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的 如果你打算全职独立开发,我有一点建议收到了很多鼓励好评,趁热打铁再分享一下我对独立产品定位的经验。
独立开发初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确认在做对的产品。独立开发失败最多的原因就是开发了一个没人用的产品。我这里有一个锦囊妙计,可以提高产品定位成功率,简单总结就是找到 3 个对标产品。
在说这 3 个产品之前,有一个产品定位的前提。如果你的定位原则和我的这个理念不同的话后面的方法可能就不成立。所以我先说一下独立开发的产品定位原则:
找到主流市场里的一个细分小市场,这个市场要够细分,细分到成熟的厂商看不上或者不愿意为这个细分市场投入资源。这个细分市场要足够容得下你,而且你要有能力做出满足这个细分市场的产品。
这个原则也有人归纳为小池大鱼:先成为了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
细分市场有很多的内容都有讨论,我在这里举一个虚构的例子来说明(不构成开发建议)。
假设你想做一个 todo 应用。因为这个是一个成熟市场,功能最强大的、最受用户欢迎的、最好看的一定都有人做了。所以我们要在这些主流产品里找到一个对于大厂商来说不痛不痒、看不上,但是对小部分人群却很实用方便的功能。
有没有一种目标用户,不需要强大专业的 todo 呢?一个针对特定场景的 todo ,或者特定人群的 todo 。
比如做一个和微信生态强绑定的 todo 。我们很多的任务是通过微信沟通得到的,比如朋友给你约明天晚上八点看电影。公司在群里通知明天下午 3 点开会。做一个待办公众号,当用户把这些句子转发给待办公众号的时候自动创建一条任务,支持微信通知提醒。再同步做一个小程序或者一个 UI 很简单的本地 app 都可以。
比如做一个基于浏览器插件的 todo 。这样前端开发或者运营可以直接把工作内容在浏览器里输入,很轻量,但是在一个细分场景里已经够用。
一口吃不成胖子,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冲着百万用户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一开始如果你能做出让几万人觉得实用的小东西已经够了。有了这个基础你可以去找下一个更大的池塘,或者把这个池塘挖的更深。总之先让项目健康地跑起来。
现在我们来说要找到 3 个对标的产品是哪 3 个。
第一个产品:目标用户现在在用的产品。
因为我们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类,我们是从主流市场里切一个细分市场,所以一定要明确的主流市场在哪里。我们的市场对手是谁。用户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的目标用户现在使用着的是 xx 产品。有了这个对标以后,我们的细分场景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比较对象。有了这个对象我们也就清楚了用户要从哪里来。而不是先射出一支箭再画一个靶子。
有了这个市场对标产品,产品的定位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达: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主流的厂商一直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了),我们的针对这个痛点推出了一个新的产品。
我以现在已经逐渐流行的新能源车举例。在初期,新能源车的目标用户肯定是油车用户了。但是新能源车并不具备全面超越的优势,所以只能从一个油车局部痛点市场切入。
特斯拉选择的这个痛点是零百加速。电车因为电机的特性,扭矩可以瞬间做到很大,再加上电机可以做小型化,因此可以更容易就把加速做的很快。也可以叫做马力性价比。同样一辆 500 匹马力的车,电车的价格可以比油车做的更低。马力性价比对大众用户是没吸引力的,但是对于追求速度的用户却很有吸引力。所以特斯拉早期一直强调加速,15 年推出的 ModelS 零百加速最快只需要 3 秒。在同时期,几乎只有超跑能做到这个加速。
有了市场对手,就有了验证自己独特卖点的对照。
《跨越鸿沟》里总结了一个需要填空的句子,可以把你的产品带入进去:对于(目标客户)他们不满意(市场对手),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迫切购买理由/卖点)。
在明确了用户痛点,市场空间以后需要验证的是:这个卖点真的成立吗?如果这个卖点成立,那用户就一定选择我的产品吗。
这个时候就要找到第二个产品,你的产品对手,也就是和你有同样卖点的产品。你需要通过产品对手明确自己的产品优势。但是这里的产品对手,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相似领域有类似卖点成功的产品。一种是和你同类型的有同样卖点的产品(可能他们并不主打这个)。有的时候你的卖点很细分可能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就可以找用类似逻辑卖点成功的产品。有了这个对标产品后就可以验证这个卖点是不是我的卖点。
以前面的微信 todo 为例,首先要找一下有没有同类型的功能的产品,如果有的话需要借鉴对比确立自己的产品优势是什么。如果没有同类产品,可以研究一下有没有某种工具产品因为和微信结合的更紧密而受欢迎的。很多信息收藏工具有支持微信转发收藏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调研这类产品来验证卖点。
在验证了市场存在,卖点存在,你有了一个合适的产品定位后,第三个产品是用来验证可执行性。产品定位是对的,但是你是否有能力做到呢?
你要尽量去找差不多品类的,和你有差不多资源的但是做的更早、更成功的产品。就和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看看别人的路径是怎样的。这里我觉得有两个寻找维度:一个是你同品类但是做的更早一两年的;一个是不同品类但是差不多起点的产品。
参照产品和产品对手最大的区别是,参照产品和我们自己产品没有竞争关系。核心是有一个项目执行的参照,知道这个品类大概我们做下去会是怎么样的,或者是我们这个团队如果做起来大概会是怎么样。
以我自己的做的打工人小组件举例,我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同领域的独立开发,3 年时间闷声发大财做到了 100 万用户。于是我就知道了小组件如果产品得当,独立开发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对我选择方向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这 3 个产品最好在做产品定位的时候就能找到,当然一开始可能会很模糊(不那么匹配),随着你对业务的深入,看到的产品越来越多,对比产品可以越来越精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更加确定产品的定位边界。
把这 3 个产品合在一起,可以拼出一个独立产品的项目启动会:
我们发现(市场对手)很多人用,但是很多人有(痛点),用起来很不爽,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特卖点)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产品对手)虽然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面向(细分场景)做的更好。(参照对手)那个时候也是就两个人做了两年,做成了 xx 产品。我们和他们差不多,值得试一试。
市场对手、产品对手用来验证产品定位,参照对手用来验证执行性。验证了这两块以后相信产品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一些。一定不要闭门造车。
1
anrgct 2023-12-15 21:09:27 +08:00
感谢楼主分享
|
2
indie93 2023-12-15 21:31:21 +08:00
同独立产品,楼主分享的在理。不少同行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理想过大,实际上面向老外的话只需要满足一个小的场景就有一定的市场,甚至可以做某些知名产品的 alternative 也不见得活不下去。
|
3
magic3584 2023-12-15 21:40:19 +08:00 via iPhone
请教大佬怎么推广呢?还有就是设计怎么办?大概啥价位呢?
|
4
drymonfidelia 2023-12-16 08:11:48 +08:00
todo 记事本 记账本 博客系统 GPT 套壳 这几个什么细分领域都有人做的很好了,建议直接忽略
|
5
hbkdsm 345 天前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