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101: dig more, simplified more and know more
Slice 作为 go 常用的数据类型,在日常编码中非常常见。 相对于数组的定长不可变,slice 使用起来就灵活了许多。
首先我们看下源码中 slice 结构的定义
// src/runtime/slice.go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slice 数据结构如上,Data 指向底层引用的数组内存地址, len 是已用长度,cap 是总容量。
为验证如上所述,我们尝试声明一个 slice a,获取 a 的 sliceHeader 头信息,并用%p
获取&a, sh, a, a[0]
的地址
看看他们的地址是否相同。
a := make([]int, 1, 3)
//reflect.SliceHeader 为 slice 运行时数据结构
sh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a))
fmt.Printf("slice header: %#v\naddress of a: %p &a[0]: %p | &a: %p sh:%p ",
sh, a, &a[0],&a, sh)
//slice header: &reflect.SliceHeader{Data:0xc000018260, Len:1, Cap:3}
//address of a: 0xc000018260 &a[0]: 0xc000018260 | &a: 0xc00000c080 sh:0xc00000c080
结果发现a 和&a[0]
地址相同。 这个好理解,切片指向地址即对应底层引用数组首个元素地址
而&a 和 sh 及 sh.Data
指向地址相同。这个是因为这三个地址是指 slice 自身地址。
这里 [ slice 自身地址不同于 slice 指向的底层数据结构地址] , 清楚这一点对于后边的一些问题会更容易判断。
这里作为一个小插曲,我们看下当fmt.Printf("%p",a)
时发生了什么
内部调用链 fmtPointer -> Value.Pointer
然后根据 Pointer 方法对应 slice 的注释如下
// If v's Kind is Slice, the returned pointer is to the first
// element of the slice. If the slice is nil the returned value
// is 0. If the slice is empty but non-nil the return value is non-zero.
发现没,正是我们上边说的,slice 不为空时,返回了第一个元素的地址 有点迷惑性是不是,但其实作为使用 slice 的我们,更关心的是底层指向的数据不是么。
再一点就是,基于 go 中所有赋值和参数传递都是值传递,对于大数组而言,拷贝一个指向他的 slice 就高效多了 上一篇Go 之 for-range 排坑指南 有过描述, 详见 0x03 对大数组这样遍历有啥问题?
总结下,slice 是一个有底层数组引用的结构里,有长度,有容量。
就这么简单? 不,光这样还不足以让它比数组更好用。 slice 还支持非常方便的切片操作和 append 时自动扩容,这让他更加 flexible
答案是 [只能和 nil 比较]
s := make([]int, 5)
a := s
println(s == a)
//invalid operation: s == a (slice can only be compared to nil)
这个也其实好理解,当你比较两个 slice,你是想比较他们自身呢?(必然不同啊,因为有值拷贝) 还是比较他们底层的数组?(那长度和容量也一起比较么) 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去做两个 slice 的比较。
slice 通过三段参数来操作:x[from:len:cap]
即对 x 从from
索引位置开始,截取len
长度,cap
大小的新切片返回
但是 len 和 cap 不能大于 x 原来的 len 和 cap
三个参数都可省略,默认为x[0:len(x):cap(x)]
切片操作同样适用于 array
如下都是通过src[:]
常规对切片(指向的底层数组)或数组的引用
s:=make([]int,5)
x:=s[:]
arr:=[5]int{}
y:=arr[:]
配合 copy 和 append,slice 的操作还有很多,官方 wikiSlice Tricks 有更丰富的例子
比如更通用的拷贝
b = append(a[:0:0], a...)
比如 cut 或 delete 时增加对不使用指针的 nil 标记释放(防止内存泄露)
//Cut
copy(a[i:], a[j:])
for k, n := len(a)-j+i, len(a); k < n; k++ {
a[k] = nil // or the zero value of T
}
a = a[:len(a)-j+i]
//Delete
if i < len(a)-1 {
copy(a[i:], a[i+1:])
}
a[len(a)-1] = nil // or the zero value of T
a = a[:len(a)-1]
不熟悉的话,建议好好练习一下去感受
总的来说,append 时会按需自动扩容
如下代码所示,容量不够时触发了扩容重新开辟底层数组,x 和 s 底层指向的数组已不是同一个
s := make([]int, 5)
x := append(s, 1)
fmt.Printf("x dataPtr: %p len: %d cap: %d\ns dataPtr: %p len: %d cap: %d",
x, len(x), cap(x),
s, len(s), cap(s))
// x dataPtr: 0xc000094000 len: 6 cap: 10
// s dataPtr: 0xc000092030 len: 5 cap: 5
具体查阅源码,你会发现编译时将 append 分为三类并优化
除按需扩容外
x = append(y, make([]T, y)...)
