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illydaddy  ›  全部回复第 16 页 / 共 123 页
回复总数  2443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123  
PayPal 可以用国内的借记卡吧?我就是用的借记卡开通的。开通过程比较简单。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来充值 pro 。
112 天前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你最近有什么让你特别激动的 idea?
点子都蒙尘了,像是熔岩凝固,余温尚存。有了 AI ,感觉执行力高了很多,准备把之前的 idea 尽量都尝试一遍:

v 站数据的可视化,v2vis
历史知识可视化,hisvis , /t/703099
经济活动可视化,ecovis , /t/705459
类似 Origami 的原型制作工具,intex , /t/796494, /t/862672
时间管理工具终结者,ngtd
喷泉二维码传输数据,bittrans
基于双向链接的英语学习软件,ensoft
二维码修复工具,qrfix
新式论坛网站,indieforum , /t/710214
验证码识别,captcha , /t/706123
归谁管,govmap , /t/907899
碳足迹,carbontrace , /t/874720

目前 intex 这个快完工了。最近刚发现,似乎可以并行做好几个,把等待 AI 的时间也利用起来。
117 天前
回复了 snowsun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有了 AI 编程真的对程序员要求更低了吗?
@snowsun 你说的是“终有一天 AI 会达到甚至远远超过 A 级”吧?

上面的分析,还要考虑对软件质量的要求,比如我想要软件的质量至少要达到 B 级,那么 C 级的 AI 在 E 级的人类监督之下实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不太符合要求,只能到 C 级,那就需要 A 级和 B 级的人类介入,不管是事前介入(比如把需求中 A 级和 B 级的任务都拣选出来,由人类实现,剩下的交给 AI ),还是事后介入(比如让 AI 根据 A 级和 B 级人类的指示重构部分代码)。但如果软件质量只要求到 C 级就够了,比如一个小程序或网站,或者其他要求没那么高的,那一个 C 级的 AI 加上一个 E 级的人类督工(比如产品经理)就足够了。
117 天前
回复了 snowsun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有了 AI 编程真的对程序员要求更低了吗?
A 级 > B 级 > C 级 > D 级 > E 级。
会高等级技能的,肯定会低等级技能。目前的 AI ,假设为 C 级。因为现在的 AI 在「架构」「品味」上仍然逊色于人类。
这里的级别,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比如功能完善程度、运行效率、可扩展性等等。

E 级人类 + C 级 AI:
===>那么 E 级的人类,也可以完成 C 级的任务 OK !这里无论 AI 是像 Anthropic 预言的一样持续 N 天工作,还是像在 Cursor 中一样,需要人类不断介入。相当于硬生生拔高了人类的基线水平。

C 级人类 + C 级 AI:
===>平添 N 个同级别组员!但也是局限在 C 级任务。

A 级人类 + C 级 AI:
===>AI 如果像 Claude Opus 4 一样持续 N 天工作,给它定义好 A 级的架构和框架并分解出 C 级的任务,让 AI 去实现这些 C 级任务,那简直太爽了!平添 N 个下手。
===>AI 如果像 Cursor 一样,还需要时不时盯着,那就是在拖 A 级人类的后腿,一个经济有效率的方案是需要再招 N 个 E 级的人类来盯梢 AI 。

这样定量一分析,情况就很清楚了。
如果 AI 的代码能力到了 C 级,且可以连续持续工作,那么 C 级以及 D 级 E 级的人类,就被无情淘汰了。A 级和 B 级的人类则如虎添翼。
如果 AI 的代码能力到了 C 级,但不能持续工作,需要人类不断督促反馈,那么 A 级和 B 级的人类,都可以招聘 E 级人类来做这部分督促工作,对 C 级和 D 级的人类打击最大。
楼主的核心观点是「要不要 996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个的人情况,自由选择」

对于每个人来说,对 996 的看法都可以不同,认为它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为什么要一刀切的禁止,让人们不能自由选择呢?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然后,楼主只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立法规定 8 小时工作制,而不是让工人和资本在劳动市场上进行博弈?」这个问题楼主可以直接抛给 ChatGPT 或者其他 AI 。我只摘取一段:

```
在 19 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欧美国家普遍没有劳动时间的限制,结果是:
每天工作 12-16 小时极为常见;
女性儿童工人被严重剥削;
事故频发、健康受损、早亡率高。
```

