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 域名不需要续费,可能就是这个项目里我最喜欢的一个 feature。
https://olivida.eth.limo/quality-update-1/
一次关注质量而非新功能的更新。解决了一些多线程及 UI 的问题。清理了源代码库中的几乎所有编译警告。改进了 IPFS repo GC 功能能够释放的空间。降低了 IPFS swarm 链接的资源消耗。
与机器的对话太多会让人类更孤独吗?或许,其实人类可以从与机器的对话中学到和反思到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有多自恋、透明幻觉、富有攻击性。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或许反而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发起与其他人类的对话。
GPT 对于我最大的帮助,是安抚内心混乱和痛苦,比解决问题重要太多了。
向大家分享我刚刚制作的一个针对 umami 的 看板,能够立刻将 umami 的数据直观性提升十倍以上。
我很喜欢 umami 这个网站统计工具,尝试过许多其他的,但还是更喜欢这个轻量化的实现。umami 各方面都很棒,代码和接口都很稳定,也已经很成熟。但是当我需要统计的网站超过 10 个以上之后,感觉在首页很难看清各个网站的表现,特别是我很关心我的网站在过去 24 小时的表现。
于是我做了这个面板,基于 umami 的接口实现,所有数据存储在你的浏览器中,开源,可自托管,我认为这很棒,希望你喜欢。
快速体验:https://ud.frytea.com/ 开源仓库:https://github.com/songtianlun/umami-dashboard
回忆做 V2EX 的过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很艰难地克服众多阻力去试图推动,那一定有什么地方错了。
和人的交往也是,如果一件事情无法自然而然,感到很费力,那一定有什么地方错了。
把一个东西从无到有做出来的过程是非常难的。尤其是那些没有其他人做过的事情。
RevNet 这件事情的过程不会是一个 easy 的过程。但很多 hard 的事情,需要的是 hard thinking 和执行。
曾经的 Protocol Labs,现在的 IPShipyard,对 ipfs.io 的持续维护工作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很好奇物极必反的这个道理是否通用,如果通用的话,一个人破罐子破摔到底后会反吗? 还有,如果一直很顺利是不是也会必然遇到不顺的(这个概率比较大,我还是相信的)。
"Even if coding gets as easy as talking, not many people will be good at giving speeches."
人员水平越高, 越适合扁平化管理.
企业的层级不是平白无故增加的. 但是如果有令不行, 或者生搬硬套, 预期减少错误的措施只会沦为形式.
任何的大改版,第一个版本都是最尴尬的。
Copilot + Sonnet 4 可以用极高的速度推进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而终极 bottleneck 大概就是精力和创意。
Two juvenile Red-tailed hawk siblings taking bath. 🛁
人最自虐的状态莫过于,既无法改变现状,又无法享受当下。
大学时买了这台电脑——惠普战66,当时感觉性价比很高,16G的内存,500G的硬盘,工作后用了一年后就只用公司发的电脑了,只有回家后才使用它。 前年的时候开始折腾自己写网站,由于我熟悉的技术栈是Spring系列和Vue这些,数据库熟悉MySQL,缓存用Redis这类,但是我自己还想折腾MQ或者ES这类中间件,再加上我囊中羞涩,所以我选择了家用电脑+VPS通过内网穿透的办法来实现服务在家跑,然后还能在公网访问。 所以我给它装了Ubuntu系统,全年24小时运行,除非家里断电,还好北京的电力系统比较给力,基本没断电,唯一一次是我搬家。 现在的它,出了运行着我的个人网站:www.huhailong.vip外,还负责着我的微信小程序服务端。 目前用户到了1075,别看数字大了,其实日活跃用户也就保持在30个左右,因此还能抗的住,前几天我咬着牙支持了记录时上传图片,因为这对我的带宽和流量都是一个挑战,不过当前日活不大,还能抗。 当时希望有扛不住的一天,那说明已经有很多日活用户了。 真的对这台笔记本有了感情了,最后想对它说:老伙计,辛苦了~~~
18mm(等效全画幅28mm)这一焦段,刻意拉开了与人眼视觉的距离。它擅长夸大前景,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纵深感,即使是平平无奇的场景,也能被赋予强烈的戏剧张力。
以下为一些样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