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前两章有感/疑

2022-05-08 14:20:13 +08:00
 LxExExl

之前在 V2 上搜集了很多 V 友推荐的书名,然后一顿操作猛如虎,京东上买了 30 多本书。准备今年开始每天晚上不玩手机,而是看书。

还去宜家买了个书柜,买了 LED 灯带,买了装饰灯,营造了温馨的读书氛围。

然后昨天意识到已经五月份了,买的书都还没读过,赶紧开始随机拿一本,定好计划,“明天一定好好读书”。

今天到了。晚上看完勇士队比赛,沐浴更衣,捧起书开始读。

这本书是大部头,但是语言并不晦涩。前沿还是挺吸引我的,”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分化,不同大洲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文明,为什么会有征服和被取代“。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想读这本书。

现在放下书,又觉得好像除了上面两条,也没“收获”其他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

567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79 条回复
oxykr
2022-05-08 17:46:26 +08:0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luozic
2022-05-08 18:00:04 +08:00
实际这本书是提供了一个视角看历史,具体实际的逻辑和文字都是专门挑的不冲突的部分。 通过这个了解历史就如同你通过用猪毛刷子刷皮鞋来认识猪这种动物。
mara1
2022-05-08 19:01:31 +08:00
1.是历史书吗?
我认为是,又不仅仅是历史书,他不光告诉你哪个时期哪个地方的人们在干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为什么有些地方发展海洋文明,有些地方发展农业文明,而为什么北美发展那么慢,我记得好像因为北美没有大型可驯化的哺乳动物,牛马之类的, 导致发展不了农业,进而导致无法分工,所以文明无法发展。

2.这么慢慢看,收获不多,读完打卡有意义吗?
打卡没有意义,同时建议放弃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读这样的书大概率不能让你升职加薪。要说收获,更多是内在的吧,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学的那么多古诗,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心中自有无数情感汹涌,拜别父母,转徙江湖,脑海里也有些诗文安慰。

3.如何看待这本书?如何定位日常的非技术非娱乐的阅读行为?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以前读这种几万年的书,都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这本还告诉我了为什么,推荐下《为什么是欧洲》,和这本类似。 我觉得这样的阅读带来的快乐更充实,短视频更像是消磨时光。

不过读书确实需要一些自制力,而短视频的推荐算法又让人对短视频欲罢不能,我周围也找不到一个能聊聊阅读,聊聊诗文的人,唉,更与何人说。
kissnicky
2022-05-08 19:12:39 +08:00
我很不喜欢这本书,废话太多
testver
2022-05-08 19:14:31 +08:00
读书不必太功利。

开卷有益,看闲书也是可以的。

不必勉强你自己,看不喜欢的书很辛苦,比如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看了好多轮都看不下去,最后是在喜马拉雅听完的。
Taojun0714
2022-05-08 19:26:35 +08:00
@imsea1 罔顾事实?你知道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尼日利亚后裔学习成绩比亚裔都高吗
CaptainD
2022-05-08 19:37:50 +08:00
感觉你读书是不是有点急于求成了,把读书当作任务,我的理解是读书是一种习惯,不必速度和是否能学到东西(当然有时候需要某些知识去读书的话另当别论)

这本书我记得我很久前看过,有点像和一个人对话一样,就像是听作者闲聊见闻,这些知识能记住多少我其实不在意,享受这个过程即可
blackbookbj277
2022-05-08 19:38:27 +08:00
我不喜欢一切翻译的书,所以我也是把玩手机的时间逐步换成读书,找自己喜欢的读,别管是啥,小说能读下去也很好啊。
pigmen
2022-05-08 19:40:30 +08:00
yituanmaoxian
2022-05-08 20:34:55 +08:00
看得太少 想得太多
Trim21
2022-05-08 20:48:58 +08:00
这本书主要是讲史前的吧,这个话题相比历史应该更靠近人类学?
Myprajna
2022-05-08 21:25:41 +08:00
建议列出十条哲学问题,自己写 10 篇文章回答。然后看一本书修改一次这 10 篇文章,觉得看完一本书改变你观念了,很好。看完一本书没什么修改,也很好,算是加固。
其实就是不停地修改自己的三观,越到后来越自信。书、文章、视频,都差不多。建议你先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或者像研究生一样写一篇综述。
searene
2022-05-08 21:48:23 +08:00
我一直都是打卡式阅读,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不务正业的读了很多其他专业的书籍,包括心理学、哲学、神经学、历史学等等。按我的经验,我觉得是有用的,而且用处很大。在你读了大概十几本类似的书籍之后,你就会明显发现自己跟周围人的想法开始不一样了(因为大部分人工作了之后就不读书了,或者只读工作相关的书),也开始看清楚一些问题的实质。

