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ckhopper
2020-05-22 11:35:12 +08:00
深入思考:35 岁后的程序员,他所掌握的技术是否有价值?如何区分和 25 岁程序员之间的差异?
1. 技术流体系:增加知识壁垒。如果在广度+深度上,持续投入,那么这个差距年轻人只能通过投入时间才能追平。而这块的知识投入上,要选择时效性久的:资源分配调度(运筹学+图论体系: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线程管理),经久不衰的编程语言(语言特性的深入理解、链接和加载运行机制、编译原理),分布式和并行技术(一致性、高并发、高可用)、交互相关技术(UI 系统设计、图形引擎、物理引擎、多媒体底层技术)。避免积累的内容有:框架、社区没形成的新语言、不通用的业务逻辑、低难度类似 CRUD 的经验。这个办法的优势是:对于一线工作来说,应该还是有办法找到坑的;只需要学习不需要分心其他的。劣势是:市场空间较小对于想要回二线的人来说,价值很低。
2. 技术+运营流体系:形成个人产品。持续参与开源项目,自己组织开源项目,做创业项目,经营个人博客,经营自媒体,自己经营技术培训。类似这类的,都需要长期运营吃经验,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以让年轻人迅速掌握。优势是:这些如果形成收入,那么在一线还是二线都是可以生存的;劣势是:比纯技术流体系考虑的多,难度较大,很多人运作不出商业价值来。
3. 运营流体系:关注和其他多部门协同,调度多部门资源;多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逻辑;可以从战略层面规划技术;有管理能力。这个路线就是在公司晋升的路线了。优势:跟技术流难度一样,算比较简单的;劣势:需要运气机遇、如果公司挂了自己也难独善其身,返回二线只能考虑创业。
综上,
- 如果留 1 线:选择比较多。如果进了大厂可以运营流,如果在小公司可以技术流。即使进了大厂,仍然会遇到比如裁员等等的,所以要进经济效益好的大公司。经济效益不行的时候要及时切换。进入大型国企央企,虽然看起来可以,但如果这些企业进行市场化提升效率,那么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进入国企央企也要考虑企业生存能力。
- 如果回 2 线:选择路线 技术+运营流,打造个人口碑、个人产品。难度较高,如果经营不出商业价值也没用。好处是,这方面的积累在留 1 线和进大厂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有经济效益,可以考虑吸纳大龄返乡程序员。
一定要避免的是:沉迷搬砖,沉迷 CRUD,在中小公司放弃向大公司挺进,进大公司后松懈放弃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