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天赋普通的程序员,用平凡普通且实际的努力一点点向前前进

2022-05-30 13:26:06 +08:00
 13936

中午看到 985 和清北的智商差距有多大的相关话题。

想到这个,也想到我们哪怕是 2W-4W/5W 月薪的程序员和顶级的程序员差别也是天差地别的,根本上也是天赋上的差距,通过努力难以逾越。

也想到乔布斯说一个好的程序员比得过 50 个普通的程序员。这些在经历过高考以后也发现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身边的很多例子能看出来。当时班上一个同学整天上课晚自习说话,理综轻轻松松 270 分,不过他英语数学成绩都一般,及格分数左右。学校里面副校长的儿子高二参加高考就能考 600 分,高三高考去了复旦。特别是自己毕业后也在教育行业工作过,越来越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对于有些人而言读书会有很多愉悦感,对于有些人而言让他读书等于让他去卖命。当时我们班是学校里最差的班级,但好歹也是一所省重点。班里面同学都是本科起步,但是唯有我的另一个同桌,每天和我们一样在座位上学习,态度上也很想学好知识,毕竟当时进来的时候他们也都是各自初中班里面排名较前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每次考试他都稳定在倒数前 5 名,高考只有他一个人没考上本科,至少表面上他是很努力的样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临之后,掀起了一股转互联网风潮,计算机专业成了热门专业。也是各种天坑专业的上岸通道。但是这仅仅是对于一些数理能力出色的人,常见于 985 理工科等等。

有很多人看到互联网开发岗的高薪,很多都后悔当时为啥没学计算机。但是很多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最后毕业能从事开发岗的其实只占少部分。大多数同学还是缺乏相关的编程需要的能力和静下来面对电脑的耐心。就算给很多人学计算机专业的机会,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真的学不会。

某种程度上程序员岗没有门槛,只需要一台电脑。但是我想,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分析,你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其中所需要的能力其实是能筛掉一部分人的。虽然有初中文化带专文化的也能码代码,但这个也是属于少数能坚持下来的。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造物主做了太多的区分。你以为呼吸只是呼————吸,其实在大自然的安排下,天量级的线粒体在背后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但这并不是说天才程序员在人生的意义上就是比普通程序员高,或者说普通程序员就是比怎么学也当不了程序员的人高。我们不做单维度比较,也不做二极管。

我也接触过很多销售,发现很多人也是在会来事,情商这些方面远远高于其他人,一些刚工作两年的年薪也能有 50-70W ,但是这也只属于少部分人,它们会通过市场筛选掉那些不具备销售才能的人。

其实我们的宇宙里有很多法则,我们所了解到的比我们需要去了解到的少得多。法则蕴藏在我们宇宙之中,我们的宇宙从不出 BUG 。 也让我越来越理解到什么是道法自然。并且我也认为,这就是为什么道家从不鼓励努力的原因,适度就好。

天赋难以逾越,就是宇宙的一大法则。 你不能让鱼儿去比爬树,也不能让老鹰去比较游泳。我们 V 站人的人生前 18 年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度过,用单一的维度一直评价自己,并且部分成绩不错喜欢上了这个评价体系,认为努力就能解决问题。

不过,法,不会欺骗我们自己。我们总会认识到生命的参差和多样性。意识到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失败和差距。 这也是王德峰先生所说的人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认命是没有智慧的体现。

只能用点心好好经营自己那平凡且平庸的人生了,祝好运。

992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96 条回复
loryyang
2022-05-31 17:26:27 +08:00
和技能树类似,你的总点数是固定的,就看你点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挖掘并发挥出来,都不会差的
其实要讲命运,我觉得还不如说,你的出生家庭,这个对个人的命运基本是决定性的
hekunhotmail
2022-05-31 17:31:47 +08:00
承认自己平庸没什么,现实就那样,不能失去自信
wonderfulcxm
2022-05-31 18:00:38 +08:00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作者最后用一章来批评了唯天赋论的传统观念,他觉得天赋没那么重要,莫扎特被称为天才,他有一种被称为完美音高的能力,被大众公认为天赋,而事实上日本某个教师设计某种课程,使普通的十几岁的学生也能具备这种天赋。还有成人通过自己设计的课程,也能达到差不多的能力。

《刻意训练》里描述过作者做的一个实验,他以一秒一个的速度念一串数字,然后让实验者记忆并复述,最开始实验者只能记住七到八个,后来实验者在实验过程逐渐发明了一套自己的记忆体系(作者称其为心理表征),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最后能记住 82 个。

书中批评了某畅销书里的 1 万小时定律(这是个营销概念),原因是它片面强调了练习时间,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原引用报告(这个报告是作者写的)里强调的刻意练习,事实上,成功与练习时间不完全成正比,简单的重复当然不会产生质的飞跃。它跟有效练习有关,这是要有明确目标,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有即时反馈,专注于这项练习。

