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cmdOptionKana  ›  全部回复第 4 页 / 共 470 页
回复总数  9396
1  2  3  4  5  6  7  8  9  10 ... 470  
@sagaxu

《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里分类两大类,其中警察类职位不允许纹身,而另一类是“其他职位”,允许纹身,这就是你说的“很多”职位?

性别歧视呢?我问你性别,你回答地域。我前面问你的问题,你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由于罪犯中男性占 70%,假如现在有个女人用看混混、看嫌疑犯的眼神去看你,看任何一个男人,你认为这个女人的想法太极端了不太对,还是说她的想法很合理?

------------

如果你认为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年龄歧视有一定道理(只是不宜提倡),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歧视是没道理的,人们为什么要反对歧视?

为什么要反对扣帽子,反对贴标签,为什么提倡消除刻板印象?

我突然发现你好像不理解一些最基本的道理。
@sagaxu

你给出了错误的信息。

也许你听说过 “公务员招聘时有纹身就一票否决”,然后你对纹身有偏见,你就信了这个说法,没有去查证。也就是说,偏见已经影响了你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苦口婆心说要尽量避免偏见。

我查了,公务员有纹身没问题,只是警察之类的有特殊要求,《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报考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职位公务员的考生)第四条要求没有纹身。

但,第一条要求没有近视,第二条要求没有色盲。

----------

非常有趣的事情出现了,你引用这个公务员体检要求,说因为有纹身不合格,因此有纹身就可能有道德问题。

而同一规定要求没有近视和色盲,你会不会联想到不正经、混混、道德有问题?

-----------

另外,相关性不需要有直接关系,但相关性也不区分先天后天,不区分能否自由选择,不存在你说的“不能选择性别”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罪犯的纹身有相关性,那你就不得不承认罪犯的性别也有相关性。
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用过一台学习机(学打字、玩游戏那种),就有用普通录音机保存数据的功能。
@sagaxu

一个人选择去偷东西,这个选择与罪恶是有关系的。

一个人在某一天选择喝了一口可乐,在十年后他偷了东西,你说他喝可乐与犯罪有什么关系?
这种情况下,不管他先天是个男人,还是十年前选择了可乐,都是无关因素啊。

“选择论”只适用于直接行为,你用在间接行为上就已经是很明显的逻辑错误了。
@sagaxu 我上网随便查了一个数字,男女犯罪统计,男占 70%,女占 30%。

你看见纹身的人,就用看混混、看嫌疑犯的眼神去看。那假如现在有个女人用看混混、看嫌疑犯的眼神去看你,或看任何一个男人,你觉得这个女人的想法太极端了不太对,还是说她的想法很合理?
@air8712 当然素质低,但我前面说了,那是因为抽烟增加了他们暴露素质的机会,其他不抽烟的人并不见得素质就一定比他们高。

举个例子,网络讨论环境也是一个容易暴露素质的环境,因此很多人在网上言语粗鄙。
也就是说,大家素质差不多(正态分布),区别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暴露而已。
7 天前
回复了 sephiroka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没有使用墨水瓶敲代码的朋友?
@jancing Go 语言的两个最主要成员(一老一少)使用的编辑器就是没有语法高亮的,Go 官网的教程也没有语法高亮。我当时了解到这个事情时,自己试了一下,发现写代码没有语法高亮毫无问题,但阅读陌生代码时语法高亮确实有帮助(但通过加黑加粗之类,也能达到七八成高亮效果)。
@sagaxu 两个问题:

1. 你是原本已经看过统计数据,才说 “纹身群体跟不正经群体重合度更高”,还是根本没看过统计数据,然后无端产生这样的想法?

2. 假设让你设计一个统计方法,统计纹身与不正经的关联性,你觉得可以怎样统计?
@RSTAR 医学上的毒品与社会学上的毒品没啥关系,而对素质有影响的是社会学上的毒品。

@sagaxu “纹身群体跟不正经群体重合度更高”,没有统计数据,张口就来?
@RSTAR 抽烟和吸毒是一回事?

