 性能就是 2000 分单核、12000 分全核。参考价$15-20 。

@jim9606 “X79 内存最多就 64G”
那是 X79 寨板只有 4 条内存槽
C602 服务器支持 8*16=128GB RDIMM / 12*16=192GB RDIMM (降速)/ 8*32=256GB LRDIMM
64GB 单条的 LRDIMM 价格太贵不考虑

DDR3 RDIMM 的价格大约是$0.4-0.5 / GB
304 天前
回复了 kkocdko 创建的主题 随想 驳“全是诈骗”
文案没问题。凡是电话里谈正事的,确实全是诈骗
晶哥找你有事,直接上门即可,用得着先打个电话?就怕犯罪嫌疑人逃不掉是吧?
最次也是挂号信寄到你家(比如法院传票),因为法律文书投递是有法律效力的,电话可没有
如果真是晶哥找你有事,那挂了电话也没事,晶哥想找你总能有办法找到你。
顺带一提,如果自己家里玩的话别玩机架服务器,没必要
dell 7810 ,7910 ,差不多价格甚至更便宜
噪音很小
具体是什么配置?
R630 和 R650 这差了两代呢,第二位是代数。这俩能一样配置???
R630 用的是 Xeon E5 v4
R650 用的是 3rd gen Xeon Scalable

R630 这多少年了,哪来的 95 新?就算不开箱放在仓库里那也是老爷机了。怕不是奸商清清灰就变成 95 新了

你是没玩过洋垃圾,洋垃圾就这价,算贵的,你去图吧问问 E5 v3/v4 应该值什么价 ?(v3/v4 基本可以互换)
ebay 上 R630 准系统不超过 200 美元,CPU 两块 50 美元
内存 256G 够不够? 250 美元
加起来 500 美元顶天了

自己玩就去淘宝收,捡垃圾不就是玩嘛
公司采购别贪便宜反正不是你的钱
@mineralsalt #11 其实有 128GB 以上的才是垃圾:洋垃圾 🐶
305 天前
回复了 billybobthornton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楼主有一个出国的机会
@WildCat 大公司不是全都一样,要看部门的
AWS ,Azure ,都非常忙
306 天前
回复了 timqian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LK-99 磁悬浮首次被验证!
目前并没有证实超导的数据,只有证实抗磁性的证据
超导一定抗磁,抗磁不一定超导
306 天前
回复了 810975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大家开车通勤会很烦躁吗。
wfh ,10 点起床,吃个早饭就开工
你可以试试 Intel ME 。对于没有集显的 CPU ,不支持远程桌面,只支持远程串口。可以远程控制电源。对于偶尔的维护需求是足够了。
串口的优点是比显卡省电得多。就算是 ipmi 的亮机卡,功耗也在 10W 以上。所以我一般是通过跳线禁用显卡的。

串口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关机插显卡解决。

问题 3 我没遇到过。BIOS 设置可能能解决。
国外测视力就指着后面墙上的,你能分的清红绿,能看得到字就行
如果测的时候带眼镜,驾照上会注明必须佩戴眼镜开车
没毛病啊。免费软件,开源软件,自由软件,这是三个概念
RHEL 的基础文档虽然不收费,但是 RHEL 的服务支持,以及服务支持论坛上的官方回复,是可以收费的。
你可以对它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但是它确实没有违反任何开源协议。
可是烂番茄上,mi7 的观众分也很高啊
可见观众分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310 天前
回复了 YVAN7123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特斯拉为啥卖的这么好?
@vislins #188 和电池比还真就是小数字。特别是对于电动车来说不止是成本问题,而是你加电池就会加重量,加重量就会加耗电,结果只能加更多电池。也就是说,通过加电池来加续航,成本是平方上升,甚至适得其反。

“当初口口声声想加油,现在看到账单后,乖乖地觉得,还是充电香”
你问他们去啊,问我干嘛?
反正我开车去温哥华都从来是用油。再说了我这车没快充,再快也得两小时,所以我也不可能等充电。
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啊,反正我就是没在路上充过电。更没在家和公司以外的地方充过收费的电。商场酒店送的免费电除外。
具体费用方面,我根据本地油价和电价计算过。我的车油耗和混动车相近,大约是纯油车的 1/2-2/3 。用电的折算成本是用油的 1/2 略低。并没有差多少。不存在“看到油价心疼”的情况。而且我一年也就开车去个三四次温哥华。就算油费翻倍又如何?不也就多个几十块钱?

“我还是要开上我的百来公里的纯电续航边开边充电,什么加油不存在的。”
那您在服务区每次一小时,每逢服务区就得入站。毕竟还得留着点电考虑充电站不工作的情况。
而我可以开到油箱快空了才找加油站。不管找到哪家都是 5 分钟满血复活。特斯拉充电网络再好,能有加油站的数量多?而且加油站可不需要下 app 注册用户啊。
特斯林是什么时候产生了自己的充电网络能打得过加油站的错觉?

