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这是一个专门讨论 idea 的地方。

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或许能够想到很多 idea,但是由于现实的限制,却并不是所有的 idea 都能够成为现实。

那这个时候,不妨可以把那些 idea 分享出来,启发别人。
MichaelWang90
V2EX  ›  奇思妙想

面对未知的主题,无数的信息,你需要的是一条“信息路径”,只连接那些帮助你实现目的的信息,按照逻辑顺序,一步步引导你。试用的场景包括:了解某个新概念(区块链),解决某个技术问题等,感兴趣的朋友进来交流!

  •  1
     
  •   MichaelWang90 · 2018-07-17 22:55:20 +08:00 · 224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2354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让世界走过你开辟的道路,你的孤独很有价值!

    最开始的想法来源


    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时常遇到一个新概念要去了解,或者调研某个新话题的情形;每当这时,我都会使用搜索引擎。实现我的目的的过程,就是“搜索”然后点开一个个链接“阅读”,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新的线索,于是又开启了一轮“搜索-阅读”的环节,这样的环节可能要经历很多轮,直到我最终找到满意的结果。

    细想下来,我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阅读” - 筛选信息的过程里了。事实上,我遇到的信息索取情景,很多人可能也遇到过,甚至已经走过了,在他们经历上述过程最终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信息森林”中走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只可惜,我们后人并不能看到这条路径,于是,我们还要自己“重复造轮子” - 浪费时间和生命。

    解决办法


    何不前人沉淀他们实现某个目的的“(信息)路径”,让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呢?这条路径由一个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对应:某个网页的某段精彩文字,某段视频,某张图片,或者作者自己的感想等等。他们之间按照作者的思路有序连接在一起。

    后人可以在自己认知和实际情形下去,对路径进行个性化修改;如果得到很多人的同意,就可以分叉出去,形成新的社区共识,继续发展路径。最后变成像地铁图一样的结构。

    信息有价值,token 激励的生态


    • 探路者:分享一条 path,获得一定数量 token 奖励
    • 修路者:对 path 进行补充并得到一定的社区认同度,获得 token 奖励
    • 分享者:对 path 进行分享并按照分享成效,获得 token 奖励
    • 观光者:path 会对用户免费开放一部分,但非全部。这部分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浏览但不解决迫切问题的需求
    • 求索者:看全 path 需要支付一笔非常小的 token 费用。

    token 的价值取决于社区对所有人的价值。

    用户的投票是哪条路径排在前面的重要参考;但是,用户的投票权需要靠自己通过前期的贡献去获得。

    跟知识图谱有何关系?


    知识图谱是构建“实体的关系”,形成实体网络。知识图谱有价值,构造起来需要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士,成本太高,落地难度很大。

    知识图谱未必对人产生很好价值。比如说:Wikipedia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知识图谱(无数知识的组织连接),但 Wikipedia 的很多词条完全是“站在知识的角度在用知识解读”,而忽略掉“人看的目是理解”,因此人与信息的耦合效率很低,换句话说,产生的实际价值很小。相反,我们以人为核心,构建让人们最高效获取信息并理解信息的 path。

    最后,构建 path 可以训练人工智能,让更多的行为可以逐渐自动化,让机器逐渐学会推理。

    关于我


    海归创业者,博士,base 在北京。 做引领世界的事,让世界走过你开辟的路。 关注“人与信息”耦合效率,包括但不局限于:新颖的 UI、UX 设计,全新的信息产品。 期待志同道合的杰出人才加入! [email protected]

    欢迎种子用户,感兴趣的开发者,投资人,行业伙伴入群讨论:


    https://imgur.com/a/nx4mcUt

    3 条回复    2018-07-18 13:20:01 +08:00
    suley
        1
    suley  
       2018-07-18 11:19:08 +08:00
    支持下,有 demo 了吗?
    gnemux
        2
    gnemux  
       2018-07-18 11:58:01 +08:00
    按照一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即是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而每个人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Schema)可能存在着差异,这会不会导致每个人要去理解同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其实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所掌握的常识也是大同小异的,如果我们认为大部分的学习是基于这些大同小异的同识,那么大部分人认可的学习路径可能是对学习者有参考意义的。
    MichaelWang90
        3
    MichaelWang90  
    OP
       2018-07-18 13:20:01 +08:00
    @gnemux 没错,正因为每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背景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对同一篇信息的接受效率是不同的,信息路径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针对不同的认知结构提供不同的方案。

    至于是否能完全满足个性化。理论上,完全不能做到 100%个性化满足,实际上,也没必要做到 100%个性化满足,能根据人的实际情形有具体的场景划分,人群的大致划分就已经可以实现很好效果了。试想:一个人花 5 秒理解某个问题,另一个花 1 秒,但最后大家都理解了,就是好的解释。除非,这个解释让观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很痛苦的思考。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69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3ms · UTC 16:44 · PVG 00:44 · LAX 08:44 · JFK 11:4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