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ry 我给你讲讲问题在哪。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
“低端 120Hz 的屏幕 IC 发热相当明显”
“但作为代价就是高刷的状态下更费电、对 SoC 性能要求更高,更容易造成过热及感知到卡顿”
总结起来就是:
1. 低端机的成本有限,用不了好的屏幕 IC ,会带来发热,影响体验。
2. 高刷耗电,影响体验。
我就用着 120Hz 刷新率的千元红米,别说能感知到屏幕 IC 发热了,我现在都不知道它的屏幕 IC 装在哪个位置。
那续航呢?能一天半一充。
影响手机的寿命吗?我的红米 Note9Pro 5G 用了差不多 4 年了,首发购入的,至今还没任何毛病。
不是说千元红米手机的使用体验有多好,但是它的高刷带来的是正面体验。没有“顶着发热也要上”的感觉。
但在撸老师的文章里,说得好像是“被市场逼迫,不得不把手机体验做得更烂,本来不上高刷还更好”的样子。
反观我手里的苹果产品:
MacBook Air:售价一万多,只有 60Hz 刷新率。我不知道好的屏幕 IC 价格有多贵,但产品售价已经来到了一万元以上,用不了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 IC ,不能说它成本受限,便宜的 120Hz 刷新率屏幕 IC 发热影响体验,所以只能用便宜的 60Hz 刷新率的 IC 吧。
iPad mini:售价四千多,也是 60Hz 刷新率,这个价格在安卓阵营甚至可以买到旗舰手机了。而这个价位的 iPad Mini 还没有基带,不用交蜂窝网络的专利费,屏幕还是果冻屏。实际上,如果有高刷,果冻屏的现象还可以缓解不少。
难道这个价位,以这款产品的芯片性能,散热面积,改用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 IC 也是“顶着发热也要上”吗?
原来 iPad mini 上高刷还是一件坏事,不加高刷是为了用户体验啊……
你可以找个平台做个投票,如果有除了屏幕刷新率以外,价格和规格完全相同的两款 iPad mini 产品,选出最愿意购买的那款。你会发现大家真的都是“顶着发热也要上”,苹果也不例外。只是现实里没这个选项罢了。
我并不否认屏幕 IC 发热会相对更高,也不否认 120Hz 更消耗资源。但问题在于:
为什么要牺牲用户感知明显的负面体验(低刷新率),改善用户感知不明显的负面体验(发热?甚至是用户感受不到的那种,还要用热成像仪去看才能向人们证明它在发热)
系统里还有高刷的开关,如果你觉得高刷的缺点严重影响你的体验,你可以关闭它。iOS 设备也可以开省电模式,解决你最在意的发热问题。
你可以说你对高刷感知不强,但不能说为了改善用户体验而故意不上高刷。
去看看他吹捧 iPad MiniLED 的回答,这东西有更严重的发热问题,甚至显著影响续航,他会用同一套标准来评价吗?不会,只要苹果选择了,那就没有问题。
再往前几年,TouchBar 呢?
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观点也不一样,这没问题。
问题在于同一个人的标准不能这么灵活。
苹果这么做,全是优点,为用户体验着想,缺点不值一提。
而其他公司选择的做法,先把好处忽略了,把交给用户的选择权也忽略了,某方面的缺点单独拎出来,大书特书,还要贬低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苹果没有这么做。
苹果产品的体验确实挺好的,但并不是因为价位低的产品系列选择 60Hz 刷新率,所以体验好。
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引导消费者去选购更高价位的产品,iPad Air 用上了高刷,iPad Pro 的销量起码打个对折。
不少人真的是为了高刷才加钱买 Pro ,比如我。
这种做法以前就有,当年苹果手机存储容量,总会缺少一个看起来最划算的选项:16GB 的下一个选项是 64GB ,32GB 的下一个选项是 128GB 。
怎么洗呢?说 32GB 增加耗电,你还用不着,16GB 对很多人来说够用,体验更好。消费者更在乎的是性能而不是存储容量。其他品牌没有 32GB 这个选项,消费者就不买,被迫提供 32GB 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