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大更新前没提前发通知吧,但是说实话如果觉得新版不好,开源的去提 Issue 或者自己 fork 改也可以,新版的我觉得更功能上直观了
1.清醒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未来的收入、职位、社会地位得有准确判断,别留恋自己能力配不上的东西,没有家底的话,靠自己高收入去获取外在高价值女性风险极大,谁也没法保证自己一直牛逼,别觉得自己一个人牛逼单打独斗扛起社会,能赚 10w 就上 10w 的配置,风险太大
2.清醒的认识女人,别用自己男性的框架去思考女人,试图让女人理解自己,女性就是这种模式,思考模式就是利益成本,你很难拿你所谓的社会思路去要求女性个体
3.清醒的认识家庭,男人总想要从家庭这种契约结构里得到爱,清醒点,除了自己爹妈,啊不就算是爹妈也都是有条件的爱,你强女人才会爱你,你不够强女人就跑了,契约关系实际不可靠,可靠的话还需要什么契约
4.清醒的认识话语结构,不要陷入自证陷阱,女人说什么就按什么思考,那是很典型被拉到了男人不擅长的领域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接断供就行了,你现在是两性关系被你龟的已经反过来了,但是断供可能会出现女人跑路的情况,如果她在两性市场上还有女性的高价值(年轻、漂亮等等)
标准和专利是干啥用的…是公司打压竞争对手用的,你即使有能力做出来了,也不能用
不用讨论 CE 和 3C 到底行不行,要求充电宝 3C 肯定有合理性,说实在的执行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水平太低了只会一刀切
换 V 站的各位去执行可能水平会高不少,屁股决定脑袋,也说不定如果是各位去干,情况还不如现在
iPadOS 值得升级,多任务+macOS 风格的 Finder ,iOS 呀,太丑了
50 能修这个事的前提是 人得愿意接受 50 的修法 你自己想想如果是你被磕你愿意么 我真没见过几个正常车价的接受这事 一般能低价解决的都是那种公司车 或者很久的老车
省事儿就走保险给人修吧 一般只要碰了 就得看对方什么态度了 甭管碰大碰小 一个点和一个面在 4S 店修起来一个样的 一般 4S 就是 800 一个面 给 1000 差不多的
换个人可能就不要 50 了,还是程序员赚得多,还单纯好爆金币
下载盘不用考虑那么多,直接上企业级矿盘,
怕下载体验因为盘坏了数据丢失难受就多上几块企业矿组 RAID ,
真考虑重要数据的话就走 321 备份的路子,
我折腾这东西好几年了,总算把存储逻辑看明白了
具体推荐:
矿盘:WD HC550 16T/18T 别买 21 年的,企业盘质保寿命 5 年,21 年太老了
拆机:北京硬盘之家 WD HC570 22T SAS
全新:梵多存储(南京梵多电子科技) WD HC550/H560/H590 (型号和容量相关)
梵多是真正拿了 WD 大中国区总代的授权,北硬的授权是某公司给自己店铺授权的,对应的公司没有搜到总代授权信息。
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互相为难,你问保养的时候他大概想法体验跟你一样…跟自己没关系的事少提问多附和就行
另外别为难自己做不舒服的事,不舒服仍然去参加,不准备喝酒还是喝了,这俩事件肯定潜意识增加了你的不爽,所以赶着机会潜意识就呛了别人,要么就抛开这些事,做决定了之后就别老想着自己付出的成本,或者到哪个场景就按环境做对应的事,去参加又不喝酒,让人容易觉得来都来了找什么事儿
以及别太在意自己的损失,换个角度往前看,起码买了哪吒第二次买到哪吒的概率更小了不是么
这个 Snapshot 一直增长,应该是因为开了 Time Machine 但是又没有连接备份磁盘吧?
买了个新设备想秀一下,直接发又怕被骂,直接正反 buff 互相叠自我解构,巧妙巧妙
放 NAS 里存电影就 HC550 矿盘走起,真备份或者存照片存视频的还是买俩全新的大容量组 RAID1
有必要,7 年前就上全万兆了,万兆跑下来速度还没 SSD 快,内网速度早就跟不上存储设备的速度了
现在已经上到 100G/25G 了,这个速度已经没有电口设备了,10G 及以下还可以上电口
感觉根源是因为结算,就是成本,以及卖更高价格的商宽,所以各类 PCDN 歇菜,解决不了这俩,限速限流量应该还会一直存在。
Mac mini 的坑主要是需要配一堆设备,比如没有麦,没有摄像头,第三方键盘没有 Touch ID ,鼠标体验没有触摸板好,内置扬声器效果非常一般,用习惯 MacBook 之后其实这些点还挺影响体验的,只能说 mini 纯性能强,想达到 macOS 标准体验 或者说实现 MacBook 的体验,能选的只有官方配件,配下来不比 Air 或者 Pro 便宜。
M4 和 M4 Pro 除了给的雷电接口版本不一样,内置的存储板子的 PCB 也是不一样的,M4 是 2 颗 NAND ,升级存储也可以直接买成品的 2T 小板,更换了不影响保修,2T 成品小板大概 1500 ,不考虑保修出掉原装小板还可以回下血,M4 Pro 的现在还没有看到合适的板子,是 4 颗 NAND ,好处是用 1G 的颗粒可以上到 4T 存储,但是只能走焊颗粒,不知道是否影响保修,另外换下来价格也不便宜。
我现在就是 MacBook Pro 2021 M1 Pro + Mac mini 2025 M4 Pro ,另外还有一堆其他苹果产品,也在研究两边同步的问题,
一种是多设备同步走 iCloud 数据,局域网内如果遇到大文件,都需要过一遍 iCloud 再分发到各个设备,或者在线访问 iCloud ,速度和性能都不太好,而且重复走流量,这个可以用 Mac mini 开一个 iCloud Content Cache 解决,但是对内置的存储空间有要求,Mac mini 只有 512G 的存储,有点够呛;
另一种是完全用自己的方案,比如全走 Syncthing 同步,但是由于不是原生的,体验会差一点,iOS 端由受后台同步和 App 支持限制也不能做到即点击用。
个人倾向于用 iCloud 然后本地做个加速,现在在看内网的软路由上里要不要部一个 macOS 的虚拟机(其实以前部过,配置黑苹果其实还挺麻烦,而且基本部了只能实现 Cache 有点浪费),docker 版本的 macOS 似乎还没有办法满足配置 Content Cache 的要求。
北京联通是看“已订业务”-“功能产品”里有没有“5G 网络服务质量 VVIP”(很多 5G 套餐自带),具体能跑多少速率,要看“5G 上网服务”一项下行峰值写的多少,500Mbps 、1000Mbps 的都有,或者自己加钱买高速流量包,这部分流量最高 3Gbps
实际体验城区和办公聚集的地方室外基本都稳在 5GA ,离窗户近就在 5G 和 5GA 疯狂切换,iOS 16.4 系统切换延迟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