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持 V2EX 内容质量的个人思考

2014-06-14 10:53:12 +08:00
 LuoboTixS
随着用户不断增长,个人感觉V2EX已经开始出现显著偏离技术(设计)型社区的宗旨的倾向了,这种倾向至少反映在内容质量的差异化上。R2的排序结果中表现出了遏制这种倾向的努力——去除了来自"情感问题"等结点的主题。

如果你多数时间不在谈技术,那你就是在扯淡。如果你无法给出有诚意的回复,不如保持沉默。即便如此,过滤低质量的内容也并不容易;就像我们在设计经济规则时应当假设所有人都是经济人,要始终维持V2EX的良好氛围,不能依赖用户的自发行为。V2EX认为“信息量的多少在这里是始终重要的”,而信息效用也同样值得考量。

传统的基于结点、tag和黑名单的筛选是不够的,尤其是像“问与答”这种庞大的综合结点只会使状况更混乱,恐怕只有引入协同过滤和个性化推荐算法才能减缓内容质量差异化。我觉得在不考虑用户偏好的情况下给出适合多数人的优化的推荐结果(比如首页)是不可能的,更无法通过传统的+1/-1机制实现(尽管这对于过滤低质量的回复是可行的,但对于主题聚合而言毫无疑问最终会演化成G+那样缺乏价值的热门推荐)。

尽管目前筛选效率尚可,但若主题数与用户数再增长一倍,现有的机制可能就会不堪重负——忽略节点和用户的手动筛选在这种状况下效率会非常低。

如果不考虑高成本的个性化推荐,也许基于白名单和关注列表的内容推荐会比反向筛选更好一些。
46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V2EX
25 条回复
sNullp
2014-06-14 11:04:16 +08:00
“如果你无法给出有诚意的回复,不如保持沉默。”
这个尺度很难把握,如果过于要求回复的诚意,会产生“沉默的螺旋”

不过我也觉得现在 V2EX 中答非所问的情况太多了。
mortal
2014-06-14 11:08:04 +08:00
但愿不要走到邀请注册那一步……
LuoboTixS
2014-06-14 11:19:26 +08:00
@sNullp 有诚意的回复和高质量的回复是不同的。我认为回复不一定是高质量,但至少应当有诚意。

15岁的时候我中二病还没有毕业,很喜欢把自己的回复堆满互联网,无论是否有诚意;那是上一代V2EX时的事情了,现在观察一些回复发现二者并无不同,都是自我意识过剩的产物,这对于其他用户的耐心是一种消耗。

此外,不能依赖用户本身的自发行为,而是通过系统机制设计去尽可能确保在最终的推荐结果中能够筛选过滤掉没有诚意的回复,给出匹配用户的较高质量的回复。最困难的是数据冷启动。
xing393939
2014-06-14 11:20:35 +08:00
基于白名单和关注列表以及编辑整理推荐,那不是和知乎类似了。
LuoboTixS
2014-06-14 11:32:52 +08:00
@xing393939 知乎...我觉得就差一个成就奖碑系统了(不知现在是否已经上线了,已上线的话还能有积分商城,知乎精英社区,知乎城中城,DL Zhihu- Top Talent等),对于那些形如学生举手抢答“老师我知道”的用户们,这实在是太迫切的需求了,切中痛点。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暂且不谈。

我不愿意在这里看到这种气氛的应该不止我一个。
intrixs
2014-06-14 11:35:06 +08:00
"If you're annoyed with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Internet, the only way of changing things is to add more signal." - @codinghorror

https://twitter.com/codinghorror/status/447489029466910720
1up
2014-06-14 11:36:28 +08:00
这不是个技术人的生活社区吗?
sNullp
2014-06-14 11:42:35 +08:00
@LuoboTixS 说得真好。。
对,现在这里没有诚意的回复越来越多了。你这两个定义非常精确,谢谢。
PP
2014-06-14 12:23:00 +08:00
小伙儿,你的想法很积极主动,但很不幸的是,受限于你对组织成长和信息边界的认知不足,你思考的方向错了。

组织成长的结果之一就是多样性。这个道理直白到不需要进一步解释,但却常常被人在思考关联问题的时候所忽略。你谈到了回复庞杂的问题,这便是 V2EX群体数量增加的必然结果。同时,意见的多样性对于一个社区来说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

你注意到了信息过滤和筛选的问题,并尝试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方法提出一定的技术探讨,主动性不错。信息在群体交流中会表现出很强的聚合性,以所谓的价值高低作为切入点来观察,会发现离焦点越近其价值和质量越高,这种状况显示对信息边界进行强行切割是不现实且不必要的。

因此,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假如想要硬性的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势必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关闭V2EX的注册以阻止其组织成长,第二件事则是对回复进行主观性技术审查。你觉得结果会是你期待的吗?