我可以举几个我的书来说明一下。

1. 人类简史:这跟你说的书有点像,可以归类为历史书,不过我们也可以把它归到哲学一类,因为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猜测部落时代的人类是否因为交流密切而幸福感更高,再比如大部分人觉得旅游很浪漫,甚至周游世界成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殊不知这正是经济社会为了刺激消费而做出的宣传。在周游世界前,不妨想想这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2. 洞见。这是一部讲冥想的书,但与其他的书不同的是,作者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冥想的作用的。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冥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你平静下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这无疑可以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比如考虑一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焦虑是否值得。
3. How to Teach Philosophy to Your Dog 。一本哲学的入门书,这本书阐述了各种不同的哲学理念。很多人不知道哲学有什么用,但我觉得哲学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学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活着,要怎么活着,如何才能幸福,如何判断是非。有很多哲学观点都是互相矛盾的,这也提醒我们要辩证思考,这个世界上除了数学定理以外,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绝对对或者绝对错的,承认自己有可能是错的是辩证思考的前提。

我建议要多读这种看起来跟工作无关的书,多读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书,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全面的世界观。
buermo
2022-05-08 22:32:40 +08:00
我是毕业了一阵子之后才知道看书不总是为了获得“知识”的。大学时候选社科的课总感觉这都讲的什么跳大神的唬人玩意。后来也不知道从哪个契机才发现哦原来除了理工课本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大家坐下来交流下看法互相激发一点思考的灵感。
仔细想想可能是看沉思录里说的。“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ciderzero
2022-05-08 22:56:31 +08:00
读到最后 感觉一切都是命运 欧洲人能走在前面 非洲人只能被奴役
meiquguoxingbake
2022-05-08 23:31:51 +08:00
这本书是本历史书吗?
答:作者是个研究鸟类的生物学家,花了 30 年时间探究“为什么不是美洲返殖民欧洲”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地理决定论。书中甚至完全没有讨论政治、宗教等影响,所以观点一定是存在巨大争议的,权当一个有趣的切入角度就好。

这么厚的书慢慢看,好像收获并不多。
答:个人观点,即使是这种"非娱乐"的读书,和打游戏其实没什么区别,本质都是为了对抗空虚,但多读一些书会让你很爽,看到羊驼你会想到,原来这就是南美洲唯一的被驯化的家畜,就是这家伙导致了美洲拼不过欧洲(枪炮一书观点),而不是只能想到“草泥马”这个昵称 23333
probe301
2022-05-08 23:40:20 +08:00
1. 是历史书吗?
我觉得算


2. 即使做笔记摘录,最后还是“打卡式阅读”,有意义吗?
光打卡没有意义,需要尽量吸收才行
笔记摘录写了总比没写好,用自己的话总结笔记比单纯摘录好,能讲给别人更好

有一篇写 “为什么读书不管用” 的文章
https://andymatuschak.org/books/
大致观点是,书的媒介形式假设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句子吸收知识”,但这并不是个很好的认知方式
想有效吸收,需要读者提升参与度


3. 怎么定位非技术阅读行为?
挺有意义,不能只看技术类的书
sangleft
2022-05-08 23:48:48 +08:00
自己感觉读书是跟作者交流,当成娱乐就好,目的性越强读起来越痛苦。
wingerwwang
2022-05-09 00:07:16 +08:00
如果想要挑战一下其中的一部分的论点与逻辑的话,可以考虑读一下人类学与考古学的新书 The Dawn of Everything
imsea1
2022-05-09 00:49:37 +08:00
@Taojun0714 给出证据,我讲的是被集体的事实,你反驳的话最好有证据支持
顺便补充下,我不是在谈种族歧视,而是感觉此书的一些论断有被政治正确带偏的嫌疑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5153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