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小 j 。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在国内大厂担任数年的开发工作,但是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认为还是充满遗憾和失望的,中间做过几次错误的选择。在此,刚好借助这个文章,我想回顾下之这数年的职业生涯,点出失败的教训,描述下在我认为的互联网公司能安全度日,谋求晋升的要点以及说点大实话,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学习的地方。想法很跳跃,大家根据章节观看。如果你有不认可的地方,都是你对,是我太失败。
我一定要第一个提这个点。
起因是最近在很多技术群看到大家都对大厂开发的身份非常崇拜,觉得大厂的人一定比小厂中厂优秀,大厂的人说话一定是对的云云,大厂的技术一定更好,而且在国内论坛上和学生辩论过大厂的观念,让我这个前员工深受震撼。所以一定要找机会聊一下这个话题,可能会伤害朋友们的感情,但是还是想聊一下。
身为大厂人,应该清楚现在的成就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平台给的机会,戒骄戒躁。
身为非大厂人,也不要太神话大厂,其实屎山一样很多,大家还是理性讨论。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很多大厂的成功除了依托本身人才和领导层的慧眼以外,更多还是依托时代背景,时势造英雄。 为什么目前环境小厂发育艰难,因为一旦你业务达到一定水平足以引起大厂注意以后,大部分大厂都会提出收购,如果你统一收购就会并入大厂之中。如果你不同意收购,他们会利用自己的雄厚财力定点爆破你的员工,抄袭你的创意,诋毁你的业务,抢走你的客户。当前创业不仅要选对市场,还要顶得住大厂的摧残。
虽然可能看到文章的人大多数已经就业或者在大学学习,但是我还是想提这个点。
诚然,互联网开发已经算是不看学历,不看出身的几个职业之一,但是在相同水平的一群求职者中,面试官还是更愿意招自己的校友、学历好看的人、专业对口的人。这个也算是一个潜规则,从好学校毕业中得到一个好员工的概率确实比从一般的学校中挑到前几名的概率大。虽然我们说宁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是现实生活往往是凤尾的平均境遇比鸡头被伯乐适中的概率高,不要去赌自己能被人发掘,要尽量凑到高水平人群中,往往被人选择的机会更大。
选择高校的排名大概就是综合排名>行业内专业知名度>高校所在城市(影响你的实习选择)。
首先叠个甲,这块并不是说圈子一定是好事,但是目前的环境圈子确实能在职业发展中帮助你迅速提高,这个圈子包括老乡圈、学校圈、公司圈(比如 bidu 帮、ali 帮)、技术圈、老同事圈( etc.),大家在一个陌生环境中还是会倾向去找自己有关系的人,结成圈子,铁打一块,在一个圈子里,对你面试过关,绩效提高,晋升都有帮助。
很多人包括我之前对程序员的理解也是不用跟人打交道,只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开发任务即可,但是实际的工作生涯中,因为你的绩效是人评,你的晋升是人评。不可避免还是要多跟人打交道。跟+1 (组长)的关系,跟+2 (部门老板)的关系或多或少还是对你的结果有一些影响,我并不是说让大家去舔,但是起码要有一些眼力见,做该做的事情。
聊完了前面几个很油的话题之后,我们回归到实际开发生活中
虽然我们之前想让大家对大厂祛魅,但是目前来看进入大厂还是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晋升机会以及未来的跳槽机会,而且你未来的同事圈层也会更为优秀,要知道这些人就是你未来的内推池,在互联网,互帮互助永远比单打独斗更好。在同等情况下,我们肯定推荐大厂 offer>小厂 offer ,核心 offer>边缘 bu offer。大厂的卷虽然不一定能一定让你收益,但是很多小厂卷都卷不出收益,从 roi 来看,大厂核心部门是我们的就职首选。
但是也要分清大厂、大厂子公司和外包。有些公司虽然名义上是大厂子公司,但是无法享受大厂的权益,属于是披着羊皮卖狗肉,环境不好的时候选择先去子公司呆着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一心想参加大厂,却选错了 bu ,可能会浪费一段时间。
尽量不要选择外包,国内目前对外包的开发经历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歧视的,这个歧视不会表现在 jd 里,而是 hr 简历关、面试中可能因为你的背景一键否定。
一定要珍惜一个好的领导
