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点时间认真拜读,对我而言,学习到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共鸣点,我个人经历了这些弯路:
1. 我过去很长一点时间,将自己当作 context provider,和 llm 做 chat 形式的交互,这中间可能是修改代码,贴代码,也可能是问有可能是哪个原因
2. 我过去深受 idea 上面的某些插件的 builder 模式的影响, 一度觉得 ai 还不够智能,随即有很长时间放弃 vibe coding
3. 之后发现 cursor, 让我对 vibe coding 有了更深的理解.
4. 随后, 使用 claude code, 最近在用:grok-code-fast-1, 可能会短暂放弃 cursor(这点作者也有提到弊端)
5. 之后我会花大功夫在:如何和 grok-code 或者 claude code 更加有价值的沟通
上面最后一点更有价值的沟通,可以总结点可能会做的事情:
1. 重点学习 ruler, 让 ai 理解项目,过去我在我司大型项目中引入,发现 ai 需要理解你的项目结构, 编程规范,模块划分,开源工具的使用惯例
2. 拆解任何一个你的 requirement, 最好清晰到 1,2,3..来交互,每一个拆解后的点都是独立且清晰的,这也是 claude code 的思考执行模式
3. 尝试结合 mcp,这一点,我现阶段还没有心的,但我了解到作者原文的: context7
4. 重点: 要舍得花钱,要享受 vibe coding,相信, 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会发现很多新的认知, 我想这也是一个程序员的必修课.
最后,感谢这篇文章,打赏 10 个 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