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腾讯跳到微软上海一个月了,总结一下我认为的差别

2020-04-30 16:51:26 +08:00
 fuxiuyin

入职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对于这次跳槽个人挺满意的。两边差别还是挺大的,水个帖总结一下好了。

硬件环境

整体来讲微软处于碾压优势,更大的工位更好的灯光环境,独立园区以及零食饮料。现在的办公面积差不多是之前的两倍,也不容再忍受头顶刺眼的 LED 灯了,以及设备方面,64G 内存、千兆网啥的。

文化

不仅仅是外企和国内企业的文化差距,也加上了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的文化差异。文化确实不好说清,搬一句同事的话“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帮客户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像一些公司一样做很时髦的产品去想方设法挤占用户时间”。另外整个公司的文化更倾向于差异和包容,入职第一天必须完成的一个培训系列是正值,以及讲勇于给同事提出不一样的声音和怎么应对不一样的声音。

团队氛围上给我的感觉是腾讯努力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感觉,微软就个人很独立,跟同事基本也就是工作上相互认识一下。不过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入职时间段以及最近很多人 wfh,或者是代沟。所以如果习惯了国内互联网公司那种大家庭的氛围,来微软应该会觉得很孤独。

技术方面

微软啥都是自己的一套,Windows Server(Linux)、Server Fabric(K8S+一大堆插件)、Kusto(ES)、ESENT DB(sqlite),之前会的开源一套全都用不上。文档和技术总结什么的挺全的就是你得能找得到,微软用 OneNote 当 wiki,Sharepoint 当文件服务器(上面放着各种 PPT,Word ),内网有个搜索可以搜所有自己有权限的所有资源,善用搜索还是能找到想要的东西的,实在不知道关键词,多找几个人问问,大概率会转一封邮件然后上面有一个 OneNote 链接。不过在腾讯也是,问一圈,然后某个老员工不知道从哪掏出来一个 Word 甩过来。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部门差距也很大,不过微软老员工很多,刚入职自我介绍的时候,组里面都是 08 年金融危机怎么怎么样(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微软把国内的雇员都 rebase 到北美了),以及我一直认为不比我打多少的一个人某次聊天说他第一次来上海是 0 几年刚毕业的时候。

整体来讲微软更看重个人进步,腾讯更看重方向。从我这一个月的工作的感受来看,微软鼓励持续的做的比以前好,没有非得怎么怎么样,某个修改或者某些点比之前好就行。腾讯是业务导向,方向对了怎么都是对的,方向错了就吃瘪,刚入职腾讯的那半年想优化下系统里面有关 Log 收集的部分,组长原话就是“做事情之前想好收益,方向选错了那就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吐个槽,活该被别人说内部基础建设落后 10 年)

但是真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边都注重个人发展,只是方向不一样,都能培养出来很优秀的人才。不过我会觉得微软更舒服更适合我,因为我实在不想被拉到一个大会议室里面互撕该支持 A 产品还是 B 产品,或者是在写个人目标的时候去纠结怎么甩锅不再支持没啥钱的 xx 项目,甚至是看同事的项目不错我怎么去参一脚。

薪水

我觉得挺高的,一个非互联网公司能给这么多真的挺搞的,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老员工。(再吐个槽,manager 跟我说去年组里面走了两个人,并表示没遇到过这么大的变动,我说我在腾讯 3 年是组里第三老的员工)。腾讯不同部门给的实在是差别太大,我所在的部门给的是真的少,HR 给我打电话谈薪,package 直接报了 1.5 倍,于是也就没啥谈的余地了。

3126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116 条回复
vnex
2020-04-30 17:43:01 +08:00
有内推不?
sneezry
2020-04-30 17:55:33 +08:00
开始还以为是 AKS,还想和你拉近一下关系🤣

内网的 stackoverflow 以及 vsts 上其他 team 的 wiki 都是不错的资源😉
wongho
2020-04-30 18:04:18 +08:00
硬件确实是很好的, 整体办公条件很舒服, 除了椅子我觉得还是不够好 :doge:

>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帮客户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如此, 用我们擅长的去帮助别人, 从而获取应有的报酬, 互利.

