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Dislike 、轻拟、解字的开发者,最近跑去做了床蚕丝被...
抱着严谨求真的态度,我查阅了 8 本丝绸与纺织领域的教材及近 100 篇纺织领域论文、期刊文献。
结论是:蚕丝被确实很好,蚕丝被行业确实很烂。
我是个独立开发者。
就是那种自己做产品、画设计稿、写代码,然后把做好的 App 放到苹果或安卓应用商店里售卖的人。
有点像四惠东早上卖煎饼果子的,一个人热气腾腾的活得像一支队伍。
6 个月前,我决定做一床蚕丝被。
因为我想买一床很好的蚕丝被,又不愿意花不明不白的钱。
多年的程序员工作经验告诉我,学习轮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自己造个轮子。
于是我就花半年时间做了一床非常好的蚕丝被,叫「云惹」。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开发的 App 不怎么赚钱(虽然很优秀),我想卖被子补贴家用。
随便搜索下蚕丝被,就会得到满屏的彩虹屁。
高频词汇是纤维皇后、人体第二肌肤、贴身保暖、控温透气、富含 18 种氨基酸、美容养颜。
抛开云山雾罩的玄学语言,科学的角度看,关系到一床被子舒适度的关键指标有这些:保暖性、贴身舒适性、透气性、及部分附加特性(如抗菌保健等)。
我们就逐项对比看看蚕丝被是个什么水准。
常见的被子填充有 5 种:化纤、棉花、羊毛、蚕丝、羽绒。
市面顶着五花八门名字的被子,七孔、九孔、羽丝绒、大豆纤维被等,实质上都是各类化学纤维被。
作为自然界罕见的没毛生物,人睡觉盖被子核心目的就是保暖。
从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看,系数越高意味着越容易导热,保暖性越差。
常见物质里,空气保温性最好(所以中空玻璃有很好的隔热性),水的保温性最差。
蚕丝与羊毛相当,优于棉纤维。
七孔、九孔等纤维被填充材料主体都是聚酯纤维(即涤纶,古时候也叫「的确良」),比棉纤维保温性更差。
羽绒传热系数比羊毛更低,在天然纤维材料中保暖性最好,也优于绝大部分人工纤维。
但羽绒保暖性最佳倒不仅是因为其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低,更重要的原因是羽绒蓬松性极好。
蓬松性越好,内部空气越多保温性能越好,毕竟空气才是最佳保温材料。
羊毛与蚕丝纤维本身的热传导系数相当,但羊毛主体的自然三维卷曲结构使其有相较蚕丝更好的蓬松度,因此一般情况下羊毛被的保温性优于蚕丝被。
新做的棉被暖和,越盖越冷也正是因为棉花被使用久了蓬松度下降的缘故。
总之,就保温性能而言:羽绒 > 羊毛 > 蚕丝 > 棉花 > 化纤。
这也是为什么极端环境下的户外装备,基本都是羽绒填充的原因。
但就像我们选手机时不再那么看重电话功能一样,保暖早就不是影响一床被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了。
现代社会,多数人的居所都有空调、暖气之类的环境温度调节设施。睡眠环境温度本就是比较适宜的,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类型的被子都能满足保暖的基础需求。
此时,最影响睡眠舒适性的指标其实是透气性。
透气性是个很不严谨的说法,对应到纺织业的严谨说法是热湿舒适性。
我们平常说一件衣服穿起来防风又透气,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防风透湿。不光要保暖,而且出汗了要能及时排湿,不闷热。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热湿舒适性。
人体哪怕睡眠时,也无时无刻不从体内排出汗液、散发热量。在保暖的前提下,被子尽快吸湿排热,维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是影响睡眠舒适度的关键因素。
参照纺织材料回潮率国家标准及对羽绒吸湿性的研究数据,吸湿能力羊毛 > 蚕丝 > 棉 > 羽绒 > 化纤。
但这里的吸湿能力是从绝对数据的角度评判的,实际使用中,对热湿舒适性影响更大的其实是材料的动态吸放湿速度。
也即是说,比起吸湿多少,吸湿快慢对舒适度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无论吸湿还是放湿速度,蚕丝都显著优于羊毛和棉。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蚕丝被体感舒适、温而不燥,也就是得益于蚕丝优秀的热湿舒适性。
跟什么氨基酸、什么睡眠因子之类的毫无关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羽绒被因为要避免跑绒的问题,一般会使用高支高密或者双层布料。这一方面让羽绒被的保暖性更出色,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羽绒被的热湿舒适性。
所以综合来看,热湿舒适性上:蚕丝 > 羊毛 > 棉花 > 羽绒 = 化纤。
蚕丝被另一个备受喜爱的特性是其优秀的贴身性,常听人说,蚕丝被服帖不压身。
关于被褥的贴合性,我没能找到特别有价值的严谨证据。