至于楼主想出卖时间换取更多报酬,在 8 小时工作制下,也是可以做到的,多打几份工就可以了。找一些公司错开工作时间,比如上班时间是 18:00~24:00 的。
121 天前
回复了 eryajf 创建的主题 生活 最近的思考:理论正确,事实错误
我最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在我这里,我把它叫做「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不过,我个人更多的是从“愤怒”这种情绪作为切入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下面是我的思考:

这个偏向哲学的话题,与生活的关系其实很大。尤其是对于看不惯各种不公,容易愤怒,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

当你遇到了蛮横无理的人,遇到了愚蠢自大的人,遇到了种种你不喜欢的人或者行为,你该怎么平息你的愤怒,用什么方式回应这种愤怒;

当你遇到世事不公,人心叵测,你该怎么抚平自己心里的愤怒无力或者膈应心理,用什么方式去对待这些环境和人;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这些事物确实存在。而「存在必有因由」(“存在即合理”纠错后的翻译),也就是「实然」。而自己的愤怒,其实是对这些实然的态度。典型的就是认为这些事物「不应」该存在,也就是「应然」。

说到底,「实然」是一种事实的存在,而「应然」是对这些事实存在的一种个人的观点。

那么实然与应然的关系,就变成了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一旦这么考虑,很快就会发现几个关键的点。1 是自己的观点不是唯一的。2 是自己的观点有可能比其他人的观点更偏颇。比如「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存在」,这其实是在对「 xx 存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观点「 xx 这种人不应该存在」。

如果「应然」只是一种每个人各自保留的观点,那其实就没必要讨论了,因为观点本来就因人而异。但是「应然」是会指导人的行为的。正如前面所说的「 xx 这种人不应该存在」,这种强烈的观点,会导致对应的行为。看待事物的观点,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因此必须要仔细想明白。

这里的想明白,并不是完全诉诸理性。因为感性就是与生俱来的。你不会因为某些人的说法,就轻易对 xx 这种人 xx 这种事平和对待。但可以用理性建立一个框架,换句话说让感性生根。至少,让理性能够提供更多信息、更多理解。

其实,前面的讨论,已经指出了关键的一点:观点会影响行动。如果一些观点(例如愤怒)会导致影响强烈的行动,那么就有必要仔细想想,这种影响是不是理性的。典型的就是愤怒导致的不择手段,失去了理智。虽然这看起来只是愤怒失控,只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但我认为背后也许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智的支撑导致的——比如对某些行为不容忍的程度已经到了采取超出常规手段的地步。这又让人想到了夫妻情侣之间因为鸡毛蒜皮而争吵,总是因为底层的情绪累积,或者说是观点强化。

所以,建立一种经过深入思考的观点观念,没错就是对观点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观点的观念呢?

我对 xx 人或 xx 现象,不满意甚至很愤怒的缘由是什么?它为什么存在?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无法改变它,我该如何处理它?我能与它共存吗?如果可以以什么形式共存?如果不能该怎么做,逃避还是反抗?

总之,我的意思是,对于这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审视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认识上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处理它们。而不是完全交给情绪、感性、惯性的认识。

比如对于那些蛮不讲理的人,首先是认识到这种人总是会存在的。为了利益而忽略别的品格,古今中外到处都有。即使不考虑道德问题,消灭它们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消灭这些不道德的东西本身,也算不上是道德的,因为它违背了「比例原则」。不能更极端的行为来消灭一个不那么极端的事物。你看,这里我们发现了「比例原则」的应用,它可以看作是理性的一种,它为我们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框架。它告诉我们说,我知道你非常讨厌 xx 人和 xx 现象,这是你的偏好,但是你在根据这种偏好来行事时,不要超过「比例原则」的限度,甚至这种偏好,最好也不要超过「比例原则」的限度。这为我们的愤怒不越界,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支撑和约束。

