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背后的逻辑

2018-08-30 01:17:45 +08:00
 goreliu
我本以为苦难哲学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跌下了神坛,那估计只在我想象的那个世界中如此。在真实世界中,依然为苦难哲学买单,无休止地夸大吃苦的重要性甚至必要性的人不在少数。

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其中的荒谬。想吃苦吗?身边有墙没,越结实的越好,没有墙的话地面也行。攒足了劲,用脑袋狠狠地撞上去,丰盛的痛苦大餐就来了,运气好的话,下半辈子都不用愁没苦吃了。想必依然游离在精神病院之外的人,没有几个人愿意吃这样的苦,也不认为吃这样的苦有什么意义。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厌其烦地说年轻时要多吃些苦,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甚至“不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想必里边的吃苦必然不是平白无故地用脑袋撞墙,不然也不会吸引那么多人(不管宣扬吃苦重要性的人是真那么认为,还是别有用心)。

这背后其实还有一套稍微复杂些的逻辑的。

简单说,认为吃苦重要的人,通常是把吃苦作为了某种交易的投入,为了得到那种自己想要的东西,吃些苦是值得的。比如一个人要想以后过上好日子,那小时候刻苦学习吃的苦就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从小贪玩无度,不学无术,那长大后想过上好日子就不容易了,即使祖上留下万贯家财,也很难保证他他一生幸福。

受这个逻辑的影响,很多人都认同在某些情况,吃苦确实是重要的甚至必要的,所以重点不在于吃苦是否重要,而是吃什么样的苦才重要。然后这烂账就算不清楚了,毕竟每个人在乎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有人认为为了整容吃苦不值得,有人就认为非常值得,这是讨论不出一致结果的。

不过且慢,吃苦背后的逻辑真的这样简单吗?

既然吃苦可以被看作某种交易的一部分,那就得把这种交易分析清楚了,一个人投入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比如一个人刻苦读书,考上了大学,又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这个交易中,投入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很简单,投入的是学习,得到的是工作,好像没有吃苦的位置。有人说怎么没有啊,投入的学习里就包含了吃苦,早晨起大早上学和睡懒觉显然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挑灯夜战写作业了。

那先来看一个更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家离超市五百米,大热天他在家里突然想吃冰棍了,但冰棍显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于是他去超市买了一根冰棍,并因此承受了在大热天的公路走一公里的苦。假设冰棍两元钱一根,那么这个交易怎么算呢?我想多数人都同意两元钱买一根冰棍,简单明了。但如果有人说,不对,他付出的不只是两元钱,还有大热天走一公里所吃的苦,于是整个交易是两元钱加上路上吃的苦换取了一根冰棍,其他人有什么看法?有些人可能想想就认为有道理,的确是这样的,他付出的不只两元钱,还包括路上吃的苦。

但卖冰棍的人可能就有意见了。你路上吃多少苦和我卖的冰棍有什么关系?我没有因为你走了一公里路就得到什么额外的东西,那肯定不是交易的一部分。那么他路上吃的苦,到底是不是交易的一部分呢?

这个账怎么算呢?难道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吗?

其实不然,这个要分阶段分析。我们可以把他买冰棍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他在超市买冰棍的阶段,另一个是他走在往返路上的阶段。只有前一个阶段,才属于交易。而后一个阶段,只是为交易做准备。那这样又出新问题了,我们似乎可以把这个为交易做准备的阶段看作另一个交易,这个交易的目的是获得买冰棍的机会。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交易。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人可能就笑了,付出的是在路上吃的苦,得到的是买冰棍的机会,所以吃苦这回在交易里没跑了。那么假设他的邻居也喜欢吃冰棍,不同的是他还喜欢散步,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每天都要出去走上几趟享受散步的美好时光,顺便会在路过的超市买根冰棍吃。那么对他来说,这个账怎么算?他可没有因为买冰棍而吃苦。

