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iDev 苹果开发者大会,看 iOS 界的颓势?

2016-10-26 13:07:02 +08:00
 zhufengme

有点标题党了,其实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去年开始跟高春辉、鸟哥等一干人,筹建了一个开发者社区,名叫 DevLink 。做了很多年开发,码的代码少说也有十多万行了,但是每次带团队干活时,都感到开发者的个人成长是个很大的问题。把自学能力超级强的大牛抛开不提,绝大多数开发者其实很难在工作中埋头干活的同时,抬头看看新的技术,实践就更别提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开发者和技术大牛们组织起来,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效率更高的方法,帮助有想法的开发者持续成长,让他们的视角和经验不仅仅局限在当下的工作当中,而是能在高手的引领下看的更远、懂的更多。

这个事情开始没有想特别多,也没有打算赚钱,毕竟几个筹办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也不太缺钱,纯属是看到一个可能的机会,来尝试下能不能帮助到更多人而已。所以门票之类的价格定的都不高,刨除会场、舞台搭建、讲师路费之类的开销,基本就不剩下什么了。

前年和去年,我们的线下活动基本都是集中在 PHP 和后端领域,搞的效果还不错,活动的门票基本上是秒杀的状态,由于议题设计的比较用心,会后反馈也相当正面。比如这里

当然了,参加线下分享不一定是成长和学习必须的路径。但对于大多数开发者,在内容、分享质量靠谱的前提下,还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的,而 DevLink 要做的事情也不仅仅限于开会,只是在现阶段,我们觉得这种形式应该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

今年希望在横向能够涉及到更多语言和方向,所以试着搞了个苹果开发者的线下活动,但是似乎遇到了与之前会议不同的情况——貌似大家对这个形式都不太认同,到今天还有 10 天开会,但居然才卖出 8 成的票,还有不到 200 张票没有卖出去,放在之前的会议上,今天应该已经停止售票了。

问了一些开发者,大家都觉得可能是今年 iOS 的形势非常差,怕是没有开发者有心情、有财力来参加这样的技术分享,甚至有很多开发者连工作都难保了。我不太确定这种说法是否靠谱,毕竟移动端开发还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必不可少的项目,即便行情不太好,也不至于如此之差。

还有一些开发者觉得可能是 iOS 开发者没有太多参加线下会议的习惯,而有些会议的质量确实太差,让大家有了不信任的感觉,但在我们已经公布讲师和议程的情况下,感觉也不会有这样差的反馈。

所以,想听听各位 iOS 开发者的想法,希望大家帮我们理清思路,以便我们调整策略,更好的准备接下来的活动(或者干脆就不办 iOS 方向的会了?)

最后,附上这次活动门票收支情况,以免让大家觉得我们是在赚钱:

当然了,有一些赞助商的赞助费,是作为收入计入的,这里并未列出,但门票方面确实不像其他会议一样,动辄几千元的票价,我们基本都是按办会成本来反推票价的。

回复的朋友,我尽量拿出一些折扣票给大家,以示感谢如何?

1302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iDev
117 条回复
alexzuo
2016-10-26 13:39:21 +08:00
你觉得本次活动 719 元(现在是 8 折 569 元)的票价是否过高?如果过高,你觉得多少钱是合理的?
答:看阵容合理,对个人来说稍高。

你对这次分享活动的议程是否感兴趣?
答:兴趣不大,最近对移动开发兴趣降低了,因为大部分 APP 的需求并不需要太新的技术,甚至要适配低版本的系统,新技术坑也很多,玩不起来,最近在玩机器学习和 CV 。

你觉得今年的 iOS 开发是不是热度降低了?
答:只能说更成熟了,可能过两年 swfit 铺开了会有新的高潮。

还有没有别的槽要吐?
答:一个人讲 45 分钟,感觉讲不了什么内容,可能不如翻博客。
zhufengme
2016-10-26 13:41:17 +08:00
@mhtt 有些合作媒体有限量折扣用于资源置换的
zhufengme
2016-10-26 13:42:56 +08:00
@alexzuo 大公司和既有产品,怕是还要用 OC 顶很长一段时间 ..
LMkillme
2016-10-26 13:44:23 +08:00
去听 tinyfool 这种人?
Wangxf
2016-10-26 13:44:28 +08:00
基本上这种大会和什么 web 峰会差不多,一帮人吹水打广告啪啪啪,你说学到了啥?学到了各种趋势,各种牛逼的名词以及转发下朋友圈,我花 7 , 800 跑到这个地方来听吹水扯淡我干嘛呀我,工资高也不是这么花呀。。几十块钱还行,我就当没事干多交几个朋友。。 7 , 800.。我还不如买几本书
satanwoo
2016-10-26 13:45:01 +08:00
@zhufengme

仅从移动端领域的大会来看, QCon 的移动分场、 MDCC , Swift 、 iDEV 等等,基本上两三个月就搞一回。讲师就是那几个,您觉得这些讲师就算都是天才或者超人,两三个月这样的频次能说出什么特别有深度的内容吗?

