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折腾房子,年轻人太难了

2021-06-10 03:41:33 +08:00
 huyudong1991

说是年轻人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了,博士毕业两年,岁数已经三十了,再不买房生娃恐怕家里要着急,而且这两年父母明显年老了许多,拖久了孩子都带不动了。

考虑再三决定下手看房,因为首套所以尽可能考虑新房,现在买交付都要 2023 年了,最近看了下浦东周浦,100 平的三房,6 万多,由于今年的新政大概率触发积分制,老婆的 66 分被告知入围有风险,再加上苦哈哈的 90 后的第一波,家里也不宽裕,深深感受到这个社会给年轻人的压力,制度和经济上都没有感觉到对刚需人群的友好,年轻人不配吗,太负能量了,压力太大求个安慰。

1523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174 条回复
wtdd
2021-06-10 12:38:10 +08:00
为了让老人带而生娃,悲剧啊
sagaxu
2021-06-10 12:48:06 +08:00
@fengfisher3 农村和北上深之间还有各种类型的城市,可是他们嫌弃。我认识一对做医生的博士夫妻,别的省会城市送他们房子他们不要,非要来上海咬牙买小房子。
LokiSharp
2021-06-10 12:58:50 +08:00
@lefer 内环的话 10-15 万一个平方,价差主要在学区。1000 万的话现在不考虑学区的话可以在内环买个 90 多平方的两室两厅,考虑学区的话 60 多平方的一室一厅。中环的话比较复杂 6 万-10 万都有,不同地块差异比较大。
LokiSharp
2021-06-10 12:59:37 +08:00
@LokiSharp 60 多平方的两室一厅
x940727
2021-06-10 13:08:02 +08:00
现在的情况确实如同#9 说的, [指望收入随着通胀增长的希望是没可能的。] 至少在我看来程序员行业,从 15 年后,除了顶级大厂,有每年百分之 1 到 2 的涨幅,别的公司基本上是同岗位原地踏步的。毕竟互联网的大潮现在也在慢慢退却了,至于别的行业,不清楚那不予置评。还有日常消费,刨去猪肉涨价的一波菜品涨价,至少我没有感知到别的日常消费有涨价,而且涨了就基本上不能指望店家会降回来了,毕竟肉包子 1 块 5 卖有人买,2 块 5 卖一样有人买,为什么不多赚点。
至于买房这个事情,你要相信房价永远涨,就上车,毕竟 100 平的刚需都是二胎的,你一胎都没有,所以你很大程度上有投资的想法。如果你对此怀疑,而且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就别买,毕竟这相当于赌一辈子,而且燕郊就是前车之鉴了。
Leee
2021-06-10 13:14:14 +08:00
@wtdd 对,我也想说这一点。

楼主作为博士的话应该学识都很高的吧。

为什么还想着让自己父母来做保姆???

虽然对方肯定是想要这么做的,但是.... 不觉得奇怪嘛😂 都老年了,还不能过自己的生活..... 还在那里为小生命来操心。。。。。

当然,可能楼主只是想表达,“父母年纪大了,再不赶快生个小孩,怕错过” 这种遗憾的心情吧。。。
xylxAdai
2021-06-10 13:32:27 +08:00
@yanzhiling2001 赞同。其实无论房价怎么涨,只要不买,都无所谓,,反正老家三四线城市有房。孩子教育更是个屁,在哪儿都得卷,累不累啊。身上拿着现金,随时可以当场失业回老家舒服过十年。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想明白了一切,能够接受任何一种的生活,远离这些内卷圈子,其实生活也许没那么难,躺平也是一种生活。
vain
2021-06-10 13:37:12 +08:00
@wyfyw 为什么要把大城市的社会福利资源削弱和分散开来呢?为什么不是在二线三线城市建设新的医院和学校,同时高薪聘请新的医生和教师来提高其它二线以下城市的社会福利水平呢?
如果你说财政没钱,对不起,中国大陆的税收水平是支撑得起这些开支的。只要不搞特供和养老双轨制,不到国外去大撒特撒,不用钱去养又大又低效的亏损国企,财政的钱是够的。
说到底,表面上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背后都是分配制度以及带来这种制度的 ZZ 体制的问题。
loryyang
2021-06-10 13:41:25 +08:00
你这预算有点高啊,买个六七十平的挤一挤也行呀,还是要向现实低头。除非是非常稳定的工作,尽量不要负债太多。现在社会稳定性越来越低了,什么都可能发生
另外说让老人带娃的,是不是没有娃?我家为了自己带娃,付出了不知道多少,一般人我觉得肯定承受不住的。自己带娃,几个先觉条件:1. 一方必须放弃工作; 2. 工作一方必须时刻照顾家庭; 3. 双方家长无任何负担,且随时可以帮忙。这是当前社会的现实,不是自己 yy 一下就可以雄心壮志的。说个最简单的,你双职工,娃 3 点放学,谁去接?接回来谁管?
sagaxu
2021-06-10 13:43:46 +08:00
@x940727 可能是互联网没怎么涨,传统行业初级 crud 码农岗,2015 年我们招聘的时候 10 到 12k,去年 15k 左右,普涨了不少。老家小工厂,5000 涨到 7000,依然招工困难。