在相同水平的公司选择下,重要性上我认为领导 nice 程度≈业务潜力>公司差异。
有潜力/大老板亲自抓的业务能带来更多的晋升机会,而且窗口期进入也很容易,一旦做大了容易成为骨干,后续 owner 项目机会大(前提不被后续老板亲信空降摘桃子)。
但是领导作为你天天见面的人,对你的影响比任何都大,一个理想中的领导不一定技术非常牛逼,但是一定是懂得对外抢肉抢功劳,对内帮助内部成员成长,懂得规划成员的晋升路径,及时跟进组员问题,适当提携帮助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来,跟着一个好的领导,不仅有利于工作情绪,也会让你一路顺利的走上晋升之路。
相反,遇见一个不合适的领导,不仅经常 pua ,不下班,还经常让你背 c ,没有晋升机会,不如趁早活水骑驴找马。离职原因无非钱给少了,心受委屈了,坏领导能让你同时体会两种感受。
新人经常做错的一个事情就是闷头干活,不会汇报,不会报功。要知道领导不可能了解每个人的进度和开发内容,每周的周报是唯一的汇报途径。如果你所做的内容不被领导知道,那么又怎么表现你的价值呢?所以,要学会跟领导汇报进度,可以是每次做完一个阶段后发一个简略的阶段报告,亦或是遇到问题时及时和老板沟通目前的困难以及可能能解决的方法。让老板充分了解你的工作,才能帮你去谋求进一步向+2 的汇报,不要做一个只会闷头干活的老黄牛。
承接上个话题,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想晋升涨薪,完全可以 oneone 的时候跟老板提出想法:老板你看我如果想晋升/涨薪,我应该去做哪些内容/完成哪些目标呢。从领导的回答也可以看得出他对你的态度
要学会 onoene 找老板沟通,不仅是让老板知道你最近的情况,也是了解老板对你的态度的时候,要学会双相沟通。
要知道,你身边的朋友大多技术不弱于你,未来这些人都是你可能的内推对象和被内推对象,要学会与人为善,尽量不要和同事闹冲突,最好之后也经常保持联系,万一之后有内推的机会这些都是潜在的大腿,要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招人的第一选择永远是内推,维护好自己的朋友圈,早晚会得到助力。
不要只会做一个执行者,在日常的业务开发中要尽量的去学习业务的流程,了解整个 bu 的运转方法,盈利方法,这样在需求会上你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多和产品和运营聊天,了解业务数据。这样你也能对 bu 下一步是进一步发展还是收缩有一定预期,提前规划下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
虽然现在大家也基本上认识到成长不能靠公司了,大部分公司的日常业务开发技术含量并没有那么高,不要妄想在日常日复一日的业务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那只能提高你糊业务的熟练度和经验。如果想追求技术的提高,还是要靠工作之余的 okr 项目或者是自己的私下的学习。但是,想在目前国内这个环境中稳定成长厚积薄发,还是不能放弃技术追求,技术经验在身,就算面对裁员风险也不慌。我们要卷,要以提高技术、增加晋升机会,有目的的卷,无效的卷不仅带不来收益,还能带来同事的鄙夷和 icu 的风险。
程序开发确实是一个天赋的职业,要承认天赋和能力的差距,达到日常业务线上 0bug 、0delay 的 60 分目标不难,但是想更进一步确实需要正确的方向和努力,我们做不到比所有人都优秀,只需要做到在团队中不掉队,不是最差的几个,就能尽可能的保证在裁员大潮幸存。
目前国内环境比较恶劣,35 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上,一方面大厂 hc 在缩小,创新项目在关停,就算你再自信,一但没有 hc ,也没有换岗位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初级中级开发的大门也随之关闭,一但你在某个年龄段没有达到对应的职级,就容易被视作失败。而跳槽更要看目标公司有没有对应职级的坑位,职级越高坑位越少。目前高龄开发的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
在这之上,我们要考虑是否找到另一个赛道,发挥自己的长处。能有效延缓焦虑,降低未来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也是我目前的一些浅薄经验纸上谈兵,至少从我的职业经验来看,并没有做到以上的内容,还是一个 owner 项目的大头兵,写了这些内容,也是希望新人不撞我的南墙,老人提前规划后路。欢迎大家多多交流,让国内有一个更好的程序员成长环境。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