而且很多人说的公司的实践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zhufengme
2016-10-26 13:45:55 +08:00
@LMkillme 我们从来不请非一线开发者来讲的,一来讲不出什么,二来鸡汤也许不可或缺,但放在会上讲确实浪费时间
imcxy
2016-10-26 13:46:24 +08:00
中国的程序员还没发展到进马云办的学校意味着什么。。

他们觉得自己啃书就行了。
zhufengme
2016-10-26 13:48:01 +08:00
@satanwoo 这个我非常同意,所以我们很少频繁请某个讲师来讲,内容审核也比较严格。诸如“我们是如何撑住 xxx QPS ” 这种偏实践的特异性话题,从来也不会纳入。
won
2016-10-26 13:49:53 +08:00
朱总 V5
zhufengme
2016-10-26 13:51:00 +08:00
@Wangxf 你说的那个会我去了,议题基本都是赞助商花钱上台讲的,确实有点水,但人家是免费活动,成本基本都是靠赞助商来撑住的,也无可厚非,但是内容就 ..
vioeltchl
2016-10-26 13:52:24 +08:00
A: 周末出来啊?
B: 不了, 参加个开发者大会, 下周吧

一周后...

A: 你上周去参加那个什么技术大会, 怎么样?
B: 挺好的, 一些技术大牛分析了很多技术上的东西, 分析了行业趋势, 方向啥的!
A: 收费吗?
B: 收啊, 花了 500 多呢!
A: 窝槽, 你记住啥了?
B: 嗯... 了解了一些比较大的, 比较模糊的东西或者概念之类的, 还有一些知识点.
A: 好吧, 你工作还没找到吗?
B: 是啊... 不好找啊...
sharkli
2016-10-26 13:54:25 +08:00
Swift 和函数式编程,目前接触到这个的基本上自学能力还可以了,可能么有意愿去参加这样的会议。
票价挺实在的。
won
2016-10-26 13:59:25 +08:00
个人觉得一上来就选在国家会议中心有点高,虽然老高鸟哥名气在圈内很大,但一个纯技术圈活动也许选在 google 附近卖不出票的风险更低吧
zhufengme
2016-10-26 14:00:17 +08:00
@won 这地方比较靠中间,不然放在西边,东边的有意见,放在东边,西边的有意见 ...
zhufengme
2016-10-26 14:04:40 +08:00
@won 另外地点在国际会议中心,不是国家会议中心。其实这么多人的场地,哪里费用都差不多 ...
robinshi2010
2016-10-26 14:05:13 +08:00
支持.
津津乐道赶紧更.

------
1.票价还成,自己掏钱可能微贵.打折后还行.
2.感兴趣程序一般.
3.确实降低了.
4.没时间没时间还是没时间.
LMkillme
2016-10-26 14:06:40 +08:00
@zhufengme

我以前参加过不多但也不少的技术会议、技术沙龙,各种体验下来,现在对技术会议已经不太感冒了,原因有不少:

像 tinyfool 这种人,上去吹水、自夸两个小时,你受得了?
很多讲师来做技术分享,一半时间都拿来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甚至招人;
有些议题本身就是广告;
大多数议题都偏初级;
有些讲师自身水平是不错的,但不会讲;
有些讲师纯粹就是水货,比如,你懂的。

我甚至觉得办技术会议里面有悖论,有深度的干货大多很难在一小时内讲明白,而技术会议的与会者各种层次都有,也限定了议题不能太艰深,这就导致了很多议题讲的都是类似官方教程的东西。

http://ourcoders.com/thread/show/8314/

这个帖子里的议题,说实话,不感兴趣,随便找几篇教程就解决了的事,也就「探究响应式编程在 iOS 开发中的优势:不只是异步」这个议题可能会有点意思。
zhufengme
2016-10-26 14:06:56 +08:00
@robinshi2010 为啥每次发帖都有人追更津津乐道啊,今天凌晨已更新,请查收~~~
inroading
2016-10-26 14:06:59 +08:00
很好的活动,支持!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31558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