> 团队氛围上给我的感觉是腾讯努力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感觉,微软就个人很独立,跟同事基本也就是工作上相互认识一下
在国内公司呆过一小段时间, 感觉确实是这样, 有点强行自来熟的感觉; 在微软比较少这种强行的感觉, 大家自然而然的跟合得来的人来往.

个人成长真的见仁见智. 个人努力和机遇都很重要, 有所准备的话, 遇到好机会就能很快抓住, 内部换组还是挺容易的.

另外, 借楼招内推啊~ 想来苏州微软的找我 :doge:
longaiwp
2020-04-30 18:09:46 +08:00
这个价值观还是很普世价值
Whsiqi
2020-04-30 18:12:28 +08:00
@fuxiuyin 谢谢!
realkenshinji
2020-04-30 18:13:07 +08:00
@hecz 算法题和系统设计一般是国外大厂的必考题
Haixiang
2020-04-30 18:18:58 +08:00
@Whsiqi relocate
hecz
2020-04-30 18:49:48 +08:00
@realkenshinji 是得,国外不会像国内考什么底层原理之类的
515576745
2020-04-30 19:43:17 +08:00
问下 lz 在 ms 是算在开发岗么? 我之前这边 hsbc 一位同事也是去了 azure 相关的组。
另外再问问 lz 在 ms 习惯工作的环境吗?比如工作权限会不会很紧,上外网,装软件之类的,谢谢!
fuxiuyin
2020-04-30 20:07:02 +08:00
@515576745 是开发岗 SDE,权限还好,外网是直连的,带梯子,有些软件会禁止装。
iConnect
2020-04-30 20:40:32 +08:00
5 轮 onsite 面试,时间都在什么时间约?耽误上班吗?
dexterzzz
2020-04-30 20:45:33 +08:00
Azure Stack 设计的很好,就看微软肯不肯多放多几个 PaaS 上去
fuxiuyin
2020-04-30 20:51:13 +08:00
@iConnect 约的都是上班时间,是耽误上班的,不过我面试的那段时间刚好是全体在家办公,外加远程代替 onsite 。
kaedea
2020-04-30 20:53:14 +08:00
工作时间呢?其他都是虚的。
fuxiuyin
2020-04-30 20:58:25 +08:00
@kaedea 早上 9:30,晚上 5:30,中午 11:30-13:00 吃饭和休息。周末不加班,手机不用装 IM,只要从办公室离开,就只有电话能联系到了。不过上班时间这个完全是被逼的,紫竹园区太远了,只能坐班车或者开车,早上班车 9 点到园区,然后吃个早饭就 9:30 到办公室了,晚上班车 5:30 发车,班车错过了就抓瞎了。
LazarusX
2020-04-30 21:02:30 +08:00
> 整体来讲微软更看重个人进步,腾讯更看重方向。从我这一个月的工作的感受来看,微软鼓励持续的做的比以前好,没有非得怎么怎么样,某个修改或者某些点比之前好就行。腾讯是业务导向,方向对了怎么都是对的,方向错了就吃瘪,刚入职腾讯的那半年想优化下系统里面有关 Log 收集的部分,组长原话就是“做事情之前想好收益,方向选错了那就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吐个槽,活该被别人说内部基础建设落后 10 年)

这种差别和两家公司的晋升机制是有关系的。据我了解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晋升形式是答辩。要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让平时工作几乎没有交集的评委信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项目收益。因此,脏活累活和短期内拿不到收益的活儿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微软的话,manager 在晋升过程的话语权是很大的,可以基于日常对你的观察做出决定。假设调研了一个方向一段时间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给项目带来直接收益,你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和做事的方式 manager 看在眼里,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团队带来间接的收益,比如分享经验和教训。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工作压力更大一些,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自己任性想做的事情。
kaedea
2020-04-30 21:06:49 +08:00
@fuxiuyin mmp, 鹅厂 9:30 下班都算早吧... 太讽刺了
fuxiuyin
2020-04-30 21:10:53 +08:00
@kaedea 也看部门了,我在鹅厂的时候是没有直接业务的支持部门,消耗部门,就很闲,每天也是 6:00 吃完饭然后消消食 7 点跑。
kaedea
2020-04-30 21:32:10 +08:00
@fuxiuyin 羡慕
leigoo
2020-04-30 21:35:54 +08:00
请问楼主几年工作经验?SDE 给的是 60 级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6767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