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火星的帖子,请教下各位关于量子纠缠的问题

2015-02-07 21:35:45 +08:00
 pfitseng
火星的帖子在这里 /t/168915

看回帖说到量子纠缠不能传递信息,那能传递物质吗?
比如在A地物质消失,瞬间在B地出现,如果行的话,拷到U盘里传过去就行了。

另外v2ex有关键字黑名单吗?好想把"三体"加进去哦.
356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31 条回复
echo1937
2015-02-07 21:44:05 +08:00
三体梗现在的确有点被滥用了

科幻是科幻,科学是科学。

一个用于扯淡和幻想,一个用于探索和实践。
9hills
2015-02-07 21:44:28 +08:00
U盘里的信息也是信息。。反正就别信什么超光速的鬼话好了。
bcxx
2015-02-07 21:47:42 +08:00
传 U 盘是楼主来恶意吐槽卖萌的么!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ster-than-light 要不大家一起看 wiki 吧!
pfitseng
2015-02-07 21:49:43 +08:00
@9hills 那我传张纸呢,上面写点字?这也不行,那量子纠缠不就等于啥都没有么
9hills
2015-02-07 21:56:20 +08:00
@pfitseng 信息是物质的一个属性。。
lambdaq
2015-02-07 23:00:42 +08:00
知道去年,我才知道宇宙中还是有超光速的现象的存在的。还是从acfun上知道的。。。。。

很简单,你拿只超强聚光的手电筒,从地球往火星一扫,火星上光斑移动速度就超光速了。但是这个既没法传递信息,也没违反光速上限。
momo5269
2015-02-07 23:07:28 +08:00
前两年三体就被滥用的不想再看到了,随便一个科幻科学电影或者其他有那么丁点二关系的文娱作品都能扯到三体上去,更贴切的作品提的却很少。

这真不是矫情……
mongodb
2015-02-07 23:12:06 +08:00
@lambdaq 等等,什么意思。首先,光斑并不是及时的到达火星会有延迟。但你意思是等到了火星之后,在火星表面划出来的光斑的移动速度还是可以大于光速的。

那么问题来了。

光斑在火星表面移动,biubiubiu的。

而光又是波动又是粒子,我们俗称光子。

假设火星是个平整光滑的圆球。

那么,在离火星表面1mm地方的光子的移动速度是多少呢,超越了光速么。。。
ddaii
2015-02-07 23:17:07 +08:00
@lambdaq 不对哦,实际上还是不会超光速的。
BGLL
2015-02-07 23:25:56 +08:00
信息就是任何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量子纠缠真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带2张内容相同的随机数表,相聚万里,每次读一个随机数...
BGLL
2015-02-07 23:38:02 +08:00
@mongodb 这就是伪超光速,属于臆造关联,相当于每隔一秒向距离地球相同距离的 A、B两点发射光子,要是AB间距离大过一光秒。当A亮了,然后相隔一光年的B点一秒后也亮了,就是超光速了呀.....实际上这是2个没有关联的事件......

手电筒发射的都是光子.
overflow
2015-02-08 00:10:52 +08:00
看书太少想太多。
shiny
2015-02-08 00:24:30 +08:0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zjgood
2015-02-08 00:30:35 +08:0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aomu
2015-02-08 00:58:25 +08:00
那帖里不少键盘物理学家,有的可能连科普物理书都没怎么看过,平时就接触一些量子神秘主义、后现代科学的东西。量子力学可是基于严谨复杂的数学背景和现实观测下的成果,而不是和什么佛禅创意关联的脑洞,一切把量子力学和宗教人文挂钩搞神秘主义解构的都是耍流氓。
HowardMei
2015-02-08 00:59:01 +08:00
量子纠缠本身是超距超光速的,但是现有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传信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很多所谓的超光速报道,实际上弄混了波的群速度[载信包络]和相速度[某波尖顶]。

量子纠缠是对两边观测结果事后比照才能确定的,这个比对信道受光速限制。不过,我个人更愿意相信爱因斯坦“上帝不掷色子”的说法,还缺少一两个守恒量,尚待发现而已。。。
VolkerZ
2015-02-08 01:05:32 +08:00
@HowardMei 爱因斯坦的上帝已经死于贝尔不等式了…量子纠缠只是量子在纠缠态下的一种现象,爱因斯坦也由此提出了EPR佯谬,哥本哈根派的解释是两个纠缠态量子在观测前是一个整体,在观测后依据概率坍缩成两种相对的状态,相关性永远是1,而爱因斯坦认为两个量子的状态在他们的纠缠产生时就已经确立了,概率啥的全是扯淡。但是由于这个并不能用来超光速传递信息,世界的定域性依旧存在,因果的影响依旧只能在光锥中进行。
HowardMei
2015-02-08 01:14:37 +08:00
@caomu 是的,数学的无二义性,想严谨精确描述和交流必须用它,否则无非是各说各话,这是人类沟通方式的缺陷决定的,三体人可以不要人类数学体系,直接信号承载和变换应该效果一样。

一切新的理论和诠释,除了必须数学表述,还必须符合所有实验观测,科学理论会被替代,但是客观现实绝不会被人类主观解释颠覆。

数学创新很多来源于逻辑和哲学,也就是看世界的角度——这部分是最容易引发混淆的,但只要没踏出形式化、严格公理化这一步,做到数学化,那都只能算脑洞大开。
HowardMei
2015-02-08 01:23:14 +08:00
@VolkerZ 没有完全终结啊,我不要实在论就行了。
事实上,我认为没有物质的交互[测量的实质],就没有实在。
18616942091
2015-02-08 03:52:38 +08:00
你知道目前不能,就够了。
目前“理论上”还不能。至于以后理论上能不能。。都考研学物理再说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6912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