粗浅分析下,蚕丝被良好贴合性可能受益于蚕丝区分于其他 4 种材质的一个显著特点,纤维长度。
好的蚕丝被由无数根超长蚕丝纤维交织而成,而无论羽绒、羊毛、棉花还是化纤,都是绒朵状的短纤维。这些绒朵彼此交错支撑,会比长丝更容易形成稳定的局部结构,也就是所谓不贴身的空隙。
羽绒被绒朵十分蓬松、再加上自身重量极轻,所以特别不贴身。
很多人盖羽绒被抱怨肩膀漏风,就是这个缘故。
贴身的好处除了保暖外,还有一个好处是压迫感轻。
中学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压强 = 压力 / 面积。
所以同等重量的被子,蚕丝被体感会更轻一些,就是因为与身体的接触面积大、贴合度更好的缘故。
综合来看,蚕丝被贴身体感最好。羽绒被因为极轻,虽不贴身但胜在压迫感低,也不错。
其他 3 种材质,同等保暖条件下羊毛比棉和化纤更好一些。
因此在贴身舒适性上:蚕丝 > 羽绒 > 羊毛 > 棉花 = 化纤。
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一些,比如很多人(北方居多)就特别喜欢厚棉被压身带来的安全感,这就因人而异了。
生活越好,人就越矫情。
商家噱头也好,人对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也罢,总之除了保暖和体感,大家对一床被子的附加特性也愈发关注。
比如美容保健、抗菌防霉防螨等。
提起保健,但凡是个卖蚕丝被的厂家都会宣称蚕丝富含 18 种氨基酸,散发什么睡眠因子能起到美容养颜、安神助眠功效。
这纯属胡扯,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佐证。
羽绒、羊毛同为天然蛋白质纤维,也由氨基酸构成,怎么羽绒和羊毛被就不美容养颜了呢?
猜测或许是因为蚕丝确实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一些实际的开发应用,比如基于蚕丝原料的医用缝合线、人造皮肤和血管等。但这些都是基于蚕丝的深度开发加工,跟蚕丝被本身八竿子打不着。
除非你有吃被子的习惯,或许能吸收那么一点点有益成分,不然蚕丝被跟其他材质被子一样毫无美容、保健功效。
当然睡的舒服本身对人体很有好处,这就另当别论了。
抗菌、防霉、防蛀、防螨,常被一同提及,但实际彼此区别很大。
抗菌一般指细菌,而防霉指的一般是真菌,蛀虫多为小型昆虫,螨虫则属蛛形纲,跟蜘蛛是近亲。
细菌与霉菌的发生机制比较类似,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蚕丝、羽绒等天然蛋白纤维作为霉菌和细菌的食料,比化纤材料更容易滋生细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相关织物抗菌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纤维织物通常比天然纤维织物更适宜细菌繁殖。
(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下的人工合成纤维织物,即未经特殊抗菌整理。当前市面化纤被普遍价位较低,在填充物层面罕见经过抗菌整理的情况)
天然蛋白纤维中,羊毛又比棉织物更适宜微生物留存。
而蚕丝的确有适度的抗菌性,比其他天然蛋白纤维有更好的防霉抗菌效果。
综合来看,防霉抗菌能力上:蚕丝 > 羽绒 = 棉 > 羊毛 > 化纤。
关于纺织物的虫蛀研究,没有太多供参考的资料。
仅就经验而言,最易为虫蛀问题困扰的是羊毛制品。猜测可能的原因是羊毛回潮率高,潮湿环境下更适宜蛀虫生存。
至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螨虫问题,可以明确的是常见的被子原料中,蚕丝、棉、羽绒、羊毛、化纤都不具备防螨能力。
天然纤维中,竹纤维、木棉纤维具备防螨能力。
但这两种纤维本身并不合适作为被子填充物(木棉倒是常被黑心商家用来制作假冒蚕丝被)。
纺织领域内,科学证实有效的防螨措施有 2 种:化学防螨、物理防螨。
化学防螨通过在织物纤维中加入防螨成分达到防螨效果;物理防螨更简单粗暴,依靠增加织物密度来阻止螨虫进入,因此也叫高密度织物法。
其中化学防螨按工艺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后整理法,可以简单理解为将纺织好的织物通过喷淋、浸泡或涂层之类的工艺,做一轮额外的防螨制剂处理;另一种是功能纤维法,是在纺织前将防螨成分添加到纺织纤维内。
但这两种工艺都有弊端,后整理法对织物舒适性有影响,功能纤维法则无法应用于天然纤维(蚕丝、棉、羽绒、羊毛均为天然纤维)。
综合纺织业内防螨相关研究及市场现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绝大部分市售被子(为了显得严谨而已,反正我一条没见过)在填充物上都不具备防螨能力;在被套面料上,多数号称防螨抗菌的面料也不具备化学防螨能力,但高支高密面料本身具备一定的物理防螨效果。
另外,考虑到螨虫以皮屑、毛发为食,适宜生存温度在 20 ±2℃、相对湿度 80% 左右。因此勤洗澡换衣、勤洗床上用品、干燥、通风是更有效防治螨虫的方式。
总结各材质被子特性如下:
蚕丝被的确配得上最佳床品的名号,尤其考虑到室内环境对保暖性需求并不高,蚕丝被各项指标来看就是最好的选择。
哦,除了贵...
