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wi11iamZ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5 页
回复总数  82
1  2  3  4  5  
11 天前
回复了 godall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上海电信 50 块精品网完全没必要买了
头一次见主动换云宽带的,别人都避之不及
取决于你的需求
如果只是希望实现基本的故障转移+运营商分流,那么 OpenWRT 的 MWAN3 就能满足,软路由或者能刷 OpenWRT 的硬路由就能满足需求。
如果要实现负载均衡,那就得比较复杂的商用设备了。
14 天前
回复了 Imsw93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114DNS 出问题了吗?
@bclerdx 114 服务器自己禁 ping 的,运营商没劫持 icmp
15 天前
回复了 Imsw93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114DNS 出问题了吗?
114 禁 ping 的,而且普遍被劫持根本不用在意
@barnett 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
但是之前在上海看到即使是不对称+动态 IP 的商宽,给的光猫也明显更好,高连接数的时候差别很明显
@barnett 专线的设备不是应该更好么,起码并发性能更高
@barnett 专线的设备不是应该更好么,起码并发性能更高
@paullee 1000M 下 50M 上的融合,具体不是我办的多少米没问
17 天前
回复了 apanlin 创建的主题 路由器 2025 年双 11 了,求推荐可玩性高的路由器
所谓的 AIO 就是在一台 X86 计算机上安装底层虚拟化操作系统( PVE 、ESXI ),然后将软路由、NAS 、其它服务器作为虚拟机运行,对于需要直接管理网卡的软路由,可以利用 PCI-E 直通功能让其直接访问网卡。AIO 需要更大的内存和更强的 CPU ,由于管理其底层的虚拟化系统也需要一个网口(虽然可以用虚拟网卡省掉,但是不建议),所以双口的 mini 主机不太适用,建议还是组装一台单独的机器。
在硬件选型上,如果打算在 AIO 上实现 NAS ,那么就要考虑硬盘安装和散热问题,另外 HDD 启动时需要的电流巨大,电源也得留有余量;如果计划在 NAS 上部署群晖的 DSM 系统,那还得确保 CPU 、GPU (硬解要用)、SATA 控制器兼容。如果打算选择 ESXI 系统,那还得仔细检查所有硬件的兼容性,ESXI 本身是为服务器设计的,很多 PC 硬件需要自己打包驱动或者完全不兼容。PVE 则基于 debian 的,硬件只要有 Linux 支持基本没问题。
PVE 和 ESXI 的安装不算难,和安装普通的 Linux 发行版差不多,配置也有网页界面,不过要了解一下如何直通以及虚拟网络的设置。AIO 的软路由系统可以不局限于 OpenWRT ,RouterOS 、ikuai 啥的都能用,不过对家庭用途还是推荐 OpenWRT 。要在虚拟机中安装 OpenWRT ,途径是将编译好的镜像转化为虚拟磁盘文件,记得编译时候预先设置好系统分区的容量。
AIO 还可以在本地运行内网服务器,比如 GitLab ,还有个好玩的东西是 Remote App ,可以把各种国产软件丢到虚拟机里,然后通过 Remote App Tool 在本地使用。
17 天前
回复了 apanlin 创建的主题 路由器 2025 年双 11 了,求推荐可玩性高的路由器
(写一半睡着了,我怎么这么能睡?)