再比如,对于 gov 的各种腐败不作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以什么样的行为来应对。这都是需要智慧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先去认识和了解它们存在的缘由,看自己能改变多少,然后基于这种认识,和自己的偏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采取对应的手段,不能止步于不满和愤怒的观点,应对方法很重要。思考出系统化的应对方法,也有助于纾解情绪。
这个适合做成 P2P 的。啥意思,就是说,你提供一个平台,然后,让信息 person to person 。发布信息的人,向查看信息的人,收取费用,而不是你自己去雇人来发布信息。P2P ,可能才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有心人自然每次去旅游时,都会向你这个知名的「拥挤查看平台」顺手提交相关的信息,挣一些零花钱。这样做的人多了,信息供过于求,就会抑制发布的意愿,但是,如果没有人发布某个地方的拥挤状态,那就比较有利可图。而且,信息也是有时效的,激励人们不断更新,总有人不断试吃螃蟹。
现在用 json 来组合「原语」,似乎仍显复杂。
我简单看了几个「原语」的定义,这套系统似乎可以归类到 node-based 的系统?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可以考虑将这些「原语」,以及它们的连接,做成 node-based 的,并可以可视化的编辑,比如使用开源的 ReactFlow:
https://reactflow.dev/
125 天前
回复了 Vraw5 创建的主题 V2EX V2ex 的这个 PRO 会员是什么
之前充值还支持支付宝的,现在都需要加密货币了。对国内的 v 友有些不方便。
126 天前
回复了 line 创建的主题 随想 AGI 费米悖论
@line 像#1 楼的 @D0n9 这样的人,不要理他。这种人什么都不缺,就缺一巴掌抽醒他。这种人随处拉他的故作高深的💩,别人不理他,他还以为被自己戳中要害害怕了。
@heziqiang 也可能是我把人想得太好了。他可能就仅仅是一个骗子而已。
缺乏最基本的换位思考能力,意味着你根本无法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
缺乏最基本的真诚,意味着跟你们合作是一个大坑。
说了半天等于什么也没说。

什么叫「志同道合」?
~你们的「志」是哪个方向,独立思考?
~你们的「道」又在哪里,硅谷?

什么叫「对项目有好奇心」?什么才叫「核心技术能力」?
~连你们的项目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知道是不是有好奇心?
~连你们都项目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知道需要什么核心技术能力?

我要是 Leader ,会先把你给开掉!什么信息都没有透露,还这呀那的。
@nomagick >““推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文本 round down”
感谢你的提醒,我确实没有注意到这点。我需要再去研究下。
不过,我可以提出 2 点反驳:
1 是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本身是在潜空间中进行的,这点上是没有问题吧?如果说 V-JEPA 2 通过训练获得了「世界模型」。那么说大语言模型没有获得任何语言深层的含义,就是极其不公平的。
2 是根据上面的理解,一个已经通过语言训练获得了「世界模型」的 LLM ,在推理时,尽管是自回归的,我从直觉上觉得,它不会因为什么每一步都向文本 round down ,就失去某些核心能力,变成一种「统计」。你说呢?

当然,上面的第 2 点,还需要我进一步去推理一下。但第 1 点,无论如何,也足以支持对杨立昆关于大语言模型只是「统计模型」立场的反驳。
> “Latent space 就是比文本空间什么像素空间靠谱啊,Latent space 是学习出来的”
LLM 有哪一点不符合? LLM 的嵌入向量不是学习得到的吗? LLM 有直接用高维的文字空间去做训练吗?
这都是初学者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了,杨立昆他非要说自己的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垃圾。看看他怎么评价 Sora 的?再看看他怎么评价自家的 V-JEPA 的。
131 天前
回复了 daodaolicai 创建的主题 推广 活钱 07 | 摆脱线性增长!复利思维养成术
不要推这些缺乏常识,误人子弟的东西了。
所有的投资,都是把一些本来可以消费的钱,借给别人。牺牲当下的享受,用利息来补偿。
所有的复利效应,都必须要考虑本钱数量,1 分钱哪怕复利到 1 块钱,花掉你 100 年,你肯干吗?
1%复利,365 天提升 37.8 倍,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你的吗?你的人品又是谁教你的?
@NotLongNil 用什么数学证明,我还从来没听过数学可以证明像深度学习这样的东西。上面的对比还不够明显吗?
杨立昆就是一个笑话。倒不是说他不懂,而是他对 LLM 装傻充愣的样子。
@shmilypeter 嗯,我还以为 Opus 模型会不一样呢。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123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547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7ms · UTC 06:05 · PVG 14:05 · LAX 23:05 · JFK 02:0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