(价格上,蚕丝 > 羽绒 > 羊毛 > 棉 > 化纤)
羽绒被优缺点都很显著,优势是无敌保暖 + 超轻,特别适合户外这种对保暖和轻量有较高要求的场景,缺点是热湿舒适性很差。
而且羽绒被价格并不比蚕丝被便宜太多,有能力消费羽绒被的群体一般又不会面临恶劣的室内环境温度。
所以在室内环境下,除非对轻薄特别敏感、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环境温度较低,不然从舒适度的角度羽绒被不是个好选择。
羊毛被各项指标都比较平庸,一床好羊毛被又不比羽绒、蚕丝便宜太多,且存在易潮、易蛀、易产生静电和异味等问题,在我看来是最不值得推荐的床品。
棉被、化纤被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
新棉被很蓬松,实际使用感受会更好一些,对于价格敏感的人群(比如学生)来讲是性价比很好的选择。
各种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化纤被,如:七孔被、九孔被、大豆纤维被、羽丝绒被等,其实主要成分都是聚酯纤维。
这些被子本身跟棉被的价格差不多,舒适性又不如棉被,还更容易产生静电之类的问题,不建议购买。
总而言之,室内选蚕丝被,室外选羽绒被,价格敏感选棉被,不建议买羊毛被和化纤被。
知己知彼,剁手无悔。
想买一床货真价实的蚕丝被,有必要先了解一些蚕丝被的基础知识。
从制作工艺上,可以把蚕丝被分成两类:传统纯手工蚕丝被、机制蚕丝被。
纯手工蚕丝被,顾名思义,就是最传统的完全手工制作的被子。
大体上是先煮茧,然后把蒸煮后的蚕茧手工剥开、摘掉蚕蛹,把茧子撑开,大概 5 个一组做成帽兜(也叫棉兜,形状像一顶尖顶帽子)。
棉兜晾干后,再一层层拉开、叠加,就做成了一床被子。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李子柒的这支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t411f7pg/
机制蚕丝被,简单讲拢共分 3 步:第 1 步,把蚕茧扔到机器里;第 2 步,把打好的丝绵拿出来;第 3 步,把丝绵拉成被子。
当然,实际操作上是个更复杂的流程,包括打棉、煮绵、清洗、脱水、干燥等一系列工序,每个工序又有一些特定的技术和操作细节。
不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只关心这两种制作工艺成品的区别。
首先要了解一点,无论传统纯手工蚕丝被还是机制丝绵蚕丝被,在最后拉制被胎、缝制被套这一步,都是纯手工操作的。
这也给了很多商家宣称「纯手工蚕丝被」的底气。
其次,啥年代了,就不要迷信纯手工这种东西了。
真正纯手工的蚕丝被,看看上面提到的李子柒视频就明白了,成本高不说,愿意干这个辛苦活的人也很少了。
一般是习惯了传统手艺的老年人,会做上一床两床自家用,极少售卖。
更重要的是,纯手工蚕丝被在品质上不如机制丝绵蚕丝被。
手工蚕丝被均匀度不如机制丝绵,且含油率高、易结块,使用寿命也更短。
非说有什么好处的话,新制的手工被比机制被在蓬松度上会好一些,但稍微用一段时间后这点优势也就没了。
显而易见,蚕丝被的品质主要由其所采用的原料蚕茧品质决定。
一般人说起蚕,其实特指的是「桑蚕」,也叫家蚕,就是那种吃桑叶的蚕宝宝,很多人养着玩过。
但其实除了桑蚕,还有一些野蚕种,如:柞( zuò)蚕、蓖麻蚕、天蚕等。
蚕丝被的原料蚕茧主要是桑蚕和柞蚕两种。
柞蚕茧呈灰褐色,茧丝远不如桑蚕丝细腻。
更关键的是,柞蚕的主要经济价值在蚕蛹,北方人常拿来炸了吃。所以柞蚕茧多为削口茧(因为要把蚕蛹拿出来先),茧丝都被削断了,成品被子的品质就更差了。
桑蚕茧主要用途是拿来做丝绸,蚕丝被消耗大概在 22% 左右。
丝绸业作为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行业,在原料蚕茧分类分级上极为精细。
能拿来缫( sāo )丝做丝绸的叫上车茧,上不了车的叫下茧。
上车茧又可细分为上茧和次茧(图中单宫茧即为上茧,业内一般没有单宫茧的说法,这里是为了便于同双宫茧做区分)。
