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 V 友在记账方面的几个问题

2020-06-03 10:35:20 +08:00
 CatCod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账的习惯,或者用什么方式记账。
在这次疫情过后我个人是开始考虑要通过记账来追踪自己每个月的花销和收入。
但是在实践了两个月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想问问 V 友。

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和记账方式:

到这里我就有两个问题了:

  1. 我是将储蓄卡和信用卡的消费分开记录的(现金和储蓄卡归为一类)。那么“信用卡还款”这一行为应该怎么记录呢?(只在储蓄卡上记录划扣不合理;储蓄卡减,信用卡加的方式感觉太冗余)
  2. 话费等预支付的消费:假设我每个月的话费在 30~50 元之间波动,我在话费快用完时充值 100 元——这样就会导致我有的月份要“支出”话费,有的月份不用“支出”话费。如果按充值记录,容易放大月消费的波动;如果按实际话费记录,但“充值月份”记录的支出额确实是低于了实际的支出额。

上面两个问题,让我这个记账新人感到有点儿疑惑,不知道 V2 上的老手有没有什么好的见解。

358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32 条回复
BrettD
2020-06-03 10:37:11 +08:00
复式记账
dxfree
2020-06-03 10:44:49 +08:00
我用随手记

Anita720
2020-06-03 10:52:21 +08:00
我用 notion 自己写的,创建收入支出转账等表格,每个表格跟总统计表互相关联,每次在相应表格输入支出多少,总统计表自动更新。好处是自定义,根据自身情况写
mara1
2020-06-03 10:52:43 +08:00
1. 答:用单独的 app 记录,花钱必记录,不考虑是储蓄卡,还是信用卡,现金。
2. 答:同样,付钱时记录,不考虑波动,其实波动很小,我交通卡一次存 50,放大到月支出几千里边,根本就看不出来波动。
Ariver
2020-06-03 11:00:26 +08:00
先养成记账的习惯。
记录每一笔支出。

这样的话,还信用卡就暂时不用记了。
mschultz
2020-06-03 11:19:12 +08:00
复式记账+1. 看到还没有人提 beancount, 推荐一下。(其实也是 #1 楼说的复式记账的一个实现)

Ref: https://byvoid.com/zht/blog/beancount-bookkeeping-1/

如果使用 beancount,你的两个问题大概可以这么解释:
1. 信用卡账户是在 Liabilities 下;储蓄卡账户是在 Assets 下。统计收支,统计的是 Income 和 Expenses,你在信用卡和储蓄卡账户之间互转不会影响你对收支的统计。
2. 可以将话费账户设置为一个账户(例如,放在 Assets:Telecom 作为资产),这样就和信用卡账户一样操作了。充话费就是钱在账户之间互转的过程。每月记录一下这个话费账户的余额,从某个 Expenses:Telecom 账户 pad 一下,beancount 会自动给你计算这个月这个账户减少了多少钱。例如,月初你的 Assets:Telecom 余额 100 元,月末你看了看手机账户还剩 66 元,那么你就
YYYY-MM-DD pad Assets:Telecom Expenses:Telecom
YYYY-MM-DD balance Assets:Telecom 66.00 CNY
然后 beancount 会自动算出应该从 Assets:Telecom 转 34 元到 Expenses:Telecom 里。日后你查看报表,看到 Expenses:Telecom 是 34 元,你就会知道你这个月在 Telecom 方面消费了 34 元。

乍一看可能比较麻烦,正如你所说的:「储蓄卡减,信用卡加的方式感觉太冗余」。复式记账基本所有的条目都是这样的,就连你购买一个什么东西,也是 Expenses 加,Assets/Liabilities 减。正所谓「复式」,有账户加,必有账户减,每个条目的数值和保持为 0 (平衡)。
reus
2020-06-03 11:38:07 +08:00
复式记账是最应该学习的

例如要还 200 信用卡,其中 100 来自卡 1,另外 100 来自卡 2,可以记成:
资产:卡 1 ¥-100
资产:卡 2 ¥-100
负债:信用卡 ¥ 200

如果 200 分成 4 期还,手续费 20,可以记成:
支出:手续费 ¥ 20 // 手续费平摊到四个月
负债:信用卡:6 月 ¥-5
负债:信用卡:7 月 ¥-5
负债:信用卡:8 月 ¥-5
负债:信用卡:9 月 ¥-5
负债:信用卡:6 月 ¥ 150 // 本月一部分平摊到三个月
负债:信用卡:7 月 ¥-50
负债:信用卡:8 月 ¥-50
负债:信用卡:9 月 ¥-50
负债:信用卡:6 月 ¥ 55 // 还本月的
资产:卡 1 ¥-55

