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国内的资源发布者为什么不用 BT 或 emule,非要用百度网盘呢?

2019-10-20 22:12:46 +08:00
 antimyth

天下苦百度网盘久矣,而多数下载者之所以使用它,仅仅是因为资源发布者还在使用它。

在匿名方面,BT 明明比实名制的网盘要好;在资源占用方面,BT 和 emule 同样也是只要送出第一份,之后就不再要占用自己的硬盘和带宽了。

1214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47 条回复
Jirajine
2019-10-22 00:58:32 +08:00
@lalalakakaka
2. 是从大部分地区下个 bt 就喝茶,大部分 vps 下 bt 就封号得来的,这是协议缺陷导致,“勉强维持”,“显得好些”是事实。
3. ed2k 不了解,这个确实是已经死了,不过我认为死因也是与协议有关(很多客户端都有 bt 的实现但支持 ed2k 的极其少见)。
4. pt 显然不是发布资源的方式,可能有些 pt 团体有部分自制内容,但大部分还是收集于网络,称为 bt 的上游并不妥当。
5. 看下 bt 协议的文档,你试试动手做一个只下载不上传的实现试试能否做到。(如果能的话只下载不上传免于 dcma 岂不美哉?早就会泛滥成灾了。)也许迅雷有非标准的实现偏担自家客户端(当然这也是协议的漏洞之一),但更多的是自家私有的 p2p 网络,这点和 pt 一致。还是那句话,真要吸血迅雷不会保持使用自己的 UA。
6. 可以通过迅雷发布资源,只需开一个 http 服务用迅雷下载一遍理论上就被其缓存,下线后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迅雷下载。同理发布种子时可以把文件上传到网盘再发布,这样其他用户就可以“秒离线”。
7. 不是积分的问题,是一段时间不下载就封,我觉得要下载先上传可以,但你没有我需要的东西我即不下载也不上传行吗?强制用户当 CDN 与迅雷后台偷偷挂 p2p 进程的流氓行径无异。
8. 缺陷是导致 bt 衰落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则是缺 ip,tracker,天价宽带,gfw 隔绝世界是主要因素。
现行的这些无论是离线网盘,pt,迅雷都是用中心化的方式,与 p2p 开放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恰着灰色地带的烂钱。你说迅雷用非标准实现吸 bt 的血,我也可以说 pt 占用共享宽带吸其他用户的血,这些都是一丘之貉,谁也别说谁黑。然而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不算什么,bt 衰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协议的缺陷,或者说协议的“滥用”,别忘了,这协议原本设计是用来 C/S 下载加速的,结果被玩臭了。
lalalakakaka
2019-10-22 02:10:53 +08:00
@Jirajine
你这已经不是观点有问题了,你是在否认一些很基本的事实。
刚搜索了下,关于 PT、P2P 你和 V2EX 上很多人有争论,好多网友都指出了你的认识有错误。真怀疑你是来存心抬杠的还是和别人没生活在一个星球上。
threebr
2019-10-22 02:30:18 +08:00
@Jirajine 我玩的一些 pt 站有压制小组,0day 的蓝光光碟出来后就是他们压制成几个 g 大的视频,然后分享到 pt 站上,这还不算上游么
msg7086
2019-10-22 02:49:11 +08:00
@Darkside 所以 IPFS 文件最后存在哪?
如果是强制分布式存储的话,本质上和十几年前的 Share / PD 有很大差别么。
md5
2019-10-22 08:41:48 +08:00
迅雷在上传并不是纯吸血,不过我试过几个种子,迅雷的上传要比 qbittorren 低一些,可能和 tracker 有关。qb-enhanced 列表里是有连到 XL 的客户端,数量不少也在上传。可能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老观念吧。
@lalalakakaka
KeepingNow
2019-10-22 10:20:31 +08:00
很明显唉,楼上都说的差不多了。bt 至少要保证一个人在线,且有资源。谁会没事挂着 bt 呢?而百度是服务器,随时都可以下载。抛开原理,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因为这是用户体验上的差别。除非以后 bt 有其他特性,要不然这个局面基本无解。
shehuizhuyi
2019-10-22 11:30:50 +08:00
我觉得用 onedrive 和 Google drive 就很好 奈何他们不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1118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