我们很容易发现,买冰棍的机会并不是吃苦换的,而是从家门走到超市这个行为换的,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这个行为而吃苦,取决于他自己,在这吃苦也不属于交易的一部分。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以学习为乐,他很可能就不会因为辛勤学习而吃苦,相反会把他当作一种享受。有这样的人吗?别人我不清楚,但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我从小到大,基本上从来不认为学习是吃苦,虽然学习成绩不算特别优异,但在小学、初中、高中每次考试排前几名基本还是没跑的。对我来说,刻苦和学习两个词基本不搭边。

甚至在工作上,我也没吃什么苦,至少我不认为的得到的薪酬是我吃苦换来的。在几年的时间,我基本上一边做我感兴趣的事情,一边得到薪酬,在这个交易里,也没有吃苦的位置。最后我辞去工作,也和吃苦没什么关系,而是因为我发现人生方向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但也不能说我没吃过苦。惊天动地的苦我确实没吃过,但小打小闹的苦我也多少吃了一些,有些可能已经超出小打小闹的范围了。但我从来不认为我用吃苦换来了什么东西。一般当我去做一件我没能力做的事情,或者做一件我勉勉强强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会吃苦,吃苦的原因是我能力不足。那为什么我要吃苦呢?因为在我看来,和做那件事的收益相比,吃苦是可以接受的。我不认为吃苦是交易的一部分,它只是一种做一件事的代价。代价当然越少越好,但有些时候我实在没办法把它再减少了。

把吃苦当代价和当付出或者投入比有什么区别呢?简单说代价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避免的,即使不能完全避免,通常也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把它当付出或者投入,就变味了,一个人很可能认为它越多越好,如果他认为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多。

那么吃苦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简单说,吃苦只是做一件事的代价,产生这样的代价通常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这代价本身换不来任何东西。如果一个人吃苦后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代价,他可能会做些事情让自己避免类似的代价,那么他也就从吃的苦中得到了东西,但这收获也不是吃苦换的。一个人能力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需要再吃任何苦了。如果一个人依然在吃苦,他可以仔细分析下自己能力都差在什么地方,如何提升,不然苦很可能就白吃了。
567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42 条回复
Laynooor
2018-08-30 07:39:24 +08:00
分享一篇前几天在知乎日报上看到的文章。

 知乎用户

美国人有一个习惯——从不关空调:办公大厦晚上人去楼空,中央空调却要继续工作 12 个小时。我问美国朋友:“如果关掉空调,不是可以省很多电吗?”朋友天真地眨眨眼睛:“可是,那上班后等待空调制冷的那十分钟就很热呀。”

美国人吃不了苦吗?

 

我妈妈经常对我提出批评,说我出门路远点天热一点就要开车或打车;下班嫌去菜场超市买菜麻烦,非要在网上超市买贵的;她想吃楼下饭馆的熟菜叫我去跑个腿,我主张加几块钱外送费请人家送上来算了。

我吃不了苦吗?

 

我妈妈的生活方式在我太姥姥看来也是娇生惯养。她老人家是经历过解放战争围城和三年困难时期的人,生活十分节俭。我妈妈有时把一些变质了的食物挑出来不要了,一定得及时扔进垃圾箱,否则用不了多久,就会看见太姥姥捧着半个快烂掉的梨子在吃呢;她老人家晚上在房间里从来不开灯,就着月光摸黑进行一切日常活动,为的是“省电”。我妈妈请她别这样,说家里新鲜的水果有的是,开电灯更是用不了几毛钱,太姥姥反而批评我妈妈:“大月亮通亮的(方言,很明亮的意思),开灯干嘛?浪费!”

我妈妈吃不了苦吗?

 

我的那个美国朋友念了商学院,每天念书念到夜里两点多。我没有她那么拼命,但也经常加班加点。我妈妈呢,一辈子朝九晚五,很少加班。太姥姥更是从来不读书看报,号称一看书就头疼。

究竟谁吃不了苦?

如果把那位美国朋友扔到无人岛或者原始部落去,我担保别说十分钟了,就是十年八年没有空调她也能顺利活下来。等她回到现代社会,说不定我太姥姥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也是太奢侈了。

 

““吃得了苦”不等于自愿吃苦,也不等于放着甜不吃,专门找苦吃。吃得了苦,说白了就是忍得了这种生活,经历了这种生活,没死。

人都是逼出来的,逼到那个份上了,大部分人都能吃得了那份苦;没到那个份上,自找苦吃,那不是有病吗?

