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视频原作者,有观众私信我这个贴,所以我来解释一下楼主这几个问题,碍于回复字数限制无法一一回答,固在此另开贴对疑问进行解答,并在末尾附上了想法。首先感谢观看。我就顺序解释。
1.CERNET2 同时期 “欧盟、美国、日本才刚刚进入 IPv6 的论证”
从当年的论文可以看出,当时国际上已经有 Internet2 、GEANT 、APAN 这些 IPv6 学术网络,很难说是“刚刚进入论证”。
答:
不止 CERNET2 ,事实上 CERNET 的时候国际上就已经有可使用的 IPv6 了,但这些学术网络都是使用双栈模式,同时支持 v4 和 v6 。如果我们以“能使用”的视角来看,这些网络都是可以实战的;但如果我们以“真正实现”的视角来看,直到 CERNET2 才能做到。
所以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能不能把没有真正实现说成是进入论证”这个观点。在这点上中国教育网络发布的《 CNGI-CERNET2:你所不知道的两个重大战略选择》中有过描述,“清华的研究团队认识到,这实际上仍将矛盾转化到 IPv4 上。要完成互联网架构本质的创新,就需要在纯 IPv6 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
所以这点上我们用了“其它进入论证,CENRET2 已经在前”的描述。这里主要是角度问题,我们尚有讨论空间。
2. 私网和 NAT 的关系
“为了帮助 NAT 技术发展,IANA 预留了 3 个私有地址网段”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答:
最初所有的 IPv4 都由 IANA 直接管理,到后期才更改为分配给 RIR 自行分配。关于 NAT 和预留网段的分配可见[RFC 1466][RFC 1918][RFC 4632]。
3. DNS 的递归解析顺序
“南京板鸭.中国.南京中山北路”
“顶级域:.中国”
“二级域:.南京中山北路”
有从中间开始解析的?
答:
DNS 递归解析的顺序的确不是这个,最早我们在文本阶段时完整描述了 DNS 解析的顺序,但在成片中发现按照这个顺序制作动画会有难点:DNS 从后至前的顺序与中文行文的从前至后相反。如果使用大量信息凝练在一起的技术名词解释,观众听不懂;如果不使用技术名词改用白话文,则字数必然超过文本极限。为此我们按照中文行文规则修改了解析顺序。
除了解析顺序之外,你还可以看到我们在动画中省去了网络客户端向本地 DNS 服务器询问的步骤,转而直接使用本机向根服务器询问。
这个问题主要核心在于“没有完整的表达出整个 DNS 的顺序”。这个问题我们最初有过犹豫,但考虑到我们并非要一劳永逸地用一个动画表达完整个 DNS 的结构,而是用一个例子简单解释 DNS 的逻辑。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个描述。
4. 所有的访问请求都会经过美国
即使只考虑 DNS 请求,在还没有镜像根的年代,请求也不一定经过美国(顶级域的解析缓存)
“所有的访问请求”就更不用说了
答:
该片段中的屏幕右侧有过注释:*DNS 并非每次都需要向根服务器请求...此处仅描述基本逻辑...”
5. 每个镜像根的数据仅有一小时有效,拒绝授权就会被踢出去
比较好奇这个精确的“一小时”是从哪儿来的( TTL ?)
有篇文章《美国如果把根域名服务器封了,中国会从网络上消失?》分析过这个问题。根区文件本来就是公开的,没有办法阻止特定组织获得。如果把 cn 顶级域开除,也只影响这个顶级域,镜像根可以拒绝同步。
至于 DNSSEC 这些,也不至于导致断网
答:
这个问题分两部分,一是一小时,二是断网风险。前者在 ICANN 的 SAC068 报告和威瑞信与 NTIA 的第二十四号修正案中都有描述。
后者无论是把.CN 开除或者封禁根服务器中国都的确不会从互联网上消失,境内可以搭建应急根服务器来解决上网问题,用户侧仍然可以做到无痛转换,但企业的域名服务无法避免遭到波及,同时企业域名法理上受域名管理机构当地法律管辖。在这一点上我们最初制作时有过考虑,但如果我们表示“用户不受影响,只有大企业会被影响”,就显得太过企业有罪了,这不是我们制作视频的初心。这也是一个看待角度问题,的确存在讨论空间。
7.