接下来是 X86 软路由,相比无线路由其优势是计算性能强大,扩展能力强(可以往上面装 10G 、40G 、100G 甚至 400G 网卡)。由于 X86 服务器现在很流行,大部分硬件厂商对 X86 的驱动维护比较积极,如果硬件选择合理稳定性会更好一点。
X86 方案最简单的是买个那种双网口的 mini PC ,Intel N100/N150 处理器(实际上就是以前的 Atom )的卖大几百,AMD 的也可以( OpenWRT 不挑),不过最好别买带大小核的不确定能不能正确调度)。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网卡型号,Realtek RTL8125 的驱动经过多次迭代似乎已经没有什么问题,Intel I225V/226V 的驱动也比较完善但是有人说会断流,RTL 的前兆网卡最好避开。
另一个方案是自己组装,和装电脑差不多,也可以利用淘汰的旧硬件。如果是自己买主板的话有个小技巧是买 PCI-E ×1 插槽尾端不封闭的,这样可以把那些实际不需要多少带宽但是做成长金手指的卡插进去。
网卡选型仍然需要注意,最好不要选那些用单口网卡拼出来的多口网卡,可能会遇到 PCI-E 拆分问题。个人经验是 1G 网卡就买 Intel I350T4 ,2.5G 网卡买 RTL8125B ,10G 电口网卡买 X550T2 ,理论上 X710T4 也行,但是前往别贪便宜买 X540 或者 X520 ,这两是给机架式服务器用的,即使有小风扇也会迅速自己过热。
安装部分,给 X86 软路由装 OpenWRT 最简单的方式是买一个便宜的 M.2 硬盘盒,然后把软路由的 SSD 拆下来装进去,然后拿 rufus 把编译好的镜像写进去,再把硬盘装回去。X86 软路由默认不带正确的网卡配置,只有 1 个网口会被配置为 LAN ,如果你软路由有好几个网口又不愿意一个个去试的话需要接上屏幕和键盘,然后用 vi 编辑/etc/config/network 。所以软路由的 CPU 记得选个带核显的,不然哪天要接屏幕就麻烦了。
软路由的最大短板是无线,虽然一部分无线网卡有驱动,但是并不意味着其能正确工作在 AP 模式,而且即使能工作性能也比无线路由差很多,所以建议还是单独配一个无线路由(工作在 AP 模式)或者直接使用 AC+AP 。这时候那种双口小主机的短板就会体现出来:网口不够用,还得加个交换机。
另外软路由还有一个短板是数据包转发全部需要走 CPU ,而无线路由的芯片有专用模块,所以别看软路由的 CPU 很强壮实际上跑 64B 小包转发可能不如无线路由。不过家用这个场景基本用不到,而且也可以通过用性能较高的 CPU 大力出奇迹。
AIO 待会吃饭的时候写
17 天前
回复了 apanlin 创建的主题 路由器 2025 年双 11 了,求推荐可玩性高的路由器
当前相当一部分厂商的无线路由实际上都基于 OpenWRT 系统,所以理论上大部分家用无线路由都可以运行 OpenWRT 系统(除非需要特殊私有版本内核的方案)。然而大部分厂商并未公开源码,无线路由的上游厂商通常也只以闭源、私有分支的方式提供驱动和内核布丁,导致直接基于 OpenWRT 源码编译的固件很可能缺失功能(比如无法使用硬件 NAT 加速、无线功能受限甚至完全不可用),所以需要慎重选择路由型号。
通常来说,几家无线路由上游方案商的开源友好程度排名是 MTK≈Intel >高通>博通> Realtek > ZXIC/海思。其中 MTK 虽然未开源驱动,但是会通过开源硬件、员工私下发布的形式提供资料甚至部分源码,也会将一部分关键改动提交到 Linux 内核。所以 MTK 的开源驱动可用性较高,一些成熟方案的性能可能和闭源版本只有微小差距。高通在 Atheros 时代对开源友好,但是近些年已日趋收紧,之后几家的情况则更为糟糕,甚至可能无法编译可运行的系统。所以建议只考虑 MTK 方案,好在 MTK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产品已经基本和高通、博通处于同一水平。
推荐用来折腾的方案有这么几个:
1.MT7981B+MT7976C
这是 MTK 的入门级 WIFI6 方案,MT7981B 是集成了 2.4G 和 5G 基带、MAC 和交换的 CPU ,2×A53 1.3GHZ ,MT7976C 是 RF ,同时负责 2 个频段并且集成了 FEM 。这套方案可以实现 576Mbps 的 2.4G 和 2400Mbps 的 5G 。
推荐机型 A:小米 WR30U
这是小米 AX3000T 的联通定制版且没有缩水( AX3000T 已经缩成高通方案了)。WR30U/AX3000T 本身定位偏低端无线能力不强,也只有 256MB 的 RAM 和 128MB 存储,但是价格非常便宜( 100 多能买到全新的)适合体验和练手,弄坏了不心疼,用完也可以再卖掉。如何打算先尝试一下,再考虑最后用什么方案完全可以先买个 WR30U 。即使以后留着也可以用来组 Mesh 用。
