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章回答你对日本非派遣互联网工作的疑问,热门问题 Q&A

12 天前
 valkyrjaE

大家好,我小 j ,距离上次日本程序员工作干货视频已经七个多月了,最近也是跟很多朋友交流,有几十位朋友和我咨询,我也内推入职了四个朋友,内推投递了不少简历。首先要对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表达感谢,感谢各位的点赞投币和收藏

在开头我先叠个甲。

首先,以下讨论的内容仅限于日本互联网公司,其他行业我认识的朋友少,我也没有从业经历,不能把我的体验跟大家分享

其次,我一般不会讨论派遣行业,因为派遣行业的工作体验与派遣公司和甲方息息相关,可以说一百个派遣有一百个工作体验,没办法一概而论。所以本视频完全不讨论派遣行业

最后,我不会推荐别人来日本,来不来日本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我的视频不会刻意黑或刻意吹日本,想看二极管言论的右上角点个关闭,谢谢合作

好,接下来我们回答这半年咨询的朋友、群友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 日本薪资情况

经常会有朋友关心日本的薪资情况,“我在国内大厂工作十年,年薪百万+,日本能给多少钱”,

这里大家有个误区,日本的互联网分为

  1. 日企如乐天、line 雅虎集团
  2. 新日企( global 程度比较深的日企,大多全员英语)如 paypay 、煤炉、Unext
  3. 传统日企(银行、制造业)的电子创新(重构)部门
  4. 外企(大多是欧美公司)如 indeed 、amazon 、apple 、google
  5. startup

每种类型的公司薪资情况都不同,大多来看,senior 水平,日企 600w+、新日企 1000w 左右、外企 1400w 乃至 1600w+都是可以实现的,

具体我们可以参考opensalary

还有一个要跟大家强调的点是,和国内不同,日本合同的薪资是纯钱。奖金、股票、rsu 、期权是不算在合同的 package 里的,属于额外的部分,合同里写 1400w 日元,那就是 1400w 税前现金收入。不计算其他的收入。这块大家一定要去分开,因为国内大厂的年薪百万其实大多都包含一半的股票,实际钱的收入可能只有五六十万。

2. 日本的工作制度

日本大部分日企和外企都属于 hybrid 的工作制度,也就是一般每周三天出社,两天在家 remote 。

少部分日企或 startup 如 unext 、paypay 等是 ful remote ,也就是全程在家远程办公,几个月或者有事聚会才需要去总部参加。

需要每天出社的属于少数,这块注意问清 hr 。

一般来说日本公司都会报销上班需要的交通费,一些公司还支付在家 remote 设置工作环境的补贴或者学习技术、语言的补贴,这块都属于工作福利可以跟 hr 确定

3. 如何找到日本工作

  1. 内推,内推永远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而且能全程跟踪进度
  2. linkedin 、tokyodev 、japandev 等面对外国人的招聘网站,目前 linkedin 还时不时会有猎头联系
  3. 公司官网直接投递简历
  4. bizreach 、findy 、forkwell 、draft 、doda 、myNavi 等日本的智联招聘网站

4. 日本工作的要求

语言能力>>>一切

日本岗位非常好找,英语岗位的 bar 变高了,之前推过一些很适合的简历,但是英文岗位面试要求多,机会少,日语岗位面试源源不断

日本的技术栈还是非常新的,大多数比国内大厂还要更新一些,总的来说。

付一些 jd 的图

paypay

Rakuten

5. 日本购房相关

购房也是经常被问到的点。

当然有钱可以全款买房。

如果想贷款的话,如果你有身份,比如 80 分高等人才或者永驻,就可以在日本银行申请零首付低息贷款,贷款总额基本上是年收的 8-10 倍,利率是 0.3%-0.5%

这里借用 up @js-john 的截图,当时是 22 年的国内利率,现在利率降低很多,大家可以自行计算

而房产税在自住是有补贴的,同时也有折旧的计算,总的来说计算公式是

最后可以得出月付

当然这里展示的只是这位 up 询问了日本中介得到的反馈,具体价格会跟你你选择的房屋类型、位置、低价有些许差别。

这几年日元贬值,材料泡沫暴涨,房价涨得很厉害(现在又开始跌了),东京部分地区新筑基本要一亿日元以上,但是二手房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还是很稳定。

总的来说,只要拿到身份在日本买房是没什么太大压力的。日本人不爱买房因为泡沫经济的教训、租售同权且租房也可以享受身边学校就学福利,房东不能轻易赶走房客或涨价。所以有很多日本人选择租房子过一辈子。

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的买房,请各位自己找中介了解,本人不懂行情。

6. 日本的工作生活体验

省流版

好处:

  1. 假期多,起步十天年假,部分公司还有暑假寒假、年末初始假。请假只是通知,无需征求同意
  2. 假期真没人 oncall ,无需打开 IM 天天跟踪进度
  3. 大部分公司 wlb 做的非常好,完全没有加过班
  4. 日本人还是挺友善的,遇到的歧视和怪人比较少,政府服务到位

坏处

  1. 钱的天花板低(互联网最赚钱只有中美和 Fintech )
  2. 大多数用户是日本人,日本人的使用习惯和过去区别大,需要适应
  3. 片假名真的很恶心

其他点

  1. 现在日本求职印度人和越南人很多,挤压了中国人求职的市场,可能未来国人求职也会变难
  2. 派遣想找到岗位已经是语言强要求了,跟技术无关,没有日语基础的建议不要进入派遣行业

以上是我这半年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欢迎大家交流,我是小 j ,我们下次再见

245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39 条回复
yoshiyuki
11 天前
@NPC666 但是英语国家具体有哪些合适去找工作呢
日本该说不说,现在的求职环境确实很理想,字面意义上的“求人”
美国的工资肯定高很多,但是 H1B 抽签这个事是个客观巨大阻碍
yoshiyuki
11 天前
@cocoismywife 啥是控除? 类似国内的个税专项抵扣不
a7851578
11 天前
感谢,帮助很大,老哥在哪个平台发视频,我去关注下;准备认真去日本找工作,希望有机会多多交流。
hussar
11 天前
@boogoogle 请问用啥平台找会比较靠谱呢。手持 n2 ,一年经验。想去日本,但是不知道国内招聘主动找上门的那种赴日猎头靠不靠谱
valkyrjaE
11 天前
@a7851578 b 站有发 Jormungondr
valkyrjaE
11 天前
@yoshiyuki #22 有很多减税措施 比如房租、保险、医疗 话费都可以减税
NPC666
11 天前
@hussar N2+1 年经验,今年大概率找不到活。日本今年的行情是,大量的工程只招日本国籍的人。这种状态下来日本,大概率进了猾人派遣公司后领 10w 一个月的待机费(甚至没有待机费),半年找不到活心态崩溃回国。
valkyrjaE
11 天前
@NPC666 超过 16k rmb ,来日本大概率是降薪的 有失偏颇了哈
NPC666
11 天前
@yoshiyuki 不要被媒体宣传的“日本缺人”迷惑了。
日本缺的是日本人,不是外国人。日本缺低端劳动力,日本缺日本人工程师,日本不缺外国人工程师。
所谓的求职环境理想:
1 、日企:N 轮面试,西装革履,适应性测试,敬语拉满,上下尊卑,“外人”歧视
2 、猾人派遣:老乡见老乡,那你待机费先别拿了,简历造假,救火项目,背锅大侠
yoshiyuki
11 天前
@NPC666
> 日本缺的是日本人,不是外国人
这倒是错不了
那和英语国家横向对比呢
gentlemanChen
11 天前
很有帮助
NPC666
11 天前
@yoshiyuki
我没去过英语国家,但是关于日本有两点:
1 、日本是单一民族为主体的非移民国家,天然对外国人排斥。
2 、日本受儒家文化圈的影响远比我们以为的要深刻,表现在病态的上下级尊卑关系。
横向对比程序员常去的英语系国家,新加坡加拿大澳洲,我提到的以上两点绝对要好很多甚至不存在。
c8c
11 天前
內容很全面,謝謝🙏
cocoismywife
11 天前
@yoshiyuki 对,就是抵扣
yoshiyuki
10 天前
@NPC666
> 2 、日本受儒家文化圈的影响远比我们以为的要深刻,表现在病态的上下级尊卑关系。
听说了,视频会议都是试图找出哪里是“上座”

不过你要说对中国人排斥,美加澳有更加赤裸的歧视和没由来的仇恨,这一点横向对比绝对是日本优于欧美,”近乎同文同种“加上日本工作文化中对于强权的服从性
teiboku1
10 天前
问下楼主 今年硕 拿了 top 外企 sde offer 和一个帝大的 phd offer 想去日本干几年 去日本读一个 phd 校还是在美资企业干几年寻求跳槽机会比较好?
valkyrjaE
9 天前
@teiboku1 能找到工作为什么要读 phd ,在日本读书的性价比不高,而且你针对外企的话,工作经验肯定更好
teiboku1
9 天前
@valkyrjaE 主要是拿的 offer 在国内 😭
valkyrjaE
9 天前
@teiboku1 哦哦 原来如此,我的想法是推荐直接找到日本工作再去,读书有点浪费时间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5093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