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resh眾包翻譯尤其是公開課的眾包這種事其實從來都是一個偽命題,基本上熱潮一過必死無疑。
首先的問題是,網易拿出資源來做公開課的眾包它要考量從中能獲得什麼?流量?聲譽?還是些許的廣告收入?事實上,幹這個事基本上是吃力不討好的,對這種大公司來說,沒有收入和 KPI 的事情,沒有多少部門回去做的。
然後對那些翻譯團隊來說,他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呢?首先的一個困境就是,公開課這種專業性極強、操作難度不低的東西對譯者的能力要求很高,翻譯一集課,認真翻譯一門課,不難,但是要持續、穩定地提供有質量保證的內容,真得是一件考驗譯者耐心和素質的事情——事情本身就難,他們從網易那裏也無法獲得多少回報,那麽能夠推動他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又在哪裡呢?要知道,大多數的翻譯團隊也只是業餘的抽空做事而已,他們不可能不計成本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所以,大公司不願做太多投入,譯者團隊的熱情也無法長久保持下去,公開課的眾包翻譯基本上就等於美麗的海市蜃樓一般。
非要說眾包翻譯的成功案例的話,我覺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虎撲和人人的模式,前者能從社區獲得真正有用的獎勵,後者已經工業化體系化,一個翻譯團隊做一個劇集,經常就是幾年一直做下去,而且不排除有收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