2.MT7986A+MT7976GN+MT7976AN
这是 MTK 的标准 WIFI6 方案,MT7986A 是 CPU ( 4×A53 2.0GHZ ),MT7976GN 和 MT7976AN 分别是 2.4GHZ 、5GHZ 的 RF ,可以实现 1147Mbps 的 2.4 给和 4800Mbps 的 5G ,不过单设备通常只支持 2T2R 所以实际得减半。由于 2.4G 和 5G 有格子单独的 RF ,无限效果好了不少。
推荐机型:GLiNet MT6000 ( Flint2 )
这个牌子本身名气不大(而且相当一部分市场在海外),主打 OpenWRT 路由器,原本固件就是给 OpenWRT 加了个自带的管理面板和部分插件,可以直接进 OpenWRT 的管理页面。MT6000 配备了 1GB 的 RAM 和 8GB 存储,非常充裕(只要不在路由器中运行太多 Docker )。无线部分 2.4G 和 5G 各配备了 4 颗国产的 FEM ,信号覆盖表现很不错;有线部分给了 2 个 2.5 口和 4 个 1G 口。
MT6000 对开源友好而且适合新手,出厂自带有 web 页面 uboot ,只要刷入固件时没有手欠把 uboot 本身刷坏,即使出错也可以连上网线通过 uboot 再刷入其它固件“救砖”,而没有 uboot 的机器如果刷错固件或者刷写过程中发生意外就会导致路由器“变砖”,只能拆开外壳甚至主板屏蔽罩用调试器甚至编程器修复。
如果你打算买个适合折腾的无线路由,MT6000 可能是最佳选择,自带 uboot 省了很多事,RAM 和存储也比其它机型宽裕很多。
3.MT7988D+MT7922AV+MT7975N+MT7979N
MTK 的标准 WIFI7 方案,CPU 升级到 3×A73 1.8GHZ 处理性能强了不少,无线 MAC/基带被分离到单独的 MT7922AV 上。不过由于国内不让用 6GHZ 频段,WIFI7 实际上都是被阉割的几乎没什么意义。
推开机型:TP-Link 7DR7260
TP 的本代 MTK 方案机型相对上一代在无线部分存在缩水,外置的 FEM 被全部砍掉导致无线覆盖能力明显下降。7DR7260 配备了 512MB 的 RAM 和 128MB 的存储,在同价位属于正常水平。推荐它的主要原因是 CPU 较强,价格也比 MT6000 便宜一点。


还有一条是 OpenWRT 的使用姿势。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下载官方预编译的基础镜像,刷完之后用自带的包管理安装其它需要的插件,也可以选择网上各种个人发行版(其中一部分带闭源驱动)。这种方式最简单,弊端则是会受限于其自带的包管理,如果其提供的插件无法满足要求,就需要找符合要求且编译好的包,如果找不到就得自己编译。
高级一点的姿势是自己编译,对于程序员来说难度不大。首先需要建个 Linux 环境,如果没有现成的环境可以直接用 Windows 的 WSL+Debian12 ,然后把源码 Clone 下来。推荐使用 immortalwrt ,这个发行版和原版的 openwrt 基本保持同步更新(而不是分叉后自己玩自己的),只是加入了适合国内环境的包,另外建议选择稳定版(目前最新的是 24.10 分支)而不是快速迭代的主线。
clone 完之后打开 feeds.conf.default 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增加的(比如某个神秘 helloworld ?),然后执行:
./scripts/feeds update -a -f
./scripts/feeds install -a -f
把 feed 中的包全部安装到本地,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包要手动替换版本的(稳定分支中部分包版本被冻结不会保持最新,比如 golang 就是 1.24 ),要替换就单独 clone 到其它目录再 cp -rf 到 feeds/packages/里。另外有些包可能还有 bug (比如 gn )需要回退到上一个版本。
这里推荐再手动加一个 luci-app-mosdns (需要搭配支持外部 DNS 的魔法工具),它支持通过 DoT/DoH 访问上游 DNS 避免劫持以及对不同域名分流,还支持回落即使到一个上游不通也可以走备用的。
之后 make menuconfig 把菜单编译出来,然后在菜单里选目标机型,之后进 LUCI 选项选一下需要的插件,如果要用 Cloudfalre 的 DDNS 记得去 Network 里面找到 Cloudflare 的脚本选上,选完之后 save 到.config 。之后 make download -j8 下载需要的库,如果到外网没加速的话要一会儿,特别是晚高峰)
