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制是如何控制变量?

2023-06-14 09:09:52 +08:00
 Cagliostro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都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对照组与控制变量。在中药熬制方面,医生是如何保证患者取药回家熬制时的火候与水量对药材的影响?

现在一些医院还专业些了,是直接用一包包塑封的药材,都标注了多少克,但是很多医院并不提供熬药服务,都是选择让患者自行回家用砂锅熬制。

难道中药有很大的容差范围?
833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69 条回复
cat9life
2023-06-14 12:26:17 +08:00
@garywill #32 这个 Ai 的比喻用的很好,能实现效果,但是没人搞的清过程。甚至同一个方子,出现的效果也不一定一致。
xinh
2023-06-14 12:28:53 +08:00
😹😹😹😹
makelove
2023-06-14 12:33:50 +08:00
@lixuanyy 喜欢反科学传统技术不是问题,比如不是有很多传统武术爱好者么,传武被打成猪头也不是问题,毕竟是个人行为,但滥用国家力量给大众洗脑成爱国技术并强行配药就是你国大型魔幻了
wowofe
2023-06-14 12:40:24 +08:00
其实这问题没啥好答的。

1.首先中草药内含有效成分,可能是多种的。但同时极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不是药效,而是因传统中医是用动植物整体的无法避免,现代医学是提取有效成分的。还有就是有毒有害成分有某种功能做为疗效存在。
2.水煎 /酒精,提取有效成分。只有这两种。
3.提取的成分可能稳定性不一致,容易被提取,很难提取,容易挥发,不容易挥发等等。
4.不同的药剂量不同。

你问题没啥好回答的。有没有可能:药物剂量、推荐煎煮时间、水量推荐加多少 都是综合下来最合适的选择?只要保持火候正常,水量正常,其中的误差是中医可以接受的。

氟有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清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是对的。
先大火转小火就行了。
wowofe
2023-06-14 12:43:19 +08:00
@wowofe 再进一步就是现代科学的范畴了。

医生只是个根据症状治疗:药物,手术,心理这三种手段。

其实研究药物本身不是医生的活。
12345tiger
2023-06-14 12:43:44 +08:00
@Worldispow 刚好碰到我熟悉的领域了,西药是有严格准确的研究数据的,只不过为了方便实施,在说明书内做了简化。如果他写了数量从 a 到 b ,那他一定是有确定证据支持的。当然如果写了 a 到 b 并不意味着 a-1 到 b+1 是否就不行,只是她没有相关验证过。另外实际医疗过程中会依据体重调整计量。
wowofe
2023-06-14 12:46:05 +08:00
@wowofe 应该是开药,手术,心理疏导。

至于饮食,习惯建议等都不主要是医生的活,是自己的。
PlsDontStop
2023-06-14 12:46:40 +08:00
安慰剂罢了 怎么煎都行
pinocc012
2023-06-14 12:46:51 +08:00
记得青蒿素的正确提取有效成分是需要冷榨,所以古人几千年可能都没搞明白,烧水煮单纯是消毒杀菌,至于有效成分就不好说了
maxxfire
2023-06-14 12:57:06 +08:00
你吃饭的时候会在乎自己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吗,显然不会。中医的本质和吃饭一个道理,吃饭就是养生,更是治病。
charlieethan
2023-06-14 13:11:20 +08:00


这就是中医的局限性
passall
2023-06-14 13:13:24 +08:00
的确和做菜一样,做的人也要点经验。
要求也不是太严格,大部份也有作用。
lyxeno
2023-06-14 13:24:51 +08:00
除了重量全部都是大概控制的。所以绝大部分中药都不靠谱
adoal
2023-06-14 13:28:48 +08:00
你说不是引战,是论心。别人说你引战,是论迹。
garywill
2023-06-14 13:45:03 +08:00
@924412409
> 相对论是很确定的,是有对应的物理公式的

一、
“有物理公式”并不说明是确定的
都知道相对论取代了万有引力,原本的引力公式只能沦为特定条件下的约等
任何一个物理公式和定理都是为了符合实际实验数据而出现的,并不是被“证明”出来的
甚至,我大胆猜想,以后几万年科学继续发展,很可能有大量新的实验数据,新的公式出来,现在的一切物理公式可能都会沦为某个条件下的约等

二、
当前对复杂宇宙的探索是受限于人的能力和技术。对复杂的人体的探索也是。这些探索都还不完全
“黑洞里那一套”和“相对论那一套”被认为是冲突的,当今物理学家只能使用 if else 是否在黑洞内再决定用哪一套
我觉得中西医的“冲突”也属于探索不完全的结果


> 中医到底是一个模糊性的学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精确的?

我的认知,拿经济学和社会学作类比可能像一点

中医也有看起来“精确”的理论模型,
如经络、穴位,几千年来拿针扎来扎去实践过,有时见效还非常快,有时真的一扎人的感觉就舒服了。但化学原理没人管
也有看起来“精确”的六经模型理论,在这些“精确”的模型的指导下做辩证施治

起作用的方式是模糊的
中药吃进肚子里发生的当然也是物理和化学变化,只不过成分复杂到现在的技术无法描述,所以现在认为这是模糊的
(题外话,虽然有所谓“中西结合科”,但其实离真正结合还差很远,就好像对“宇宙统一理论”的探索还差很远(甚至我怀疑人类不一定能探索清楚))

它是对一个复杂的“大群体”的“使用、保养、维修说明”(把一个人的人体看成“大群体”)
所以也有人说,文科生学中医比理科生有优势
像使用政策改变市场,不关心具体几个人花不花钱赚不赚钱,关心的是政策推出后在一大群人身上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


> 在中医的范围内,是如何判断一个疾病是否有好转 /恶化的呢?

一个是病人的感觉。原来的病症状减轻了没有,舒服或难受
认为使用“药”和“医术”后,药和技术直接治病是 30%,让人体本身功能恢复以起作用来治病是 70%
要有具体的“指标”话,「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头不发烧,手足温暖。是向好的象征」这是听一位医家说的。我理解为既不亢奋,也不虚弱,生活、行动都中庸正常
lambdaq
2023-06-14 13:50:24 +08:00
中药的变量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态度。
liuxingdeyu
2023-06-14 13:57:16 +08:00
@garywill 判断一个疾病是不是好转或者恶化,是有明确方式的,比如对于某些明确确诊的病,也会看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还有一些是看病人的主观感受,比如睡眠质量是不是有提升,食欲是不是增强或者减弱了。还有就是根据脉象面相舌苔来进行判断。
其实还有个事很多人不知道,医药学院出来的中医通常是中西医都学过,我现在遇到的中医解决问题最好的一个是协和中医科的一个大夫,解决了我睡眠质量差和我媳妇的原发痛经这俩问题,他在协和学习的时候中西医的内容都要学,只不过研究生阶段才逐渐把研究方向转向中医方向,而且他们也在不停的研究如何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方式来明确中医里存在的那些规律。举个例子,杏仁有止咳的作用,是因为杏仁里的微量氰化物,但是过去的人不知道这东西,现在通过中医们的的努力明确了
sa2852
2023-06-14 14:40:11 +08:00
@charlieethan 其实曾经是有的,农村养猪养鸡的有时也会给中药。
fate
2023-06-14 14:48:05 +08:00
之前我是比较排斥中医的,但是最近生了一场病,用了一些中药,在生化指标检查上确实有效,后来特地去找了中医大夫去拿了一些药在吃,确实渐好。现在我对中医没这么排斥了...
winterbells
2023-06-14 14:53:59 +08:00
代煎的是怎么控制的呢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4853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