次茧和下茧包括双宫茧、黄斑茧、柴印茧、畸形茧、薄头茧、口茧等等。
在蚕丝被原料茧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宫茧和蛹衬。
双宫茧,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蚕茧中的双胞胎。别人是一个茧一个蚕蛹,它是一个茧 2 个蚕蛹。两个蚕宝宝一块吐丝,自然蚕茧就比正常的茧子个头会大一些。
双宫茧不能上车做丝绸也正是因为 2 根丝盘根错节,跟只有 1 根丝的上车茧不合群。
双宫茧本身并无品质问题,把它归为下茧仅仅是从做丝绸的角度判定的。
反之从制作蚕丝被的角度看,双宫茧就是比上茧更好的上品原料蚕茧,这是双宫茧与其它下茧的本质区别。
蛹衬并非一类蚕茧,而是蚕茧缫丝后剩余的废料,是最内层包裹蚕蛹的部分。
记住这个概念,待会你就会明白,这个貌似小配角的家伙才是当前蚕丝被行业的主角。
比蛹衬更差的是在缫丝或蚕丝被制作中产生的一些其他下脚废料,如缫丝中剥下的茧衣、蚕丝被中挑出来的筋条之类。
如果用下脚料做蚕丝被已经突破你的下限认知了,抱歉,还有更离谱的原料:木棉、以及一些化纤材料。
这些原料本身跟蚕丝已经毫无关系了,仅仅是样子有点像罢了。
遗憾的是,哪怕掺了木棉、化纤的被子同样可以堂而皇之的标称为蚕丝被。
因为按照蚕丝被国家标准,蚕丝成分 ≥50% 就是一床合格的蚕丝被。
当下的蚕丝被市场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
先看一组事实性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
答案很让人寒心,几乎全拿去做了蚕丝被。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里提到过,蛹衬才是当下蚕丝被市场的主角。
此外,占比 15% 的下茧不能用于缫丝制作丝绸,拿去做了蚕丝被;而蚕丝被只消耗了 22% 左右的蚕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粗糙的统计结果:
市售蚕丝被消耗了 7% 的正常茧子、15% 的坏茧,以及 100% 的蛹衬。
除了先天性不足,市面上还存在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
比如用木棉及一些化纤材料制造的假蚕丝被,用柞蚕丝仿冒桑蚕丝被,用桑蚕短丝冒充长丝,外面用好蚕丝里面用差蚕丝甚至假蚕丝等等。
相较而言,单宫上茧冒充双宫茧蚕丝被、机制丝绵非号称「纯手工蚕丝被」、故意混淆含被套净重与填充蚕丝净重、虚假宣传蚕丝被功效等乱象,倒算不上什么严重问题了。
也即是说,在当下的蚕丝被市场,绝大部分蚕丝被是用蛹衬、坏茧制作的,真正用干净完整的蚕茧做成的蚕丝被占比极少,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 10%。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谈谈具体如何买到一床正经蚕丝被了。
盛行于网络的蚕丝被鉴别方法有 2 种:一是用 84 消毒液浸泡看是否溶解,二是火烧观察燃烧方式、灰烬形态、和味道。
这 2 种鉴别方式虽然没问题,但对实际选购蚕丝被指导意义不大。
一则区分度很有限,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通过这种手段区分桑蚕丝与柞蚕丝、长丝与短丝,仅能鉴别「是不是蚕丝」而已。
二则买完被子再做鉴别,等于先上当再维权,也是件麻烦事。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 3 点来选购一床货真价实的好蚕丝被:价格、商品参数、细节工艺。
首先看价格,每斤 300 元以下的可以不予考虑。
正常桑蚕茧做出的丝绵(蚕丝被被胎原材料)当前一斤的价格大概是 210 元,再加上制作工费、胎套、包装、物流运输、合理利润等,几乎不可能低于每斤 300 元。
(思考题:蛹衬作为缫丝余下的废料为何这么贵?)