查看知乎讨论

window.daily=true http://daily.zhihu.com/story/9694139?utm_campaign=in_app_share&utm_medium=Android&utm_source=com.google.android.apps.docs.drive.clipboard.SendTextToClipboardActivity
minamike
2018-08-30 07:49:58 +08:00
价值观不同而已
有时候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goreliu
2018-08-30 08:01:55 +08:00
@Laynooor 这篇文章我前两天也看过,基本同意。
p23XnFNH1Wq953rV
2018-08-30 08:40:40 +08:00
楼主请说出你背后的故事
zhang1215
2018-08-30 08:54:07 +08:00
zhang1215
2018-08-30 08:54:57 +08:00
@Laynooor 为什么美国人不上班前提前十分钟开空调呢
mimzy
2018-08-30 09:00:32 +08:00
所以电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省点电不好么
imn1
2018-08-30 09:00:41 +08:00
这些东西,去看行为学相关书籍更好理解
单一行为、连续行为、行为集、群体行为……等等,观点与角度

上面那个买冰棍的例子,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营销策略相关书籍都有类似例子
zcjfesky
2018-08-30 09:01:38 +08:00
说美国大楼不关中央空调的那个文章怕不是去的美人国,一派胡言,晚上拉闸的大楼多了去了

我觉得在中国强调吃苦的意识是因为建国后直至九十年代的每一代人都经历过国家级的困难,根子里都有着对于“第二天醒过来整个世界 /国家 /人生就变了”的恐惧,所以吃苦意识对于这种预备国家级困难的情况是很有用的

但由于现在社会发展逐渐平稳,这种时刻准备最坏情况的意识也失去了它的作用
helionzzz
2018-08-30 09:03:43 +08:00
吃苦意识现在还是合理的,不要什么都和美国比。我们就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而已,改开的辉煌把一大帮人的眼睛蒙住了。
rogwan
2018-08-30 09:10:30 +08:00
这典型的不是“质”的问题,而是“度”的问题。节俭过头甚至影响基本生活品质、身体健康都无益;提高生活品质不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吗,但是铺张浪费完全没必要。
goreliu
2018-08-30 09:34:23 +08:00
@imn1 谢谢提醒。
goreliu
2018-08-30 09:36:31 +08:00
@helionzzz 吃苦背后的逻辑和国家或者一个人的出身无关。
noNOno
2018-08-30 09:38:29 +08:00
要因时而宜呀.骄奢使人放荡,节俭使人僵化,过犹不及.
TomatoYuyuko
2018-08-30 09:50:45 +08:00
社会上永远是傻子多,宣扬苦难哲学洗洗有利于长治久安(跑路
goodboy
2018-08-30 09:52:40 +08:00
人类社会的进步,乃至科技的进步,其实都是让人类少受苦,如果提倡坚持吃苦,科技发明的动力就没了,人类就没有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了。
ys0290
2018-08-30 10:00:45 +08:00
不要为了吃苦而吃苦
a570295535
2018-08-30 10:01:55 +08:00
主观意识不同,导致了每个人对吃苦的定义层级不同。

一个在皇宫娇生惯养的格格,在皇宫享福那是理所当然,但她不会认为自己在享福,去到农村种地一个月,觉得这是受苦是活受罪,再回到皇宫才觉得原来在皇宫是享福;
一个在农村种地的大娘,在农村种地那是理所当然,但她不会认为自己在享福,去到非洲饿了一个月,觉得这是受苦是活受罪,再回到农村才发现原来在农村是享福。
mortonnex
2018-08-30 10:19:09 +08:00
the article is not that good, cause it just exaggerates many facts and uses some inflated writing skills
it is just like some "爽文", many of which are aiming to make you feel irritated when you're reading them

back to the topic, in most cases, 'results' are of the most significance, and nobody cares about the 'process', so to some extent, "吃苦" makes no sense
zlhsvc
2018-08-30 10:22:19 +08:00
@zcjfesky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社会发展逐渐平稳的错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48441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