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gqi 最可怕的就是一知半解。
从物理来说,所有你能看到的光线都是进入了视网膜,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区别?
衡量光线的强弱,物理的衡量是叫照度, lux 。
现在摘选一下现在的研究,比如:
“ 2014 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金子兵教授主导的视网膜再生医疗研究组,针对蓝光 LED 光源的视网膜损伤问题进行了专项细胞分子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蓝光峰值光谱在 400 — 440 纳米区间内,照度在 500lx (勒克斯,是照度的单位)以内,持续直射 2 小时以上,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甚至凋亡,蓝光峰值光谱在 460 — 500 纳米区间内,照度超过 1500lx 以上,持续直射 3 小时以上,才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和凋亡。”
我们再分析一下,即使是市面最垃圾的 LED ,其中 400-440 纳米的组分,也最多占 10%。其中 460-500 纳米的部分,也最多占 25%。所以,即使是市面最垃圾的 LED ,也要到 5000lux 才可能对你的细胞造成伤害。
一般家庭室内照明的照度是 100 lux ,很亮的办公室也就 300 lux ,很少见到更亮的。这差了十几倍,怎么对你的视网膜造成伤害?
吃盐的危害,也是有定论的。每天吃 50 克盐,人会得病。不代表每天吃 10 克盐人会得病!
但是,垃圾 LED 确实看上去很恶心,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
蓝光的问题其实简单地要命,要说多少次才明白?为什么细胞检测不出伤害,但人看上去会疲劳?就像一个人每天听垃圾音箱,声音也不用大,永远不会导致耳膜受损,但肯定让人神经衰弱,就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只去做细胞研究,就永远搞不清楚,为什么音量不大,人也会难受!
相信人人都同意世上有垃圾音箱和发烧音箱,怎么就不明白光源的光谱也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显色指数要尽量高,这最为重要。然后色温要适合。这两个指标最关键,还有其它一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