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佩服帖主的耐心,结果也是无奈。原帖传送门: https://www.v2ex.com/t/421894#reply46
于是乎想聊聊自己知道的 X 宝。
我在接触 X 宝是 2005 年左右,第一单交易是部三星的数目相机,2500 大洋,想在想想胆儿真肥。
如果你也是在相近时间接触的互联网,在同时期应该还会对一个叫 [ ebay 中国] 的电商有印象 [ ebay 中国] 是美国 ebay 的中国版,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然鹅却翻车了,最终成就了马爸爸。
大家只知道结果,有没有思考过为啥有经验有实力的 [ ebay 中国] 会阴沟翻车呢? 它可不像其它 404 一样,是因为政策原因退出市场的,那又是为啥呢?
讲个故事,不要对号入座,没有一千万!不承诺不负责!
假设有两个菜市场,我们称之为市场 A 和市场 B,市场 A 体量比市场 B 要大,这是设定。
市场 A 以买家利益为重,实行保护买家政策,由于市场政策卖家往往很容易受损失。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缺聪明人,卖家们被撸的欲仙欲死。
这时有商家发现市场 B 是保护卖家利益的,即使是假冒伪劣产品,好像也没啥事。虽然这个市场经常喊着保护消费者。
商家交了市场摊位费,商家在这个市场打广告交广告费,商家才是这个市场的实质客户。 而市场不向实际消费者收费,从消费者身上赚不到一分钱。
明白过来后,在市场 A 的商家大量想市场 B 转移,慢慢的市场 A 的摊位变的稀稀拉拉,谁会去逛一个没有什么摊位的市场呢? 摊位越少人流越少,人流越少摊位变的更少,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市场 A 倒闭了。
劣币终于驱逐了良币
而市场 B 这边做的风生水起,由于有了保护伞,商家也乐意按时交保护费。 呃,说错了,是摊位费。
这部份费用最终也会加到产品上,对商家来说没关系。 有的商家也会直接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攫取最大利润。
在市场 B 消费的消费者也心知肚明,真去消费几万块的包包,几千块的球鞋是消费不起的,几百块的祖国版也不错,23333。
有趣的是市场 B 的老板每年都会出来喊话说今年又关了多少卖假货的店 每当这时候我心里就会呵呵,自己看看市场里多少原价 1 千多卖几百的球鞋,几千上万的正品包买几百块,名表也只要 998,你自己瞎啊,全世界看你自己在这耍猴呢。
你绝对不敢真正的整治假冒伪劣,因为你的盈利模式不允许你这么干,真的整治假冒伪劣第一个死的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