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ouseWu 2014-12-18 19:39:32 +08:00
前段时间刚粗略的看了遍。
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需要等到一定时候才需要去看或者说才可以看得懂。 所以就没有细细的再去读一遍。 最近在看代码大全。看了几章感觉不错。 |
2
matthewgao OP @iMouseWu 我看完这个也打算去看代码大全
|
3
Lilacs 2014-12-18 23:17:48 +08:00 via iPhone
我觉着是测试的数据,直接打到程序中看到问题。
|
4
cnxiaoma 2014-12-18 23:46:09 +08:00
说的应该就是单元测试
|
5
narcotics 2014-12-19 16:40:47 +08:00 1
根据书中给出的例子,我对“曳光弹”的理解是MVP,最小可用产品。甚至是比MVP更简单,进一步最小化的,一段核心算法,一个可操作的简单界面...等等。避免从复杂繁重的文档和大而全的设计开始,直击要害(或者说是你认为的“要害”),实现一个可供操作和评估的东西,观察用户的反应。一旦命中,再对其进行修缮和完备,反复在系统的各个部分实施这样的动作,形成最终的产品。
这不正是现实中“曳光弹”的作用么 |
6
matthewgao OP @narcotics 那和prototype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
7
narcotics 2014-12-22 19:10:06 +08:00
@matthewgao
摘抄自原文:“你也许会想,这种曳光代码的概念就是原型制作...他们有区别:使用原型...其间的区别很重要,足以让我们再重复一次,原型制作生成用过就扔的代码,曳光弹代码虽然简约,但却是完整的,并且构成了最终系统的骨架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原型制作视为在第一发曳光弹发射前进行的侦查和情报搜集工作” 我想你的困惑主要来源与对“原型”的理解和作者所表达的“真正的原型制作”不同。 作者表达的“真正的原型”是什么呢?是最基本的线框图,PPT,仅有有限交互能力的动态页面,等等。譬如Axure制作的“网页”,譬如最近流行的用纸笔作画,用iphone照相然后就可以给相片添加交互功能的那个App(叫啥我给忘记了)。这些“原型”都是仅仅借用UI表达基本业务逻辑,你无法在后续的工作中再次利用它们。 许你在日常工作中已经下意识的采用了曳光弹方法只是不自知罢了,你制作原型,展示给客户,调整方向,继续完善,这就是曳光弹。 本来这本书里所讲授的都是像这样“显而易见的”方法,可能有大量实践你都已经不知不觉的做过了,但未能将其内化,未能将其当做开发的本能,其书的价值就在于把这些方法整理了出来,提供给你一个可以随时查阅的列表。就像《重构》,就像《设计模式》。 一点浅见~见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