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bpo2 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可信记录系统」不是「区块链发明者」创造的,而是伴随密码学发展早已成熟完善了的体系,证书链、加密邮件都是类似构造的衍生物。
可能我们对「创造新事物」存在不同理解,比如我也不会承认「元宇宙创造了新事物」,但你可以说「它把一系列技术和社交愿景抽象成了新概念」;如果是因为这种定义差异影响了意思表达那我表示理解。
然后再来讨论你提出的一些(我认为是的)「幻觉」:
先来说 token ,经济运行我们可以抽象成两类东西的交换,一种是货币,一种是商品。货币不具有使用价值,其价值需要在商品交换中才能体现,而且是由担保方(发行方)锚定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价值是天生存在的。
那么 token 是商品还是货币?我指的是在实体经济中,token 能有朝一日像法币一样能承担一切货币职责吗?还是说,它只能停留在「能用法币交换的虚拟物品」上?如果你跟我一样承认 token 无论如何也只是「(虚拟)商品」不会变成「货币」,那就会发现它跟任意其它 MMO 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没有什么区别。在国内你基本可以用法币(拜灰产工作室所赐)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 MMO 游戏的「虚拟货币」,这种「线下虚拟经济」已经存在至少 10 年了。
然后说说「信任」。我的观点是「信任」的本质是「担保」,根本不是什么「公开透明」。对于信任链的下游来说,它 trust 上游 if and only if 上游能提供下游需要的(无论是信息完整性 /可靠性还是价值)担保。换句话说「上游可担保」是「下游信任上游」的充要条件。无论这种担保是技术层面,由数学算法性质决定的;还是人际交往中,由人品利益关系决定的。
那么如果基于这个认识,就会发现所谓的 NFT 道具和以往网游中的道具,「可信任度」也没什么区别。算法能保证我道具的数值不受修改,但不能保证这一件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受修改(攻击力永远是 10 ,名字永远是「我的武器」,但没有任何人任何机制能担保它永远值 10 块钱,毕竟使用价值是市场决定的。什么你说永远值 10 个 token ? 哈哈?);与之对比,网游策划填的数值表理论上今天跟明天可能不一样,但我知道我手里这把上个版本的武器数值肯定不会再改了,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已经非常非常低,担保它的成本已经是微不足道到连修改它的成本都不如,因此我「信任发行商不会修改我拥有的物品属性」。而对于一些价值极高的(尤其是新物品),干预它的数值或投放率又是非常基础必要的措施,否则一旦由于某些 bug 导致大量开发者神装武器进入流通,游戏第二天就会全面崩溃。你觉得,「区块链游戏」应该死守的是「区块链的原则(不可篡改)」还是「游戏的原则(维持稳定可持续运营)」?
其它你提到的「创新」我觉得都不怎么值得讨论,倒是「治理代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饭桌上听过的一个笑话故事:
某老板早年被海外创业忽悠,学习国外营销先进经验
考察某旅游产品,推销的说,你购买我们这个产品次卡,前 5 次要花钱,但只要你再推荐 5 个朋友购买,以后就全免费,而且能将前 5 次的消费直接返现
老板觉得挺不错,然后问具体是个什么旅游产品
对面:“什么产品?卖我们这个的没人关心具体是什么产品”
哦我当然不是说所谓「治理代币当股东」是传销,是在说「把熟悉的东西包装得很陌生时往往会很有意思」这种现象。
治理代币不就是分岔投票权吗?
挖矿本身不就是分岔权吗?
谁在运营(链上的)游戏?
股票做什么用的?
谁在运营(任意概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