末了说句题外话,很多人喜欢纯而不喜欢杂,在我看来这是不对的。对于你个人,我希望你能够增加自己对不同意见和事物的包容性,我可以保证这会对你非常有好处。
nicai000
2014-06-14 12:58:32 +08:00
大多数人都是笨蛋, 用户量增长后内容质量下降不可避免.

另外觉得自己小圈子无比高质量无比牛逼要保持纯洁性这种思维, 呵呵.
LuoboTixS
2014-06-14 13:02:46 +08:00
@PP 谢谢你的阅卷评语。可能我没有清楚的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这个社区的宗旨应该是一直都围绕技术和设计。我记得Livid进行过相关阐述,在V2EX这个结点的说明和发布主题时建议中也有体现。尽管如此,对于其他类型的主题,在充分遵循V2EX社区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也受到欢迎,目前的主题已经充分反映了社区内容的多样化。

不过:在注重信息量的同时,信息应当能够发挥效用。无论是以结点为中心的主题模式还是首页分类聚合都在致力于做到这一点。主题对应节点的合理分类旨在提高效率,对用户、主题、结点的忽略黑名单也有助于消除没有建设性的争论,进一步提高效率。可惜的是我的信息论知识早已还给老师,暂不就相关理论展开。在观察V2EX的社区维护者(Livid, etc)的行为时你会发现:

1、一些显然没有质量和建设性的主题会被移至无要点、水或其他不出现在首页的结点
2、对于用户对特定用户或主题的反对意见,在用户或主题本身遵循V2EX社区指导意见的情况下,Livid会建议优先使用Block功能。这在充分尊重社区其他用户的情况下满足了个人需要,保证了社区多样性。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效率,Block功能也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用户和内容继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些功能的使用成本将持续增加,效果可能会不如预期。但如果快速增长的假设不成立,那么维持现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你所说的“意见的多样性”和信息量对于一个社区来说确实具有积极意义,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提高效率有助于发挥信息效用,如果某些主题或用户的回复对我而言显然没有效用,那么理想情况下它们就不应当出现在我所获得的推荐结果中,这是从用户出发的偏好而非一致的社区行为。

你的“势必要做两件事”的结论不成立,我能看到的V2EX的社区内容可以是实际社区内容的子集、聚合后的个性化推荐结果。但假设非常幸运有其他若干用户和我具有相似的偏好,会筛去特定类型和模式的内容,那么协同过滤就具有价值。
chloerei
2014-06-14 13:34:20 +08:00
迎合个人兴趣的信息源,终极就是 Twitter,所以 V2EX 继续做个大杂烩就好。
Seita
2014-06-14 13:47:53 +08:00
好人不是幼稚就是弱智。现在补充一条,也可能是太闲了。
daoluan
2014-06-14 14:58:45 +08:00
@intrixs 这句话要怎么理解
imn1
2014-06-14 16:23:41 +08:00
其实这边很多的设计都在“引导”或“迫使”内容发展向SNS方向走
1.版面设计就是一种SNS风格
2.回复引用没有指明特定贴,更像一般聊天对话,技术贴的交流是需要指明对方的观点,而不是指向提出观点的那个人
3.回复扣数值也是个大问题,技术贴应广泛交流,思想碰撞才好,期望回帖都能“高质量”一针见血不太实际
4.另外,技术贴长文是很常见的,现在的机制是超过一定字数还要付出更多,这样的结果导致更多简略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来自移动设备更多

题外说说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之所以能爆发性增长,其最大要点是并不是常听到的“交友”,而是思想的自由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短、平、快。如果一个网站广泛接纳移动设备,并以其作为主要交流方式的话,不要指望其中的精品内容能超过20%(除非有过滤机制,前过滤或后过滤),这些都有前人做过相当深入的市场调查

确实在这边见到不少高技术人才,但如果说V2是走纯技术路线的话,运营策略是与此相悖的
想改变现状,只能重新考虑运营策略,否则,当内容量增大,感觉上精品就越少——其实精品占比是维持一定值的,只是因为感官上会认为“非精品”越来越多而已~
regmach
2014-06-14 18:42:48 +08:00
@nicai000 大多数人都是笨蛋, 用户量增长后内容质量下降不可避免.
另外觉得自己小圈子无比高质量无比牛逼要保持纯洁性这种思维, 呵呵.