记录话费,可以将话费本身记录成资产,月结时再扣除:
资产:卡 1 ¥-100 // 充值
资产:话费 ¥ 100
支出:话费:6 月 ¥ 30 // 月结或者月底记录
资产:话费 ¥-30

再如基金交易,可以记录成:
资产:卡 1 ¥-500 // 买入
资产:基金 1 ¥ 200
资产:基金 2 ¥ 300
每个星期或者每月更新净值:
收入:投资 ¥-20 // 赚了
资产:基金 1 ¥ 20
收入:投资 ¥ 15 // 亏了
资产:基金 2 ¥-15

总之复式记账可以记录相当复杂的信息,是一种很伟大的发明。

推荐使用 beancount:
https://wzyboy.im/post/1063.html
https://blog.zsxsoft.com/post/41
https://xwartz.xyz/blog/beancount-best-practice/
iyg429
2020-06-03 12:10:58 +08:00
我全部用支付宝。支付宝有账本
Liam1997
2020-06-03 12:19:47 +08:00
我用的网易有钱来记账,不过这个项目网易已经不维护了,貌似没法导出。。

还有我想问一下大家用花呗、白条买东西都是怎么记账的?
redeemer1001
2020-06-03 12:20:05 +08:00
储蓄卡减,信用卡加的方式感觉太冗余
这是必须的,“转账”功能

预支付的可以新建一个预支付账户,充值等于转账到预支付账户,实际消费才从预支付账户里扣款。
mangoDB
2020-06-03 13:38:35 +08:00
@mschultz
@reus

借楼请求两位一个问题,如果资产中的一部分是*数字货币*/*股票*,它们的价格是持续浮动的。请问查看资产的时候,如何将其与现有价格联系在一起呢?
mschultz
2020-06-03 13:44:23 +08:00
wolfan
2020-06-03 13:52:59 +08:00
@reus 那个还贷提前还了怎么计呐?
maemolee
2020-06-03 14:01:59 +08:00
Money Pro 记账,非常方便明确。
joiejia
2020-06-03 14:34:31 +08:00
我预支出部分纯手写。
比如帐单分期,就写好每个月需要还多少,在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先预存一部分(因为有的产品不给提前还款),做好计划。
不过这需要把储蓄卡分功能使用,比如一张纯消费,一张纯存款。
分开之后你用银行各自的帐单看一下,然后自己手动聚合一个总帐就比较清晰了。

好像跟复式记账的逻辑有点像?
pangru
2020-06-03 15:05:00 +08:00
@mara1 赞同
reus
2020-06-03 15:05:44 +08:00
@mangoDB 我会用买入价格作为账户的一部分,例如“资产:股票:腾讯:333”这样,方便卖出时计算盈利。当前价格就人工看吧,反正也不经常调仓。我比较喜欢用虚拟账户,不喜欢用程序提供的机制。
reus
2020-06-03 15:07:34 +08:00
@wolfan 7 月还清所有的:
负债:信用卡:7 月 ¥ 55
负债:信用卡:8 月 ¥ 55
负债:信用卡:9 月 ¥ 55
资产:卡 1 ¥-55*3
pastgift
2020-06-03 15:16:57 +08:00
2013 年用随手记到现在,感觉还行
里面信用卡是专门账户,记录消费算负债
还信用卡就是往信用卡账户里转账

至于你说的充值类的,我个人认为充值那一刻就算「消费」了,手工拆分平摊的话就不好对账了
要看平均直接流水筛选出来除一下呗
reus
2020-06-03 15:18:55 +08:00
@mangoDB 例如 10 块买一手,20 块买两手,22 块卖两手,可以记成:
资产:股票:foo:10 ¥ 10×100
资产:卡 ¥-10×100

资产:股票:foo:20 ¥ 20×100
资产:卡 ¥-20×100

资产:卡 ¥ 22×200
资产:股票:foo:10 ¥-10×100
收入:投资 ¥-( 22-10 )×100
资产:股票:foo:20 ¥-20×100
收入:投资 ¥-( 22-20 )×100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7814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