农产品这种依赖土地资源的东西,产能提升有限,买家却越来越有钱,怎么可能不跟着涨。对比下工业产品,除了去年开始的疫情影响,一直没怎么涨价。
perpetually
2021-06-10 13:50:17 +08:00
@rivt 给个路子,去哪门槛低一点,美帝排队都要 2030 年以后了
sagaxu
2021-06-10 13:51:53 +08:00
@vain 广州杭州南京长沙成都西安的医院不好吗?学校不好吗?那为啥大家还要挤一线去呢。二线三线再怎么砸钱,也不可能比一线更好。
BQsummer
2021-06-10 13:52:32 +08:00
1. 因为输入性通胀,我猜测上海房价还要涨
2. 说房产税的,上海已经执行好几年了
3. 移民哪有这么简单,人际关系、生活技能啥的都要从头来
4. 几十年的贷款风险确实大,家里有个大病就要卖房了
5. 说基金的,年初有几个人晚上打开手机脸上不是绿的

反正我看好一线的房价,除非像日本一样老二被老一搞了。要躺的人让他们躺好了。我江苏的(更别说中西部了),上大学你就会发现有的同龄人真的很优秀,交际、沟通、才能,各个方面都和我们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不一样;再说医疗,我们那好多开车去南京看病的,连感冒都是,好医生都往北上广走。

我还一年上海 5 年社保了,考虑买房,主要还是靠父母。我身边好多家里给不了钱买不了房的,也都没躺,有准备再待几年试试看凑首付的,有准备去杭州的,怎么都比躺好。

我很庆幸选了 it 这个行业,才有机会在上海,难道你们真的比那些收入比你们低的更努力吗?行业的福利罢了。
nellace
2021-06-10 13:53:52 +08:00
@x940727 你的话自相矛盾的太多了,你说承认房价和猪肉过去 5 年在涨,其他东西都没涨,理由是“同级别岗位的薪资,而不是单个个体”,先不管怎么定义“同级别岗位”,“同级别岗位”本身就是所有行业岗位里面的一个“同级别岗位”,本身也是各行各业里面的一个“个体”行业。

“衣食住行,除了住哪个飞涨了?”,建议了解一下经济学“最终支付”,张屠夫、李菜农、王奶茶店老板的房租涨了,把成本加到最终的消费者头上是常识,也可以去菜市场、理发店多了解一下物价。

“ 至少在我看来程序员行业,从 15 年后,除了顶级大厂,有每年百分之 1 到 2 的涨幅,别的公司基本上是同岗位原地踏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数据直接得出这个结论实在滑稽。
justforlook44444
2021-06-10 13:55:41 +08:00
@hitmanx 程序员吗,不懂你们怎么有信心贷那么多年的,程序员职业生涯能撑那么多年吗
rivt
2021-06-10 14:00:07 +08:00
@perpetually 不怕冷去加拿大,怕冷去澳洲
perpetually
2021-06-10 14:06:22 +08:00
@rivt 程序员,本科,27 岁,英语四级水平,去这两个地方还需要什么条件
lefer
2021-06-10 14:06:36 +08:00
@LokiSharp 可怕,1000 万的“豪宅”,太难了。感谢分享。
Marszm
2021-06-10 14:07:04 +08:00
6 万而已。。。还不到深圳的一半。
reed2020
2021-06-10 14:14:15 +08:00
买啊,人口基数还这么大,必然会继续涨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8252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