而且这还是在斤数较多的厚蚕丝被的价格,半斤一斤的夏凉被因为均摊成本高,就更贵一些。
其次商品参数要满足 2 点:国标优等品、100%桑蚕长丝。
现行蚕丝被国家标准将蚕丝被分为 3 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之所以务必要国标优等品不是矫情,是现行国标要求实在太低。
蚕丝被国标优等品要求填充物是 100% 柞蚕丝长丝绵、或桑蚕丝长丝绵。
是的,你没看错,柞蚕丝也可以是国标优等品。这也是为何要认准另一个参数「 100%桑蚕长丝」的原因。
那啥叫桑蚕丝长丝绵呢?
另一份国家标准《 FZ/T 41005-2017:蚕丝棉》给出了答案:
长丝绵:一般以整只蚕茧或 蛹衬 为原料,经过手工或机械制绵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丝绵,丝绵呈网状。其中蚕丝切断少。
是的,蛹衬做的蚕丝被也可以是国标优等品。
那回过头讲,那些一等品、合格品的被子是拿什么做的?
最后,部分细节工艺也很能体现一床蚕丝被的品质。
在蚕丝被工艺上,最显著的可以用来判断蚕丝品质的是定位方式。
所谓蚕丝被定位,就是蚕丝被胎与胎套是如何固定在一起的。
除了周围一圈的缝制固定外,越好的蚕丝被中心区域需要的定位针越少。
这是因为高品质蚕丝一方面互相缠绕交错成一个整体、稳固性较好,另外蚕丝长丝绵本身也会跟被套黏连,起到一定固定作用。
绗缝工艺一般意味着蚕丝被品质较差,大概率用的是短丝绵(甚至假蚕丝,反之绗缝后也看不见)。不大面积绗缝固定会很容易出现结块、厚薄不均的问题。
高品质蚕丝被则一般仅用在中心位置固定三五个点就足够了。
当然,最适合懒人的办法是认准品牌蚕丝被店里最贵的那床被子。
(接下来,终于到了软文精华环节...)
学习轮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自己造个轮子。
在动手做这床蚕丝被之前,我原本只想造一个朴实的轮子补贴家用。
可等我把蚕丝被里里外外扒个精光研究个透彻后才发现:我造的轮子... 可真好啊!
并不是我有多大能耐,而是全靠同行的衬托,诚如一位前辈讲过的话:你只是做了一个诚实的人该做的事情,居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一个。
我给这床蚕丝被取了个名字,叫「云惹」。
没什么特殊含义,单纯喜欢这个名字,像一朵四处惹祸的云。
用了做被子品质最好的双宫茧,配 60 支全棉贡缎胎套。
所谓支,无需细究,只需要知道支数越高,面料越细密、越贵即可。
因为蚕丝纤维极细,普通的 40 支面料胎套容易出现钻丝现象,所以高端蚕丝被一般会采用 60 支甚至 80 支的面料。
我个人更推荐 60 支面料。作为胎套用 80 支有点超配了,毕竟蚕丝被外还需要套被套使用,上 80 支也太过锦衣夜行了。
贡缎字面上容易让人误解为某种材质,实际是一种纺织品编织方式。
一图胜千言:
跟所有程序员一样,我对自己做的东西一边十分自信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同时又十二分不屑于自吹自擂。
只单说一点,云惹蚕丝被被面上既没有绗缝、也没有做点状定位工艺。
0 定位。
这就是我对自己被子的底气,蚕丝品质如此之高以至于完全不需要定位针固定也不会发生蚕丝移动、结块、厚薄不匀的情况。
作为一个满脑袋理想主义的独立开发者,我只想站着挣干干净净的体面钱。
于是索性公开了所有成本,这样对任何有蚕丝被需求的朋友来说都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标尺。
淘宝店铺名是「云惹蚕丝被」,欢迎程序员朋友们前往选购。
JavaScript 开发者优先发货。
晚安,睡个好觉 : )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