@1up 这不是个技术人的生活社区吗?

@Seita 好人不是幼稚就是弱智。现在补充一条,也可能是太闲了。

to LZ:
看,我这样的引用和加一是不是很没诚意?

如果做技术人和设计人的生活社区,那必然信息是多样的,会加入情感话题.
如果做专业内容的社区,那必然各种伸手党涌入,然后这里改名"v2知道".

v2ex原本是做了隔离的,也就是节点机制.
但是首页的"全部"会显示所有(貌似应该是大部分?)结点的内容,这就给只想看技术相关的人产生困扰---也就是LZ您的问题吧?
如果可以提议的话,我也希望首页的可以增设一个"我关注的结点"之类的虚拟结点,里面是我关注的结点集.配合缓存效率似乎不会太低,毕竟这里不爱挖坑,至少我不会翻到2天以前.
Livid
2014-06-14 18:44:20 +08:00
xiaowangge
2014-06-14 19:57:06 +08:00
好多人的个人博客不怎么更新了,有的域名,空间都过期了。 @livid. 有没有考虑过v2ex出博客相关功能?让大家在这里写博客?

可以参考一下ruby China社区,好多「长文章」,还有一些wiki资料,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一些「月经贴」,-)
raickey
2014-06-14 21:44:04 +08:00
作为技术和设计白痴,不懂算法神马的。。我就是凑个热闹。。

从我个人属性而言,我根本不是V2的目标用户,仅仅是由于特殊原因,我来这里插科打诨,否则,我不会来这里。

为什么不来?1、大部分帖子我看不懂。2、除了发帖子,也只能看帖子。但是知识面有限,发不出符合网站主题的帖,所以大部分时间只是看,遇到能插上嘴的帖子就说一句。

这个大概就可以被叫做“门槛”吧。不适合这里的人,可能机缘巧合知道这里了,看了两眼没看明白,就走了。

所以,这个门槛,是足够吸引目标用户、剔除水军的,这点V2做得很好了。即使出现大量“偏离主题”的帖子,大部分也是目标用户发的。为啥呢?因为用户都是自然人,除了技术和设计的属性,肯定有其他属性。在一个社区逗留久了,可能就懒得逛其他社区了。社区不是饭馆,你想吃川菜要去川菜馆,想吃快餐就去快餐店。用户只是想到什么,习惯性来这里,就发到这里了。所以“偏题”是正常的,lz所谓的偏题,我觉得倒不如说是信息多元化。除非v2不再UGC,变成技术设计百科全书,官方贡献内容,用户消费内容,否则,这里势必会朝着lz所谓的“不良好的氛围”发展。

个人认为,依靠节点筛选内容,可能达不到效果——我偏要在“科技”的节点发一条情感帖,你管我?

另外说信息效用。并不是符合所谓主题的信息,就是有效用的信息。所有信息都需要你去筛选、鉴别、判断正误。你剔除一个错误的符合主题的信息,比你忽略一个偏题的信息,成本高多了。

“不能依赖用户的自发行为”本身是伪命题,因为这里的内容都是用户创造的,无论是看似偏题的信息,还是看似符题,但实际上是错误的信息。

总而言之吧,我的观点就是,门槛已经设定,所以V2会是一个技术设计话题偏多,但总会夹杂着其他信息的地方。社区本身就是虚拟的世界,世界本来就是信息多元化,需要你自己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你想要的附题且正确的信息。
PP
2014-06-14 23:16:01 +08:00
@LuoboTixS 一方面你固步于闭合心态,另一方面你专注于证明自身正确而不是探求正确,你只留给他人两个选择——契同与你或是反对于你。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你的做法多么高效或精确都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744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