使用 memClr 提高初始化效率x = append(l1, l2...)
或者 x = append(slice, string)
直接复制 l2x = append(src, a, b, c)
确定待 append 数目下,直接做赋值优化具体编译优化如下 注释有简化,详见internal/gc/walk.go: append
switch {
case isAppendOfMake(r):
// x = append(y, make([]T, y)...) will rewrite to
// s := l1
// n := len(s) + l2
// if uint(n) > uint(cap(s)) {
// s = growslice(T, s, n)
// }
// s = s[:n]
// lptr := &l1[0]
// sptr := &s[0]
// if lptr == sptr || !hasPointers(T) {
// // growslice did not clear the whole underlying array
// (or did not get called)
// hp := &s[len(l1)]
// hn := l2 * sizeof(T)
// memclr(hp, hn)
// }
//使用 memClr 提高初始化效率
r = extendslice(r, init)
case r.IsDDD(): // DDD is ... syntax
// x = append(l1, l2...) will rewrite to
// s := l1
// n := len(s) + len(l2)
// if uint(n) > uint(cap(s)) {
// s = growslice(s, n)
// }
// s = s[:n]
// memmove(&s[len(l1)], &l2[0], len(l2)*sizeof(T))
//直接复制 l2
r = appendslice(r, init) // also works for append(slice, string).
default:
// x = append(src, a, b, c) will rewrite to
// s := src
// const argc = len(args) - 1
// if cap(s) - len(s) < argc {
// s = growslice(s, len(s)+argc)
// }
// n := len(s)
// s = s[:n+argc]
// s[n] = a
// s[n+1] = b
// ...
//确定待 append 数目下,直接做赋值优化
r = walkappend(r, init, n)
}
这里关于 append 实现有几点可以提下
答案是 [总的来说是至少返回要求的长度 n 最大则为翻倍] 具体情况是:
mallocgc
内存分配大小适配来确定 len. (n-2n 之间)扩容留出最多一倍的余量,主要还是为了减少可能的扩容频率。 mallocgc 内存适配实际是 go 内存管理做了内存分配的优化, 当然内部也有内存对齐的考虑。 雨痕 Go 学习笔记第四章内存分配,对这一块有很详尽的分析,值得一读。
至于为啥要内存对齐可以参见Golang 是否有必要内存对齐?,一篇不错的文章。
uint
的作用是啥?//n 为目标 slice 总长度,类型 int,cap(s)类型也为 int
if uint(n) > uint(cap(s))
s = growslice(T, s, n)
}
答案是 [为了避免溢出的扩容]
int 有正负,最大值math.MaxInt64 = 1<<63 - 1
uint 无负数最大值math.MaxUint64 = 1<<64 - 1
uint 正值是 int 正值范围的两倍,int 溢出了变为负数,uint(n)
则必大于原 s 的 cap,条件成立
到 growslice 内部,对于负值的 n 会 panic,以此避免了溢出的扩容
答案是 [这个取决于待清零的内存是否已经初始化为 type-safe (类型安全)状态,及类型是否包含指针]
具体来看,memclrNoHeapPointers
使用场景是
其他场景就是typedmemclr
, 而且如果用于清零的 Type(类型)包含指针,他会多一步 WriteBarrier(写屏障),用于为 GC(垃圾回收)运行时标记对象的内存修改,减少 STW ( stop the world )
所以memclrNoHeapPointers
第一个使用场景为啥不含指针就不用解释了。
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zero-initialization-versus-zeroing 以及相关源码的注释memclrNoHeapPointers和typedmemclr
本文代码见 NewbMiao/Dig101-Go
欢迎关注公众号:newbmiao,获取及时更新文章。
推荐阅读:Dig101 系列,挖一挖技术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