伊拉克域名.IQ 被美国删除
把没了顶级域说成是“整个伊拉克从互联网消失”有一定误导性。
而且 CERNET 文章《伊拉克域名 IQ 被删背后的故事》有过分析:
所谓“
伊拉克顶级域名.iq 的申请和解析工作”,因为没有开始过,所以“被终止”也就无从谈起。
答:
这是一个表述问题,
删除.IQ 后,伊拉克的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备份根服务器数据进行上网。如果我们是伊拉克人视角,那伊拉克互联网仍然存在,但如果我们以除了伊拉克以外任何国家的人的视角,如果我记不住伊拉克门户的 IP 地址,那伊拉克的确消失了。
这里我们的确省去了太多话语,犯了错。过后我们会在修改版中在该片段附上注释。
8.“2004 年利比亚与美国发生冲突”,顶级域名瘫痪
ICANN 北京合作中心文章《利比亚国家顶级域名(.LY )中止服务始末》有过分析:
当时也有人推测这是美国进行政治干预造成的,但随后不久人们就发现,
这是参与运营.LY 的两方人马内斗的结果。
2004 年正是利比亚大幅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时候,美国放宽对利制裁、恢复两国外交关系都发生在这一年。
答:
该问题与 9 合并解释。
9. 2014 年 1 月 21 日中国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 (DNS) 故障事件
为什么根服务器遭攻击却只有中国中招,以及为什么问题的表现是 DNS 污染等疑点,还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当时知乎、博客流行的一些猜想反而没有被提及(虽然可以理解)。
答:
8 、9 两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就是在一个事件上有着多方解释和观点,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和各方观点我们都查阅过,最终采用了更可靠的信源。譬如在问题 9 上,知乎、博客、互联网应急中心三方都有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选用互联网应急中心,因为唯有这一个信源是有背书的。
10. 历史的车轮就是在这个下午转向的
这个视频中有多处把特定事件作为转折关键的论述(比如“互联网未来基础技术发展研讨会”),但都没看到相关依据。
答:
在证明这场会议重要性上我们的确无法引用任何文献。因为互联网上除了天地互连的官网外,基本没有这场会议的记载。我们在最初确定一个选题时为了快速理解这个领域会向许多从业人士讨教,其中三大运营商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和通信硬件 TOP5 的一个朋友都提到了这场会议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决定将这场会议写入内容。
这个问题的主要核心是“历史的车轮在这个下午转向”这句描述究竟切不切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对已有素材进行了文学性描写。
最后一些解释:
事实上大家在评论区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此前做科普时重复遇到的问题,即:一个事件在行业中存在不同争议和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能否用一个更广泛或大众的方式来代表性回答。
比如在 IPv6 这个视频中,我们把从 IPv4 换到 IPv6 的原因解释为空间地址不够用,但实际上 IPv4 换到 IPv6 的驱动力不止这一个,还有 qos 和性能、路由表膨胀、端到端无法实施、移动性支持不够等问题。如果我们做学术文献或课件,一定需要把这些写入文件,做到全面完整;但如果我们是做面向大众的科普,用“地址不够”这个问题作为主要驱动力来解释,是否超越了事情本身的极限?
这就是科普内容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作者永远无法完整陈述整个行业或技术系统;行业人员也永远无法用写作的方式将经验表达出来。无论是评论中说的“门外汉做科普可以理解”,还是“你看科普觉得很有道理,那是他没做到你的领域里”,这些观点其实核心问题就是这个,懂阐述的无法进入技术,懂技术的无法进行阐述。直接后果就是科普内容大多泛泛于表。
我们在制作这个视频时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收集素材写作文案,对于任何一个博主来说,花两个月制作一个视频都是冒险之举;但对于任何一个从业者来说,两个月只不过是工作生涯中的短短一瞬。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并非要去一文说懂整个互联网技术系统,而是尝试用一种大家能够听懂,同时能真正进入这个系统的方式来做视频。至于一些表述是否不客观、不合理、不恰当,我想我们尚有讨论空间。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之前我们做过的一个光伏视频。这个视频中我们把光伏发展最关键的点解释为“平价点”,在能源消费者眼中,这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以业内人士的视角来看,除了平价点之外,财政补助、头部企业降价和硅料下跌也可以是光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我们之所以采用平价点,是因为在这些众多原因中,大部分都是社会、人、经济的原因,唯有平价点这一个点,是关于光伏技术本身的。所以我们使用了这个点。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个,就是描述一个事件时,能否省略一部分,用一个更广泛或大众的方式来解答。就好比我要描述一个人向我走来的场景,我是说“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要让我去修车”,还是说“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左手拿着扳手,右手拿着螺丝刀,我不知道他是会让我修后视镜还是地盘”。两种表述都没有问题,只是看你以什么视角来看,如果“你”是一个意外的客户,你会认为前者的描述没问题;如果“你”是一个修理工,你会认为后者的描述更重要,因为这涉及你的专业。但无论那种描述,最终的导向都是修车。同理,大众和技术从业者也只是视角的不同。
我们无意为自己的错误找补,仅是想要描述出科普内容的难点。我们不想做泛泛于表的简单科普,也不愿意做一个学术全面的枯燥视频,只是尝试在“讲清楚”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写得好,为此我们不得不将“写得全”“写得完”放到第二第三顺位。我们认为以这种方式来解答是没问题的,它在学术上不够严谨,在行业内不够全面,但在描述上并没有超越事情本身的极限。
另外也有关于“赢”“披着科普皮的大国崛起”这类观点。在这点上我们必须说,我们也相当讨厌那种“赢”的内容,因为它将一个国家承受的所有苦难消弭成了一种游戏、一次博弈,这种东西在短期内会营造出“很强”的感觉,但在长期中,一定是有害且有毒的。但我们也认识到,这样的东西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群众路线有这样的情感需要,所以我们要做的恰恰不是不去做“赢”的内容,而是用同样的方法做,用同样的风格做,但我们要真实地告诉大家我们的“赢”不是一种游戏、一次博弈,而是真真实实在我们身边发生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东西。我们不可能一己之力改变整个行业,但至少能将它的短板拉高一点。
当然,以上这些解释都是一家之言,我们在这个视频的确出现了表述错误、角度不合理。我们会在后续更新对表述不清晰的地方补充注释。除此之外关于视频内容或其它问题我们欢迎讨论和接受批评,有争议是好事,一潭死水产不出新事物嘛。感谢大家的观看。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