参考文章:
https://rsstoutiao.oeeee.com/mp/toutiao/BAAFRD000020200120251970.html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应用能支持国内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服务。各汽车制造商、充电桩运营商的官方 APP 与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兼容性有限等问题。”
311 天前
回复了 YVAN7123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特斯拉为啥卖的这么好?
@azuis 我理解的增程式/串联混动是基于电动平台,同时有或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动机直连。例子就是理想、dmi 、i-mmd 都可以算在这一类里。重点是电动机到车轮之间完全是机械连接,而发动机到车轮之间可以完全解耦。也可以叫串并联。

与之相对的是丰田的 PSD 系统。发动机和电动机都需要经过 PSD 才能驱动车轮。这就是只有并联,没有串联混动。缺点就是纯电效率差,因为要经过发动机。混动时理论效率高,然而行星齿轮的齿比可能会限制电动机和发动机各自的最大输出,也就是说某些工况下输出不好。
311 天前
回复了 YVAN7123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特斯拉为啥卖的这么好?
@vislins 不好意思,我开的是本田 Clarity ,国内没有。用下来就很满意。

我说的是纯技术角度来看,什么样的设计符合工程学思想。你说的是什么东西符合商业实践。不用讲那么长,商业实践看销量和利润率就知道了。

不评论脑子有病的的车主非要用电跑长途的。无疑用油比用电贵。但是你一年出几次远门?如果你经常超过插电混动的纯电续航,导致经常要烧油的话,那显然你买错了车。插电混动就是应该大部分时候用电,只有少数情况才用油。既然是少数情况,那成本高点也无所谓。理想主要是技术不行,高速油耗太高。我开的 Clarity ,高速油耗不比普通混动差多少。所以烧油也不心疼。

你既然知道特斯拉有特别的的接口和网络,那就是我说的,出门还需要考虑接口和网络的问题。只能说国内没有多个网络竞争,需要每个网络都开账户的问题。

至于美国,美国大部分地区(注意不是大部分人口)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别说电动车了,任何混动车人家都看不上,必然是大排量肌肉车和大皮卡。
至于大城市人口密集区,那很多人都没车,无所谓。出远门坐飞机,下飞机就有租车。

总的来说,增程式在工程思想上是合理的。但不是工程思想合理就一定被市场所接受。更不代表技术上的优势就能完全转化为实际应用中的优点。

“理想汽车的车主在后面换车的时候,他们不太会考虑增程式了,因为他们在拥有这辆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需求。”
同样不否认这一点。我换车可能就换短续航纯电+混动 SUV 两辆了。插电混动的优点在只有一辆车的时候最明显。

@azuis 因为几个原因:
1. 充电网络日臻完善,总的来说纯电车的使用环境正在变好。
2.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稳定的充电条件,能够每天充电。美国人住大豪斯是没问题的,慢充都足够。中国人住楼房,还得先问问物业同意。
3. 大部分人对插电混动/增程式的理解还很有限。不明白这点续航能干什么。自己有车位,有稳定的充电条件的人才会知道,电动车是不需要跑加油站/充电站的。导致相关车型销量不好。
4. 国内厂商搞电动车主要就是因为燃油车相关的专利被卡了。搞增程式还是无法完全规避。
5. 也有政策风险。插电混动到底算不算新能源有没有补贴。相关政策一直在变,有可能会继续变。
311 天前
回复了 YVAN7123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特斯拉为啥卖的这么好?
@sentinelK #122 我认为,增程式在目前现状下,反而才是最符合工程逻辑的。工程逻辑讲究优化 common case ,适当兼容 edge case 。

对于一般人来说,common case 就是上班通勤。这一点上电车优势明显。省钱,平顺。只要家和公司两地之一有充电条件,不需要特意跑加油站。也就是说不需要很高的续航,也没有充电速度的需求(反正一晚上怎么都够第二天通勤了)。

而 corner case 就是偶尔出远门。电动车出远门就不太合适了。续航有限而且充电速度比不上油车加油。而且加油站到处都有,不需要考虑适配。电车还得考虑一下用的是什么接口什么充电网络。纯电出远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无可否认的还是比油车麻烦许多。

那么,增程式恰恰是两者兼得。通勤的情况用电,有电车通勤的全部优点。
出远门用油。虽然用油时的油耗不低,总续航也不见得比纯电长多少。但是它能兼容加油站网络,得到快速补能。


因此,如果有稳定的充电条件的话,增程式的续航完全够用,反而成了优点。如果单论工程思想的话,我认为当前充电现状的前提下,首选增程,其次短续航电动车+出远门租车,最后才是纯电。
@OutOfMemoryError #37 外国永居仍然是中国国籍
中国禁止多国籍,所以如果被发现有外国籍,会失去中国籍。如果被发现有外国护照了,那中国护照是一定会被剪掉的。
但是只有外国永居是不会导致失去中国籍的。因为永居只是一个长期签证。身份证明仍然是中国护照。每年无数人拿着绿卡出境,也没事。

从香港搞的骚操作是为了两本护照,双国籍。只要不被中国发现,你可以偷偷双国籍。


@showonder #49 你放弃不了。你放弃中国籍了就成无国籍人士了。你只是外国永居,不是外国籍。
@Worldispow
"万一不小心下载了夹带私货的组件怎么办?万一这些组件直接污染了整个开发环境怎么办?"
所以需要安全的构建和部署系统啊,还有 code review 。它们才是系统的 gate keeper 。开发机就是默认有可能被入侵的。
“万一有人直接把代码传到互联网怎么办?”
笑死,手机都带进去了,直接录像上传 OCR 不就得了。整这么麻烦。

咱不是说 air gap 没用。但是你这整的四不像,这叫个哪门子的 air gap ?别知道个概念就吹好吧?

“常年都在电网内部做支撑,我也没见有人来把安全防护体系给改了”
我说的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技术陈旧啊。你说的这个当然也在各种原因里面。承认 IT 技术老旧不丢人啊,美国的有些基础设施还在用 cobal 呢,都快没人能维护还在用呢。按你这逻辑就是,人家用 cobal 说明 cobal 自有它的好处,并不是 cobal 技术老旧。
现实就是没人想碰这玩意。
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494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83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5837ms · UTC 02:17 · PVG 10:17 · LAX 19:17 · JFK 22:1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