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美国的支票,在国内如何兑换

2022-06-27 13:40:04 +08:00
 linuslv
今天收到一封信件,打开一看是一张 70 多美元的支票。

看了下,是去年 movefree 保健品有个集体诉讼,报名提供购买凭证会有赔偿。因为海淘过几次,就试了试填了信息,当时记得选的是电子支付。

早忘了这个事,没想到还真赔偿了 70 多美元,但是是通过邮寄支票的方式,4 月份寄出的,6 月底才收到。
而且支票有效期 90 天,还快过期了。。。

本人没有美国的银行账户,想问下大家懂不懂这个,在国内有没有机会兑换美国支票?
谢谢大家。
489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38 条回复
estk
2022-06-27 13:55:07 +08:00
打 95588 转人工客服
Conty
2022-06-27 14:11:25 +08:00
你这个业务叫“光票托收”。至少中国银行是有这个业务的。他们会收取一笔手续费然后把支票上的美元存入你指定的本行账户。
siknet
2022-06-27 14:13:50 +08:00
光票托收,交行肯定有,中行农行好像也有?
chiu
2022-06-27 14:13:56 +08:00
以前在中国银行兑换过, 还为此专门办了张中行的卡, 然后直接到柜台办理.
linuslv
2022-06-27 14:14:13 +08:00
@Conty 谢谢,第一次听说这个服务,我去中行问问。希望手续费不会超过这 70 美金。。。
siknet
2022-06-27 14:14:43 +08:00
"我在美国赢了场集体诉讼官司"

这逼格不知道比那点钱高到哪里去了
linuslv
2022-06-27 14:16:22 +08:00
@siknet
@chiu 非常感谢,没有交行的卡,我去中行农行问问。能兑换就太方便了,一开始我都傻了。。。
linuslv
2022-06-27 14:17:25 +08:00
@siknet 别。。。还是 70 多美金比较实在。我看好多人都赔了上千刀。。。
chuckzhou
2022-06-27 14:22:24 +08:00
@linuslv 多问几家银行,不同的银行手续费不一样,有的很高,有的很低,以前是中国银行最低,现在不知道啥情况了。
busymilk
2022-06-27 14:26:43 +08:00
我谷歌的啥隐私泄露,集体诉讼,十几刀打到 paypal 里了,哈哈
Conty
2022-06-27 14:31:16 +08:00
@linuslv 不会。手续费是按比例收取的,有个最低收费点,应该不超过 10 美元。
titanium98118
2022-06-27 14:35:00 +08:00
我曾经收过一张美国花旗的支票( 100USD ),去过中行和工行,感觉工作人员都不太愿意做这事,各种推搪,可能金额不大的原因?,最后拍照存进嘉信的账户里去了。
thatlazyman
2022-06-27 15:24:11 +08:00
@busymilk #10 国内集体诉讼太少了,诉讼程序不同 ,导致很多企业都没良心
JimmyLX
2022-06-27 16:52:24 +08:00
还有一种方法楼主可以试试看,美区有很多虚拟 /网络银行的 app ,类似 cash app ,venmo ,还有一些美股软件貌似都可以直接存支票,不收手续费。前提是你能成功注册到这类的 app ,有些是要求 id 的。
存到虚拟银行里面会给你电子 visa/master 卡,可以用来消费。
guxin0123
2022-06-27 17:55:02 +08:00
买过四五瓶 没看到消息 现在过期了 感觉亏了几个亿😂😂😂
coolmint
2022-06-27 18:10:03 +08:00
去银行直接就可以兑,我当年兑过两张,就工行我记得
0x400
2022-06-27 18:12:33 +08:00
歪个楼 国内有集体诉讼吗
kkj
2022-06-27 18:17:48 +08:00
@0x400 集体红码😂
Lefi
2022-06-27 18:39:30 +08:00
@0x400 有的,后来都死了
bigwhite1
2022-06-27 19:44:00 +08:00
我先来: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6246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