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现在已经有“想法 -> 产品”的 SaaS 了,像 base44 ,bolt, v0 等。
然鹅它们的问题就是修改起来太慢了,尤其是有的产品连后端都一起做了。 比如用户发送一条信息“新增一个用户管理功能”,用户发送的信息其实都是模糊不精确的,AI 按自己的理解生成的可能有用户名,昵称,手机号,是否启用等字段,然后在那自动编写前后端代码,自动化测试,编写文档等,这一轮下来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功能可用了,用户一看,发现手机号是否启用等字段是多余的,再跟 AI 说,AI 又花费大量时间去除这部分多余的逻辑,效率比较低。
我的想法是做个“想法 -> 原型”的 SaaS ,没有后端,只有可交互的简单原型,模拟数据,这样用户可以快速地查看想法的样子,快速调整,最终导出精确的需求文档。 再具体点:用户跟 AI 对话,AI 通过 MCP 工具修改需求文档,点击生成原型,另一个 AI 代理根据需求文档生成原型。用户继续对话,需求文档修改后,可以刷新原型。
目前做到一半,测试下来感觉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生成速度的问题,目标是用 claude sonnet 模型,就是太贵,速度大概 100tokens/s ; kimi k2 也凑合,但生成速度更慢。
此外最大的担心就是用户是否买单,这个需求是否真需求。
放个截图:
1
imokkkk 7 天前
|
![]() |
2
kongkongye OP @imokkkk 好像是不错,这类产品也不少,各种原型工具都可以加个 AI 一键生成功能。
|
![]() |
3
meihuanyu88x 7 天前
cursor 加一些提示词是不是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
![]() |
4
cskeleton 7 天前
Google Stitch 这种?我画过原型,然后复制到 Figma ,再让 Cursor 照着 Figma 的页面来做,还行。
|
![]() |
5
kongkongye OP @meihuanyu88x 对的,cursor 里你跟 ai 不断对话,让 ai 先生成需求文档,再根据需求文档生成原型,是差不多的。
这个类似于将这个工作流包装成了网站 SaaS 产品。 |
![]() |
6
kongkongye OP @cskeleton 主要就是想优化工作流。
细节上还是不太一样的,这些产品很多都是想法 to 界面,然后就是不断调整界面。 我的想法是想法 to 需求文档,然后不断调整需求文档(原型只是需求文档的产出,具像化体现)。 因为我觉得一个想法的核心其实还是需求,比如有哪些功能,有哪些字段,交互流程是怎样的,业务逻辑是怎样的,跟 AI 对齐了需求后,拿着精准的需求文档,AI 生成的实际代码就准确了。 |
![]() |
7
meihuanyu88x 7 天前
@kongkongye #5 成本高(api),开发难度大 agent workflow,prompt engine, sandbox
而且 cursor 现在网页上有 background 模式,感觉已经覆盖了你的场景,你想做的比它好,很难啊 |
![]() |
8
kongkongye OP @meihuanyu88x #7 开发难度方面,现在有 ai ,感觉一般不会有技术上的问题了,倒是碰到很多使用上的问题(使用不规范,项目复杂了后生成的代码就很乱,导致 AI 生成的质量越来越差)。
成本方面,要面向未来开发软件,假设的是未来大模型成本会下降,速度会提升。 场景方面,进行细分定位吧,或许有空间,比如你也可以说 cursor 覆盖了 bolt.new 的场景,那别人为啥还要用 bolt.new 呢 不过现在的确是因为效果不太好,卡着不想动了。 |
9
imokkkk 7 天前
@kongkongye #2 我们内部也正在孵化类似的产品,口喷需求生成设计稿,设计稿不再局限格式,可以是可交互的 html ,支持拖拽选择部分区域、组件,实时调整...
|
![]() |
10
matrix1010 7 天前
你把 v0 放里面不太合适。1. v0 生成的本来就是原型,没有后端 2. 你可以让 v0 生成完 UI 后再生成文档
|
11
GalileoP 6 天前
非常有用,现在 vibe coding 最大的问题就是哼哧一顿干,结果代码乱七八糟,要么改了旧代码,要么重新实现了旧代码,不兼容,搞不好调试起来更费时间。
所以现在难的就是如何按框架开发。所以有了什么 BMAD 之类的,逐步完善文档,一步一步让 AI 做。 你这个也算是一种可视化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