这种练习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即使那些杰出的小提琴的学生也不喜欢天天这种练习,因此必须要有某种正向激励才能维系,内在的激励可以是热爱、压力、一定要做这项技术的决心,或者是外在的激励,比如周围人的赞许,但作者认为最有强大的激励应该是通过刻意练习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时“练习更像一种投资而不是代价。”
doitbull
2022-05-31 18:28:00 +08:00
@delectate 举的例子都是用钱论英雄
wtdd
2022-05-31 19:45:59 +08:00
这感慨工作后发晚了点,如果经历的教育资源足够好,中小学参加各种竞赛的时候就该发现自己天赋普通了
iamben
2022-06-01 02:28:42 +08:00
跟自己比就好…如果都明显知道别人的出身条件家庭智商情商都比自己起点高,你跟别人比就是用别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不值当的…互勉
CRVV
2022-06-01 10:03:58 +08:00
@wonderfulcxm

“完美音高”,英文是 perfect pitch ,中文通常说“绝对音感”
这个能力不可能在 10 岁之后获得,你可以自己试一下
( 10 不太准确,但我确信实际上年龄上限小于 10 )

这个能力的获得比较复杂,需要基因加训练,并且要在年龄很小的时候训练,过时不候。
hewiefsociety
2022-06-01 10:09:13 +08:00
认清自己,别人也不见得有多强,自己也不见得就多弱,时势造英雄,大家天赋其实都差不多,际遇不同罢了。
shilianmlxg
2022-06-01 11:54:29 +08:00
@wonderfulcxm 麻烦大佬说下这个书是哪个版本的,看到有太多版本了
jchnxu
2022-06-01 13:55:15 +08:00
@nicegoing 看到一些你之前的帖子,你是发生了什么才想明白的
brsyrockss
2022-06-01 22:48:56 +08:00
鸡汤 man
wonderfulcxm
2022-06-06 20:33:50 +08:00
@CRVV 关于完美音高(我更习惯这个译法),作者好像也特别关注这方面,毕竟这是被称为万里挑一的“天分”,作者援引了三个案例:
一、2014 年东京一音会开展了一项实验,并将结果发表在《音乐心理》科学杂志。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 24 个年龄 2 ~ 6 岁的孩子(是的,我把年龄记错了)经过长达数月训练,每一个都培养出了完美音高。注意,是每一个。
二、1969 年老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研究人员 32 岁的保罗·布拉迪,受到某篇论文的鼓舞,按照文章的训练方法,每天半小时练习,两个月后在技术上达到了完美音高,出错的机率在允许的百分比范围内。
三、20 世界 80 年代中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名叫拉什的研究生进行了一次集体实验。利用伯奇设计的体系对 52 位音乐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培训,经过 9 个月的训练证明了成年人实际上仍然可以训练出辨别音调的能力,如果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那些研究对象中,有大多数人可能已经练就了完美音高”。
“训练完美音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某些成年人依然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但至少有些成年人可以培养完美音高。”(原话)
我相信作者的结论,刻意练习是利用大脑和身体的可适应性,成年人的大脑某些部位已经发展完善,可塑造性比幼年低,重新布线的难度更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发展出那种技能。
我不会试,因为我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意向,加上没有专业指导,而且得“付出巨大努力”,不过我倒开始刻意训练 10 公里长跑了,但都不是“21 天学会某编程语言” (这个我也觉得不靠谱),那么简单、一蹴而就的。
wonderfulcxm
2022-06-06 20:36:46 +08:00
@shilianmlxg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这哥们协助同事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个数字记忆实验也是他主持的。很多其他写刻意练习的同类书籍也引用了这个案例。
CRVV
2022-06-07 10:40:29 +08:00
@wonderfulcxm

如果没有往音乐方面发展的意向,可以试着学另一个东西。
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也就是 "dog 的 d" 和 "stop 的 t"
如果你能区分清浊辅音,那么有可能不能区分英文字母的 "C /si/" 和 汉字的 "西"(一部分广东人是这样的)
总之国际音标上有那么多音,对任意一个人类来说,他很容易找到两个听起来完全一样的音。

你可以试着练一下听出这种相似声音的差别,和 perfect pitch 差不多,也是成年人几乎不可能获得的技能。
这个能力在学习外语的时候非常有用,所以不同母语(汉语的不同方言也算)的人的英语口语能力会有显著的差别。


顺便说一下,一些小朋友在音乐氛围稍微多一点的家庭里面,到三五岁就"自然地"得到了 perfect pitch 这项能力。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个技能需要 "付出巨大努力"。(假设这些发表的研究成果都是可信的)
这个是不是已经说明了天赋上的巨大的差距。


再顺便说一下,perfect pitch 的能力也分很多等级的,并不是只有 "学会了" 和 "没学会" 这两种状态。
wonderfulcxm
2022-06-07 11:04:12 +08:00
@CRVV 哎,我为什么要证明一些已经被证明的东西呢?无论个例还是集体的都被证明过了。我说国足踢不过越南泰国,我还要加入越南、泰国去亲自把国足踢个 5:0 ?这不被证明过的事了吗?

你说英语的事,我不用求证你说的是不是对的了,只说个常识,的确,儿童越小接触越容易学习外语,但成年人就学不会外语了吗?显然不是,当然成年人学外语的付出的努力得更大一些。

付出巨大努力是指所有人,而不是某些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莫扎特被认为是天才,生活在音乐世家,从小就能作曲,然而是还在他音乐家父亲指导和训练,十岁之后才写出那些经典。
wonderfulcxm
2022-06-07 11:14:30 +08:00
@CRVV 顺便一说,英语也分很多等级的,如果你非要说同声传译才是学会的标准,那我无话可说。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5619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