哦,我爸吸毒,很多人的爸爸、兄长吸毒,老师吸毒,老板、上司吸毒,你儿子的老师也吸毒,我们周围很多朋友都吸毒。

你竟然还懂滑坡谬误,这是我最震惊的点。
@sagaxu 不要轻易屈服于自己的直觉和偏见,尤其是直觉,非常有害。

直觉是影响理性思考的一大因素,很多骗子,包括各种广告,都是研究如何直接影响人的直觉,而偏偏很多人不仅没有意识到直觉的危害,还特别推崇直觉。

抽烟的人素质低,纹身的人不正经,对猫狗好的人有爱心等等,都是直觉和偏见,信这些鬼话,弊大于利。
我们希望更理性地思考,其实不就是希望尽量免除直觉和偏见的影响吗?不一点点锻炼如何对抗直觉,又怎么可能有思维的进步呢?
@sagaxu 单一行为绝对肯定必然判断不了一个人的素质。你这个看法,就像说喜欢小动物的人更大概率有爱心一样,是很常见的低级偏见。
@RSTAR 把人看作完美理性人,是很落后的看法了。

熬夜、少运动、吃外卖或者多油多盐多糖,明知有害而为之的人和事多了去了。
抽烟问题大,主要是法规的完善与执行问题。

举个例子,垃圾分类,只要不严格执行,总有非常多人不分类,一律扔到其他垃圾里,这也会暴露人的素质。

我的看法是,其实相同背景(比如一个地区、一个年龄段)的人,素质都差不多(正态分布),就看在哪个环节暴露而已。
@cheng812 我的结论当然不对,但足以反驳楼主说的 95%问题,因为,正如你所说,数字不对。

@sagaxu 有素质,就不会成为烟民吗?你的一切推论都基于这个前提,但这个前提就错了(当然,想骂烟民的人才不管是非对错)

我以前在日企工作过,总经理、技术员、管理层、女同事…… 都有吸烟的人,但公司有吸烟区,都会自觉去吸烟区。日本人去 K 歌,自己带去的零食吃完垃圾还会带走,日常生活看不到任何低素质的地方,就仅仅因为他吸烟(并且都去吸烟区之类允许吸烟的地方)就变成一个低素质的人了?

我去日本旅游看到,人行道有告示牌说禁止一边走路一边抽烟,街道上也有专门设立的吸烟区,他们按规定吸烟,其中有多少人没素质?

总不能说因为是日本人,吸烟就不影响素质吧?我不喜欢这种偏见,我认为人都差不多,国籍影响不大、是否抽烟也影响不大,每个人素质如何,具体分析即可,随便贴个标签,这种歧视必然会反噬自己(比如程序员就是没有生活情趣的人、容易秃顶等等,地域歧视等等,各种刻板印象和贴标签,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个人从不吸烟变成吸烟,如果不带偏见来看,他的素质应该不会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 95%的烟民都不在和别人感受,侧面反映了 95%的人(不管是否烟民)都不在乎别人感受。

只是抽烟容易暴露这种本性而已。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网上很多人言语粗鄙,就暴露了这种本性。
@wanqiangcrack 他老婆的意思是,不能驳了亲戚的面子,把小孩抱走和委婉提醒是一样的,都属于他老婆强烈反对的行为。(正常来说客人来了,男主人肯定要在场,一看别人抽烟立即把抱着小孩跑了,这还不如委婉提醒呢)
8 天前
回复了 ENSAlT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如何改善自身灾难型思维
我的看法:如果比较多这方面的担心,就索性认怂。

例如:
1. 外卖那个例子,那就不打差评嘛,只要你不打差评,就彻底不需要担心了。
3. 同事的例子,既然骂完人要担心,那下次就不要骂人,不骂人就彻底不需要担心了。
4. 非常专业的做法,可以继续保持。工程师就是做这个的。
5. 直接删掉闲鱼 App ,以后再也不用,彻底不需要担心(我就从来没用过闲鱼)
6. 有这个担心是正确的,要是当年陈冠希有这个意识,也许就不用连累一众女星遭那个大劫了。
7. 没啥问题,继续查知识吧,比刷抖音看美女好多了。
@kcerty 不是剂量和毒性的问题,故意用屁股对着人放屁,按照剂量来说也没啥损害健康的,但正常人也会生气。

在婴儿的面前抽烟也一样,就看这个圈子里的人是什么观念了,依我所见,就算是对着成年人,明知道对方不是烟民,抽烟都是要自觉远离或者问一句介不介意,更何况是婴儿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 470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52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1ms · UTC 06:33 · PVG 14:33 · LAX 23:33 · JFK 02:33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