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穹顶之下》纪录片中提取的 17 个要点

2015-03-01 16:04:37 +08:00
 Livid
http://www.pingwest.com/under-the-dome-in-140-words/
1164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87 条回复
konakona
2015-03-02 14:25:16 +08:00
虽然桂林城市小(四线城市ok?但是是旅游城市,因此城市堪比三线),但是桂林的车不少,豪车更不在少数。有几条主要道理还是通往各种景区的,路上都是货车和大卡,灰尘四起。
但是都没有雾霾过!
天空依旧蔚蓝。
如果想说桂林车少的话,真心可以来看看,专门去车多的灵川国道看,看一整天,雾霾吗?

所以,我认为可以从根本上先忽略汽车产生的废气引起的雾霾这个问题。

当然了,北京的车子可以说是桂林的十几倍,但我认为它是能源污染的最小值,买车的朋友都知道,现在很多人代步车选择环保的能源车,这样的车,油耗低,基本吃93#。很多土豪选择100W左右的进口车,但是也符合车联环保政策,那什么车最危险?假国34,不信?站在各个车的尾气那吸一口。
Delbert
2015-03-02 14:28:32 +08:00
@freed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2-04/30/content_1263037.htm 良渚借了辆公共自行车骑到杭州还不了啊只好再打的运回去
2012-04-30
余杭区和杭州市区的公共自行车为什么不能通租通还?快报在3月14日的报道中也曾提过,主要原因是自行车锁止器不是同一套系统。

同样的,萧山区的公共自行车,与杭州市区的公共自行车也不能通租通还。
lxrabbit
2015-03-02 14:40:38 +08:00
@konakona 桂林其实算是汽车多而不造成污染的典型,因为工业不算多,自古以来就是个战略要地+省会城市+旅游目的地,所以车辆也不少,而且桂林貌似不限制摩托车(?)
Tlvncks
2015-03-02 14:49:20 +08:00
@twilight 不知道你是否完整的看完视频,片中提到的能源市场化,与国家政策的不健全以及企业生产的车辆排气不达标等等原因造成空气污染的后果.雾霾这个是一个多个系统同时出现违规造成的,不是说个别行业单方面问题.控制污染还是需要政府完整的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的执行力共同完成的.
Silicon
2015-03-02 15:29:14 +08:00
个人观点:能源市场化是为了除垄断,除垄断是为了让同业抱团更困难,同业难以抱团就有利于环保部门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或者通过建立更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来治理环境。
但能源市场化充其量也就算一个雷管,让它充当炸药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类似于 @twilight 提到的煤企的情况,低效率+私自采挖难以治理,让本来能有作用的能源市场化反而促进了污染。能源市场化之后,执法/立法必须跟上,否则可能会同样私挖乱采。

钢铁有利于城镇化没错,城镇化也自然有必要,但有必要做的这么猛烈吗?有必要搞出这么多钢厂吗?我这里,一个小县城,目前准备把所有农村的学校都集中到一起,也算zf谋划城镇化中的一步吧。不过最近的动态是,县长收钱太多被请喝茶,目前停工。

拙见,请指教。
killerv
2015-03-02 23:51:20 +08:00
我不是内心黑暗,但是我觉得在国内,你想发布任何影响力比较大的东西,都是要符合我党利益的,不然你发不出去。我个人很感谢柴静做的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我党在为打击某些东西做铺垫。只要制度不行,老百姓想过好是不可能的,这无关党派,只与人性有关。
konakona
2015-03-03 00:35:07 +08:00
@lxrabbit 桂林算不上是工业城市,这是好的一点,相比旁边的柳州属于广西省的工业重地。不过没有亲自去过柳州,所以不清楚那边的雾霾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就桂林城市而言,城市非常小,比上海一个区还小,估计三四个桂林才是北京一个区。但即便如此,开车的人还是很多,大家每天觉得开个8公里就已经很远了(哈哈,见效),但还是要开……我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每天是走几公里路的,回到桂林了,因为城市小了,去哪儿也都选择开车了。
所以基本上有车的人都在开车,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但是桂林雾霾几乎没有。恐怕还是工业和柴油车这一块的责任比较多。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7375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