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ehon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限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呢?政府分配资源只能看一些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比如社保、完税证明、学历,于是乎这些就成了制定政策的门槛。
部分外来人口从事的工作没有社保、完税证明(甚至有些岗位工资都是发现金,连银行流水都没有),那很遗憾暂时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从这些人群中选择出部分优秀人来享受他们应得的社会待遇。因为没办法以一种相对高效的手段区分出来这群人和极个别游手好闲,消耗社会资源的人的区别。
实事求是说,真的很不公平。但是,以目前阶段来看,没有办法解决。就像高考大家都知道是应试教育,都知道种种不好,但真的暂时找不到替代的其他选拔方式。每年两会上,提出高考改革的人都有,但就是没有人真的敢去改。
所以楼主所表述的这群人有一个词,叫做“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但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红利却与他们无关,城市的规划者以各种条条框框把他们拒之门外。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知道,北京不是北京人建设起来的,上海也不是上海人建设起来的。都是大量的四川、云南、河南、安徽等等的劳务输出大省的人去建设出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北上广深。干最苦的活,拿相对比较低的收入。
最后,还是说一句,在北上广深杭里,深圳相对对外来人口已经是最友好的了。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真正的深圳本地人很少,大量的都是外来人口,因此城市氛围总体来说还是很包容的。即使是很多政府部门的人,其实近几年才把户口迁移到深圳的。而且深圳的户口准入政策比一些二三线城市都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