下载完之后开始编译,第一次编译建议用单线程,多线程很可能会出错并且不会显示错误内容,WSL 中编译记得在 make 前面加上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 。一个小技巧是先 make V=s -j$(nproc)加快速度,等到报错再 make V=s -j1 。首次编译成功后再次编译就不用单线程了,多线程如果 CPU 给力速度会快不少。
编译完成后的固件在 bin\targets ,通常要刷的是结尾-sysupgrade.bin 的,另外一个-factory.bin 会把 uboot 覆盖掉。无线路由如果在支持列表中(即可以预选型号)刷完就有正确的网络接口配置,连上网线就能直接进 luci 网页后台。
17 天前
回复了 apanlin 创建的主题 路由器 2025 年双 11 了,求推荐可玩性高的路由器
OP 是程序员,那么假设 OP 不是网络或者嵌入式相关的,但是具备使用 git 、搭设本地编译环境以及基础 Linux 操作能力,大概学过计算机网络只是大部分忘了。
那么对于 OP 要折腾家庭网络可以分 3 个 Level 。
入门级方案是买一个 ASUS 的家用无线路由,ASUS 会根据 GPL 协议开放其销售的无线路由的 ASUSWRT 系统源码(不包括闭源的驱动部分),在此基础上经过修改后的 ASUSWRT-Merlin 可以安装第三方插件,除了梅林外也有其它基于 ASUSWRT 源码修改的版本。
这个方案的优势是系统稳定性和操作简单。由于 ASUS 更新源码还算及时(至少不是最初发布一次然后永远不更新),梅林实际上基于和原版固件相同的代码和驱动。基于相同的原因,部署梅林也非常简单,找到对应机型的编译好的镜像文件后像正常更新路由器固件那样操作就能完成。
但是这个方案也有缺点,首先 ASUSWRT/梅林的开放性和生态不如 OpenWRT ,其次 ASUS 的无线路由偏贵,而且中高端型号大部分使用了发热较大的博通方案,高温会影响稳定性。不过 ASUS 的中高端型号虽然贵,但无线覆盖效果还算不错( 2.4G 和 5G 都有功率不错的 FEM )。
ASUS 方案相对于提供了可选的能安装第三方插件的路由器固件,但是如果想要更高的可定制性和更广泛的生态,还是建议选择 OpenWRT (放在下一段)。
20 天前
回复了 wi11iamZ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OpenWRT 无线 AP 模式 IPv6 问题
@2397613259qqq OK 了,多谢指教
20 天前
回复了 wi11iamZ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OpenWRT 无线 AP 模式 IPv6 问题
@2397613259qqq 做纯二层应该如何配置?
uhttpd 只适合访问 luci 网页版这样简单的 http 服务,如果要用作反代建议编译的时候 luci 选择 nginx
如果是 X86 软路由,瓶颈根本不在路由器,而是 VPS 的 CPU 。
瓦工 The plan v2 和 Megabox 跑 iperf3 在占满端口带宽之前就能让 CPU 满载,更何况跑各种 Go 实现带 TLS 的协议。
20 天前
回复了 TheNine 创建的主题 OpenWrt Openwrt 客户端设置 dns v4 v6 优先级问题
v4 和 v6 的优先级取决于客户端系统或者软件,如果运营商网络有问题导致部分 v6 路由不通的话建议路由器上跑一个 MosDNS (还支持分流+回落+DoH/DoT )然后开启 ipv4 优先,这样同时有 A 记录和 AAAA 记录的域名只会返回 A 记录,只有 AAAA 记录的域名则正常返回。
20 天前
回复了 wi11iamZ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OpenWRT 无线 AP 模式 IPv6 问题
@ikelvin 不对,好像还是不行
20 天前
回复了 wi11iamZ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OpenWRT 无线 AP 模式 IPv6 问题
@ikelvin 似乎暂时 OK 了,多谢
20 天前
回复了 wi11iamZ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OpenWRT 无线 AP 模式 IPv6 问题
@MarioBros 最开始按照这个配置成静态地址好像没问题,偶来改成 DHCP 客户端就没 V6
1  2  3  4  5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236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9ms · UTC 15:37 · PVG 23:37 · LAX 07:37 · JFK 10: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